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伊寧
2016年,美國光圈出版社的新書《攝影師的菜譜》(The Photographers Cookbook)問世,其封面西瓜紅書名上方有一張黑白照片,描繪了廚房一角的日常場景:前景中的四頭電煤氣爐與“熱點”牌(Hotpoint)電烤箱并排而置,上面簡易的架子上整齊地擺放著日用廚具、各類調味用品和器具,將觀眾帶到了40年前美國普通家庭的廚房,也揭開了一個塵封了40年的攝影項目。1977年,美國喬治·伊斯曼博物館委任了一眾攝影藝術家和實踐者參與其中,邀請他們提供自己最喜歡的菜譜和與食物有關的照片,以此來制作一本攝影菜譜。
于是,這些受邀參加的攝影師們?yōu)榱苏宫F(xiàn)各自對食物的熱愛和藝術的創(chuàng)意,帶來各自所拿手的好菜。羅伯特·亞當斯貢獻了他的大糖曲奇的制作方法,伊莫根·坎寧安展示了她的羅宋湯,安塞爾·亞當斯出其不意地選擇了啤酒荷包蛋,埃德·羅斯查更是毫不吝嗇地分享了他的仙人掌煎蛋卷菜譜,可惜由于種種原因,這本書從未出版,直到現(xiàn)任策展人麗莎·霍斯特勒(Lisa Hostetler)的重新發(fā)現(xiàn)才使得這份攝影菜譜重見天日,用編輯的話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20世紀70年代當代攝影師的時間膠囊——許多人在成名之前——以及他們如何描繪食物、家庭和家的迷人視角,帶著讀者到相機后面,進入一些攝影最重要的實踐者的心臟和胃。”
或許在今天看來,藝術書店里出現(xiàn)有關食物的圖像并不奇怪,但想象在17世紀的歐洲,當觀眾第一次看到將食物當作題材的畫作時,他們是如何將這些日常之物與藝術聯(lián)系起來的。荷蘭黃金時代的靜物畫的誕生一方面產生于商品經濟的繁榮和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由于肖像和歷史繪畫創(chuàng)作空間的飽和,藝術家們需要開創(chuàng)新的繪畫題材來打破困境。在這些靜物畫中,食物無論是取自植物還是動物,在經過畫家的精心挑選和排列組合之后,展現(xiàn)出豐富的象征以及造型和色調的高度統(tǒng)一。
在一幅名為《有溫柑、卷心菜、甜瓜和黃瓜的靜物》的畫作中,西班牙畫家胡安·桑切斯柯坦將簡單的蔬菜和水果放大到夸張的比例,并將它們放置在黑暗的背景前,暗示著對人生快樂稍瞬即逝的深思。
在這幅作品問世四百年之后,來自英國的以色列籍攝影藝術家奧里·格什特(Ori Gersht)挪用了這幅油畫的題材和構圖,創(chuàng)作了一組名為《石榴》慢幀的錄像作品:原先畫作的溫柑被替換成石榴,子彈以每秒1.600幀的速度穿過石榴,并被相機的鏡頭捕捉下來,展現(xiàn)了從靜態(tài)到被打爆的石榴像手榴彈一樣爆炸的全過程。如果說格什特的挪用選擇以徹底破壞的方式來討論他對猶太人身份認同和歷史記憶、虛擬與真實等等議題的思考,那么另一位攝影實踐者羅迪克·邦德(Rodrick Bond)則通過幽默的方式把這幅經典原作與當今的消費文化結合起來:他原封不動地挪用了原作,僅僅在甜瓜上“貼”上了英國超市中常見的買三付二的促銷標簽。
在當代攝影的圖譜中,將食物作為拍攝對象的實踐以多元的內容和形式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英國攝影師馬丁·帕爾年復一年地在全世界各地拍攝食物的照片,閃光燈下色彩絢麗的食品在展現(xiàn)出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的同時,指向了食物背后復雜的社會和消費文化;意大利旅英藝術家洛倫佐·維托利(Lorenzo Vitturi)雕塑感十足的《多爾斯頓解剖》(Dalston Anatomy)以倫敦移民和多元文化聚集區(qū)多爾斯頓作為背景,借用來自非洲甚至全世界的元素,戲謔地回應自己本地環(huán)境的豐富色彩和文化。在創(chuàng)作該項目的過程中,維托利將攝影與裝置結合起來,項目中除了他圍繞東倫敦里德利路市場(Ridley Road Market)周圍所拍攝的照片之外,主要還包含了一系列色彩繽紛的裝置作品。他用從市場上購買的食品、織物和垃圾所搭建出的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場景,通過創(chuàng)造仿真環(huán)境致力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維托利試圖喚起觀者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幻想和記憶。
如果說上述兩件作品著重考察食品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扮演的消費角色,那么諸如史蒂芬·肖爾、沃爾夫岡·提爾曼斯、川內倫子等攝影師鏡頭出現(xiàn)的食物則讓觀者重新思考日常之物的尋常之美。與此同時,那些經過攝影師們重新組合、排列的食物在形式上打破了觀者對于食物作為自然饋贈與人工制品的認知,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視覺想象。
食物,作為一個被大量拍攝的主題,如今在一本名為《賞心悅目:攝影中的美食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闡述。該書作者蘇珊·布萊特試圖梳理攝影與食物的甜蜜關系,來觀看食物形式及其意義的復雜性,討論了喚醒感官的食物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之間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