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靜, 周佩夏, 趙 玲
(山東省青島市海慈醫(yī)療集團 肺病科, 山東 青島, 266033)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反復發(fā)作性疾病[1],中醫(yī)屬“哮病”范疇,明代醫(yī)家張景岳提出“未發(fā)以扶正為主,即發(fā)時以攻邪為主”?!胺怠笔窍〉牟「?,而腎虛是哮喘發(fā)病的根本病機。哮病緩解期往往無證可辨,治療以扶正為主,針對“腎虛”和形成“伏痰”的本源-“濕邪”,以補腎滲濕為治法,這也是中醫(yī)藥防治哮喘的優(yōu)勢所在[2-3]。補腎滲濕藥膳是采用現(xiàn)代中藥炮制技術以及烹飪技術制成藥膳餅干,通過改良食用方法,旨在提高哮病緩解期的療效,是易于實施的飲食調護方法。本研究應用補腎滲濕藥膳干預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治療,能明顯提高療效,減少急性發(fā)作的次數(shù),起到了輔助治療疾病的目的,且補腎滲濕藥膳制作簡單,食用方便,患者依從性好?,F(xiàn)將治療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3月—12月醫(yī)院門診收治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4]相關診斷標準,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等原發(fā)肺部疾?。虎谔幱谥夤芟毙园l(fā)作期;③合并心血管、肝、腎、內分泌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虎芫窦膊“榘l(fā)意識障礙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病例脫落標準:①治療依從性差;②嚴重不良反應不適合繼續(xù)治療者;③隨訪資料不全。根據是否采用中醫(yī)藥膳方法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齡26~75歲,平均(49.43±16.21)歲;病程0.50~40.00年,平均(12.30±10.30)年。對照組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齡25~73歲,平均(48.85±13.21)歲;病程0.50~38.00年,平均(13.02±9.38)年。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補腎滲濕藥膳。治療期間若出現(xiàn)哮喘急性發(fā)作應及時就醫(yī)。應用糖皮質激素者需同時停用藥膳,經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停用糖皮質激素1個月,再次評估病情后,觀察組重新開始前述用藥過程。
1.2.1 常規(guī)治療: 常規(guī)治療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5],應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160 ug: 4.5 ug,60吸/盒),早晚各吸1次。患者3個月內病情完全控制則減至每日1次;若減量后3個月內仍處于完全控制狀態(tài)則停用;反之則加回原量。
1.2.2 補腎滲濕藥膳: ①藥膳組成:山藥、薏苡仁、茯苓、粳米、紅豆、補骨脂、山萸肉等及輔料雞蛋、黃油、面粉、白砂糖,按照30∶20∶20∶10∶8∶3∶2∶30∶10∶5∶25的比例配成。②制法:將藥膳方粉碎成細末,雞蛋打散,加入適量黃油、面粉,少量白糖攪拌均勻,揉成面團,將面團分好,用搟面杖搟成薄厚均勻的餅狀,使用模子壓好形狀。將烤爐設置180 ℃,預熱,烤至金黃色即可制作成為色香味俱全的藥膳餅干。③服用方法:每日早晚各1次,50 g/次。
治療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的癥狀體征分級量化標準計算療效指數(sh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癥狀評分-治療后癥狀評分)/治療前癥狀評分×100%,見表1。臨床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70.00%<療效指數(shù)<100.00%;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0.0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療效指數(shù)≤30%。此外,患者隨訪1年,記錄患者的因哮喘急性發(fā)作的住院次數(shù)。
表1 支氣管哮喘患者癥狀、體征分級量化表
治療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940,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評價[n(%)]
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因哮喘急性發(fā)作的住院次數(shù)(0.90±0.35)次,對照組患者為(2.40±0.69)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學將支氣管哮喘歸屬于“哮病”“喘證”范疇,哮喘急性發(fā)病期多因痰邪壅滯肺臟所致,緩解期以肺脾腎三臟虧虛為主要表現(xiàn)?!澳I為先天之本、氣之根,腎主納氣,若腎精虧損,攝納無權,則呼吸困難,動則氣促?!碧崾灸I對肺起著統(tǒng)帥的作用。腎虛是哮喘發(fā)病的基本病機,濕濁毒邪是腎虛的原始病理產物[7-8],因此哮喘緩解期的防治應針對“腎虛”和形成“伏痰”的本源-“濕邪”,立足于辨病論治(或“辨體質施治”),以補腎滲濕為治法,中醫(yī)藥防治哮喘的優(yōu)勢在于預防哮喘的急性發(fā)作[9-10]。熟地、山萸肉是滋補腎陰的名方六味地黃丸的主藥,熟地針對腎之元陰不足,以滋補腎陰;肝腎同源,以山萸肉滋腎益肝。淫羊藿、補骨脂為溫陽要藥,二者均可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用以溫補腎陽。以上四藥同用,既可滋補腎陰,又可溫壯腎陽,使陰陽同調。取薏苡仁、茯苓甘淡之味,以滲利水濕。諸藥相合,共湊補腎滲濕之效[11]。
補腎滲濕藥膳基于中醫(yī)專家傳承經驗,是以補腎滲濕理論基礎上提出的防哮靈膠囊為基礎,采用現(xiàn)代中藥炮制技術以及烹飪技術制成的藥膳餅干。通過臨床觀察,補腎滲濕藥膳在輔助治療哮喘過程中,具有較好的療效,且能減少因急性發(fā)作導致的住院次數(shù)。哮病需要長期治療,藥膳既能果腹及滿足人們對美味的追求,又能達到輔助治療疾病的目的。補腎滲濕藥膳并其意義在于改良食用方法,提高哮病緩解期的療效,建立易于實施的飲食調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