黃曉宇
騙局1:上門更換抽油煙機
更換抽油煙機騙局堪稱近年來曝光率與發(fā)案率雙高的“經(jīng)典”騙局,遍及大江南北。騙子上門過程中,以油煙機的某個部件磨損不能工作為由,要求當事人以高價購買零部件更新。該騙局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只針對老年人實施。
【真實案例】李某冒充老板牌抽油煙機、爐灶售后工作人員,虛構(gòu)受害人家中的舊抽油煙機及灶臺有問題需要整體以舊換新的事實,用假冒的老板牌抽油煙機及灶臺以次充好,詐騙4名受害人共計1.9萬元。后李某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罰金5000元。
騙局2:保健食品銷售設迷局
幾乎每個大家庭里,都有一個熱衷于購買保健食品的老人,購買渠道卻不是正規(guī)藥店,而是從一些銷售人員手里購買。在這場騙局里一般存在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即產(chǎn)品無批準文號、天價以及導購“無微不至”的關懷。很多人用空巢老人缺乏關懷來解釋這一問題,其實案件背后是實打?qū)嵉尿_局。
【真實案例】張某等人采用發(fā)放宣傳單、送小禮品、免費檢測等方式,將老年人誆騙至指定地點參加健康知識講座。其間,對老年人進行血液檢測,并冒充醫(yī)學專家虛構(gòu)或者夸大病情,誘騙被害人高價購買保健食品,合計金額達19萬余元。最終,張某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5個月,罰金4000元。
騙局3:冒充快遞員下套
當有快遞員電話通知取件時,相信沒有幾個人能準確記起自己購買的貨物信息;當快遞員稱公司進行服務測評,需要你接聽電話并出借手機時,相信很少人會對此起疑。詐騙分子正是利用“快遞員”這個我們身邊既熟悉又陌生的群體,設計了巧妙的圈套。
【真實案例】李某等3人相互配合,先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收買他人銀行賬戶信息,而后冒充快遞員送快遞騙取受害人信任,并冒充快遞公司致電被害人要求快遞員接電話,再趁接打電話之機竊取手機內(nèi)SIM卡信息或獲取轉(zhuǎn)賬短信驗證碼,通過手機銀行將銀行卡內(nèi)余額轉(zhuǎn)出,共騙取4名被害人共計27萬余元。法院以信用卡詐騙罪分別判處3人有期徒刑5年,罰金5萬元。
騙局4:超市門口打折購物卡
商場門口、超市入口、收銀臺似乎總能遇到兜售各式打折購物卡的人,淘寶、轉(zhuǎn)轉(zhuǎn)、閑魚等購物平臺上也不時有超低價購物卡在銷售。你是否動過心,好奇卡的來源和真假?在出手時可要千萬留心,一種名為復制卡的購物卡騙局正在悄悄上演。
【真實案例】李某將自己購買的家樂福購物卡復制,并由王某將真卡以九五折出售。收到錢后,王某通知已等候在超市的李某迅速用復制卡將卡內(nèi)余額消費。通過以上手段,2人詐騙3.4萬余元。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2人有期徒刑11個月,罰金1萬元。
騙局5:誘人的高回報投資
比特幣、P2P、私募、眾籌等,這些新名詞在近兩年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暴富神話在一些人的口中每天都在上演。這些投資是否真的靠譜,像50%的回報率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到底有無可能?
【真實案例】任某伙同他人,以投資某教授推廣的項目為由,向杜某等人許以高額利潤回報,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等方式,騙取12個受害人共18萬元。最終,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任某有期徒刑2年6個月,罰金5萬元。
最后提醒消費者,天上不會掉餡餅,事若反常多有詐。遇到不合常理的事、小概率事件,不要先竊喜,要先警醒。另外,騙術(shù)的基本技能是構(gòu)造緊急狀態(tài),如時間緊迫、名額有限等,打破這種認知限制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急事緩辦”,多問問親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