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大學文學院
明代以來,南京方言相關研究成果豐碩,論著頗多。據(jù)郭駿(2013)統(tǒng)計,自何美齡《南京官話》(1902)始,截至2011年,南京方言研究成果計62篇(部)。明清時期文獻有的是官話韻書,如《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韻法橫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正音新纂》等;有的是西方傳教士為傳教之便而作,如《西儒耳目資》《華語官話語法》等;還有一些為學術專著,如《南京字匯》《南京官話》等。趙元任《南京音系》是第一篇用現(xiàn)代語言學方法調查、分析南京方言語音的論著,標志著國內學者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南京方言的開端。60年代以后,南京方言研究多集中于語音、詞匯、語法的共時描寫。尤其是80-90年代,《南京簡志·方言志》《南京方言志》《南京方言詞典》《南京話音檔》《江蘇省志·方言志》等,相距不過10年,這個時期的南京方言語音系統(tǒng)得到了全面、細致的描寫。本文從文獻出發(fā),考察南京方言撮口韻的產(chǎn)生及成因。
1
屈耐特何美齡高本漢趙元任《概況》劉丹青《方言志》數(shù)量4445664類別y ye y yny y yn ye?y y yn ye?y y yin y? y??y ye yy?n y? ye?y ye yen yn y? ye?ye y y? ye?
字音 蛆徐序居舉巨魚語虛許于余句區(qū)去遇局菊i000000000000000000y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 字音 拳倦元勸月喧犬缺玄眩血均軍郡倔腳虐卻i-000000000000000000y-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
《南京字匯》記錄了4個撮口韻,分別是(驢)、(虐)、(全/鮮)、(俊)?!豆沤裰型庖繇嵧ɡ分赋觯骸敖鹆曜x基韻齊齒呼與孤韻撮口呼,如基李西衣、居呂須迂,至明晰也。下關則西衣或讀如須迂。至浦口東二里六合鄉(xiāng)則居呂須迂皆讀為基李西衣?!笨梢姰敃r南京方言有無撮口韻尚不統(tǒng)一,很可能是由于居民來源不一。南京下關齊齒呼讀為撮口呼,如西衣讀如須迂,更見南京方言撮口韻之復雜。
《南京官話》共4個撮口韻,分別是ü(取)、üeh(缺)、üen(全)、ün(君)三個撮口韻。《方言字匯》記有[y](巨)、[ye](卷)、[yin](俊)、[ye](悅)4個撮口韻,其中,[ye]為入聲韻。
《南京音系》記有[y](迂)、[y](靴)、[y?](月)、[y](冤)[yin](氳)5個撮口韻,較之前文獻又多出一個。趙先生指出,南京“有的人的撮口韻完全,凡是國音撮口的字他都用撮口……有的人就全無撮口的,月、圓、云、遠完全讀成業(yè)、沿、寅、演。以上兩種大約是讀書人與非讀書人兩種階級性的讀音的差別,但也不盡然,因為又有第三派人把那些字有的讀撮口,有的讀齊齒,或同一個文言讀撮口,白話讀齊齒的”。
《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指出“南京話在有沒有撮口韻方面內有有差別,有的人撮口韻很全,有的人撮口韻較少,有的人沒有撮口韻,撮口韻都讀成齊齒韻。”《江蘇省志》所記音系無單元音[y],但有撮口韻[ye]、[y]、[y],在說明中指出“這個音系無[y]而有[y-],是現(xiàn)在南京話的一個派別。舊南京話一般全無[y、y-],現(xiàn)在青少年則一般全有[y、y-],向普通話靠攏。無[y]而有[y-]者是比較保守的中間過渡派。”劉丹青《南京方言詞典》指出,南京方言撮口韻存在家庭和職業(yè)差異:“最老派中,書香門第和中上層家庭出生的人有范圍與普通話大致相同的撮口韻([y]或帶[y]介音的韻母),而體力勞動者家庭出生的人,念[y]韻的字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帶[y]介音的字則多少存在一些。”
綜合各家,清末至20世紀末南京方言撮口韻詳見表1。
表1顯示,南京方言撮口韻內部差異明顯,城區(qū)方言撮口韻的產(chǎn)生至遲在19世紀后期。
今南京方言撮口韻完全,普通話讀為撮口韻的,南京方言一律讀為撮口韻,向普通話靠攏迅速。老南京話“吃魚=吃姨”、“月亮=葉亮”的語言現(xiàn)象在青少年中已不復存在。
