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
[摘要]《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中國自古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其思想的豐富性和深邃性。當前世界信息化爆炸、文化多樣化導致教師主流價值觀的缺失,功利化、虛假化、主觀化趨勢明顯,如何更好引導教師德育不禁引起我們深思。本文主要從《論語》中對《詩經》的評論即思無邪來論述對當今教師德育的思考,以期能一定程度上對當今的教師德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思無邪 教師德育 問題 思考
一、思無邪內涵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痹唬骸八紵o邪?!保墩撜Z今讀》注文解釋:“《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不虛假。”“思無邪”是《詩經》最根本的價值靈魂所在,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即使跨越千年也顯示著強大的生命力,足以展示其魅力不朽。“思無邪”即人類情感的自然流露,思想純正,心無邪意,它不僅僅強調人的行為在符合禮儀規(guī)范同時,更加強調超脫于物質利益的束縛,注重人的精神領域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是人精神境界的內在升華。
二、當今教師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功利化。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最主要的目標是育人,育人不僅包括傳授學生人類社會專業(yè)知識,還包括培養(yǎng)其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必備品格。然而當前許多教師往往“重知識”,而“輕德育”,最終造成了唯分數、注重個人利益等功利化傾向的出現(xiàn)。教師盲目地大搞課程知識試題,過于注重和強調學生的各科學習成績的班級、年級排名,將關注點聚焦在自己的評獎職稱和學術論文等方面,將個人的取得成果無限放大,教育教學成為了其實現(xiàn)高分數、滿足個人利益的手段,傳授道德觀虛有其表,流于形式。
(三)虛假化。當前的教師德育課程內容是脫離生活實際,陳舊的教科書僅僅以灌輸似的枯燥內容進入教師視野,教科書中如像黃繼光、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烈士屬于特殊時代,如果用這些內容教導教師樹立愛國主義、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等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往往忽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些革命英雄生活的時代與教師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無法使教師在情感上引起強烈的共鳴,沒有以親身體驗為基礎,一定程度上含有“虛假性”,無法照進教師生活的現(xiàn)實。
(四)主觀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主觀地按照個人喜好對某些學生進行好壞分類,在課堂上不遵守教學紀律,隨意接聽手機,甚至對學生發(fā)表一些個人成見,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給學生安排座位,經常在公眾場合發(fā)表一些過激言論等,教師片面地忽視自身師德建設,主觀地藐視組織紀律,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不強,對教育工作主觀性敷衍,自由散漫,缺乏理性。加之,我國的師德建設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嚴重不足,評價教師道德建設帶有一定的主觀化傾向,沒有嚴格的完善機制體系作為引導,師德建設效果并不顯著。
三、基于《論語》思無邪視角對教師德育的思考
(一)居于正
居于正即教師的思想動機應當純正。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巨大的工程就需要教師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端正自己的思想動機,使自己的思想動機保持“純正”。教師要以傳播人類文明為己任,以培育世界英才為宗旨,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教師不應當功利性地一切以分數為準來評價學生的好壞,不能無限制地膨脹自己的個人利益,應當以學生師德方面的提高作為主要的評價目標,重視德育建設,將德育建設融入課堂教學、學生生活中。只有教師保持自己純正的思想動機,避免功利化看待教育教學,始終將教育當成一門塑造人類靈魂的高尚事業(yè),才能真正地引導學生道德層面有有所建設,反之,如果教師自身思想動機不純,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師德建設。
(二)出于真
出于真即教師的情感要出于真。思無邪即引導人的情感應當是真情的流露,不虛假,不造作。對教師進行道德教育應當結合當下時政熱點,貼近教師自身的生活實際,與時俱進,如帶領教師參觀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鼓勵教師爭做社區(qū)孝敬模范,選出教師身邊道德模范作為榜樣,在教師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優(yōu)秀道德品質進行教育,感發(fā)意志,引起教師集體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德育內容才真正地能夠引導教師道德教育建設,反之,教師德育如果對脫離現(xiàn)實生活實際的德育內容進行空洞式說教,不僅教師自己無法說服自己,更何談教育說服學生。
(三)止乎禮
止乎禮即教師的行為要合乎禮。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不能存在完全主觀化傾向,要時刻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一視同仁,平等地關愛和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個人成見對學生進行施暴和體罰,同時,嚴于律己,遵守相關的教師組織紀律和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思想上的意識落實到教育實際當中來,遇到道德困惑常給予學生點撥,遇到學生犯錯時,要充分掌握責罰的尺度,讓學生在道德思想意識層面上意識到到錯誤的嚴重性。同時,要不斷完善教師道德建設的管理機制,從法律層面上約束和規(guī)范教師的道德行為,明確教師的道德目標,將教師道德機制建設真正落實到實處。
小結
教師德育是始終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課題,并且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關系著教師與學生、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引導教師進行正確的師德教育,才能不斷引領學生進行正確道德教育。教師德育必須正視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做出相應的改善策略,以期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師德建設,真正地提高我國的教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