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然拼讀法是許多英語國家幼兒園和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教學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詞匯認讀、拼寫能力,尤其是整體閱讀能力,其經(jīng)驗和成果值得我國借鑒。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法;語音教學
一、引言
自然拼讀法來源于英美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適合初學者學習特點的注音系統(tǒng)。核心是建立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目的是將語音轉化為文字符號,增進閱讀能力。如何將這一原理應用于我國中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改變學生一個個字母拼讀記憶單詞的習慣呢?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一旦養(yǎng)成某種語音習慣后將很難改變。
二、語音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對中學英語教學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和研究, 無論是地區(qū)之間,還是本班之內(nèi),其兩極分化,都和語音教學有關”。要解決高中學生不會根據(jù)音標拼讀單詞、不能根據(jù)語音知識學習單詞的問題,就要從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語音教學現(xiàn)狀入手,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為此,筆者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對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語音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小學英語教師數(shù)量和質(zhì)量方面的問題。目前,城鎮(zhèn)和大部分農(nóng)村小學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仍然有部分農(nóng)村小學從四、五年級開設,專業(yè)英語教師嚴重不足。
二是教師不重視語音教學,對教材處理不到位。人們普遍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能記住單詞、會讀課文就行,沒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語音能力的重要性,不重視語音教學。
三是教師把握不準語音教學的深度和進度。課程標準和教學參考書中均沒有充分解讀和說明各個學段之間應怎樣銜接和過渡,以及小學生應掌握哪些具體內(nèi)容、達到什么程度等問題,教師對此難以把握。
四是初中教師認為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語音基礎,忽視了學生英語拼讀能力薄弱這一事實,只重視音標的讀音和書寫,而忽略了對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語音教學的優(yōu)化對策
(一) 理論探索
自然拼讀法目前廣泛使用在英美基礎教育階段。我國很多地方也在使用自然拼讀法進行語音教學,但是隨著詞匯量的增大,對于沒有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中國學生來說,最終還是要用國際音標來學習英語詞匯。因此,自然拼讀法不宜照搬,但它“建立字母與發(fā)音之間的對應關系,把語音轉化為文字符號,增進閱讀能力”的教學原理, 卻值得借鑒。
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在書寫、發(fā)音和拼讀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國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較為完備的漢語拼音基本知識。根據(jù)奧蘇伯爾“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的觀點,可以將漢語拼音的拼讀方法和拼讀能力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 降低英語語音學習難度,同時減少漢語拼音對英語學習負遷移的影響。
(二) 實踐探索
1. 小學低段
在小學低段,與字母教學同步,讓學生通過聽、說、游戲、跟讀等方式感知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教師拼讀單詞自然滲透拼讀方法。小學低年級教材是按一個字母配一個含有該字母基本讀音的單詞編排的,這樣編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字母的同時了解該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
字母教學完成后,在教學新單詞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將字母的發(fā)音先讀出來、再相拼。不應講解字母怎么發(fā)音,單詞怎么拼讀。教師通過有意識地拼讀單詞就能將拼讀方法和字母的發(fā)音滲透在學生的認知中,誘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漢語拼音的拼讀方法自然遷移到英語單詞的拼讀中。
2. 小學高段
小學高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詞匯基礎,可以通過復習學過的單詞,回顧并激活學生已有的語音圖式,初步建立字母和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感知英語單詞的拼讀方法。
(1) 輔音字母
輔音字母雖然有21個,但其發(fā)音變化不多,并且與漢語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相對簡單,學生容易領悟。教師可以借助小學生對漢語拼音掌握極為牢固的這一優(yōu)勢,發(fā)揮漢語拼音在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正遷移作用,利用漢話拼音和英語字母讀音的相似性,幫助小學生認識和掌握英語輔音字母及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規(guī)律, 為記憶單詞打好基礎。
從與漢語拼音書寫相同、且讀音相近的字母,和漢語拼音書寫不同、但讀音相似字母入手,啟發(fā)學生對比探究,初步認識這些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
(2) 元音字母
元音字母的讀音比較復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貫穿詞匯學習的全過程。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建立了輔音字母與讀音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了初步的拼讀能力。在教學新單詞時,教師可以先示范讀單詞,再劃出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反復讀,最后拼讀單詞,讓學生在聽和讀的過程中體會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
英語中元音音素與漢語拼音韻母雖也有相似之處,但是區(qū)別很大。漢語拼音的發(fā)音多為舌前部,口型開合度大小不影響漢字的讀音和意義,只是語氣和感情色彩的不同;而英語元音發(fā)音飽滿,舌位變化多,口型開合度大小直接影響英語單詞的讀音和意義。
3. 初中階段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初步建立了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 到初中起始年級,先通過復習小學已學過的單詞進行強化,逐步將感性的語音知識理性化,歸納、總結基本的讀音規(guī)則,在運用過程中進行深化。
在學生完全建立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了解基本讀音規(guī)則的基礎上,八年級進行系統(tǒng)的音標學習就水到渠成。先利用漢語拼音對比學習輔音音素,通過復習學過的單詞輔助學習元音音素, 方法同前文所述的“建立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一樣。在學習新單詞時引導學生看音標進行拼讀,鞏固所學音標知識,在運用中培養(yǎng)綜合語音能力。
四、結語
知識不僅僅是為了儲備知識,其最終目的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語言實踐之中。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必須在聽、說、讀、寫活動過程中進行并得以鞏固。從小學低段的初步感知字母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系,到初中階段對讀音規(guī)則的歸納總結與運用,循序漸進,分層達標,最終將語音知識轉化為綜合語音能力。
參考文獻:
[1]奧蘇伯爾.1994.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陳衛(wèi)丹.2012.利用Phonics進行小學英語語音入門教學的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9):38–39
[3]褚金麗.2005.我國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現(xiàn)狀及反思[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12):3–5
[4]褚金麗,張楠.2011.小學低段英語語音教學探析[J].基礎英語教育,13(1):36–40
[5]胡春洞.2003.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麗(1994--),女,漢,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學生,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方向。
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