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南京青少年撮口韻系統(tǒng)、完全,普通話讀為撮口韻的,南京方言一律讀為撮口韻,詳見表2。
統(tǒng)計結果表明,當前青少年所說南京方言撮口韻完全,向普通話靠攏迅速。老南京話“吃魚=吃姨”、“月亮=葉亮”的語言現(xiàn)象在青少年中已不復存在。本次調查的青少年只有3人表示曾經(jīng)聽過家中老人或親戚不說[y],只說[i],“當時聽著覺得怪,現(xiàn)在他們也說得少了,和我們一樣說[y]?!?/p>
本文語圖均采用Praat語音分析軟件制作,采樣率為44100Hz,采樣精度16bit。聲母及韻母分析采用三維寬帶頻譜圖,縱軸表頻率,橫軸表時長,顏色深淺表振幅強弱,頻率取值范圍為0-5500Hz。語圖制作參數(shù)為Gaussian窗,窗長0.005秒,時間步長0.002秒,頻率步為20Hz。
圖1
通過Praat軟件測得元音[y] F1的平均值約為279 Hz,在南京方言10個元音中平均值最小,說明[y]的舌位最高。南京方言10個單元音的F1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為[a]>[?]>[]>[]>[o]>[]>[u]>[i]>[]>[y],舌位高低亦可由此看出。F2的平均值約為2420 Hz,平均值最大,舌位靠前。[y]為圓唇元音,因此F2的平均值略小于[i];[?]、[]、[a]的F2平均值較大,舌位居中;[u]、[o]、[]、[]的F2平均值較小,舌位靠后。
圖2
語圖顯示,“靴”的F1微升,F(xiàn)2下降,兩者間距大,F(xiàn)2靠近F3,可見[y]舌位略高于[e],舌位與[e]相比,靠前。
圖3
撮口呼[y?](圓)的F1形狀比“彎”的形狀略拱,幅度更大。因為[y]、[a]都是前元音、所以F2走勢平緩,沒有變化。
圖4
“云”的F1變化很小,F(xiàn)2起點高,達到2200Hz,先降,后呈上升趨勢,幾乎與F3相合。因為[y]的舌位十分靠前,所以F2的起點高,與F1相距較遠。
圖5
圖6
圖7
撮口呼入聲韻有[y](菊)、[ye](月)、[yo](腳)三個。“菊”[y]為前高元音,所以F1低,接近基線;F2高,接近F3,兩者距離大?!霸隆钡腇1、F2均先升后降,因為[y]的舌位前于、高于[e]?!澳_”的F1平緩,F(xiàn)2陡降,末尾與F1趨近。因為[y]為前高元音,[o]為后半高元音,舌位高低變化不大,但舌位前后變化很大。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南京方言撮口韻的情況復雜,既有年齡差異,又有地域差異,甚至每個人的撮口韻系統(tǒng)均不同,因此各家所記撮口韻的數(shù)量和類型均不同?!督K省志·方言志》記錄了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即南京方言無單元音[y],但有[ye]、[y]等復元音,這是否意味著南京方言山臻宕江通的三四等韻先產(chǎn)生了撮口韻,后擴大至遇攝魚虞韻?由于語言事實的不足,我們只能提出這一假設,有待驗證。
語音演變的原因不外內因和外因兩種。南京方言撮口韻應與聲母的腭化有關。南京方言撮口韻產(chǎn)生于見系聲母腭化之后,因為無舌根音聲母與撮口韻相拼的事例。但二者相隔時間很近,幾乎是同時。這也能解釋《江蘇省志·方言志》記錄的南京方言有[y-]韻卻無[y]韻的情況。顧海洋(2015)認為腭化是南通海安方言撮口韻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彭建國(2009)指出撮口呼在長沙方言中與合口呼呈互補狀態(tài):撮口呼只與舌齒音相拼,合口呼與唇音、舌根音、零聲母相拼。南京方言撮口韻的產(chǎn)生過程也印證了這一點。
外因方面,最重要因素應是普通話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中小學及各大高校普遍用普通話教學,人們開始用普通話交際。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普通話借著電視、網(wǎng)絡等傳媒手段不斷擴大普通話對南京方言的影響。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使得國內人員流動頻率急速上升,這也促使普通話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南京方言無撮口韻這一特點迅速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