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丙琴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是我國學校體系的基礎學段。因此,小學語文更是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乃至終身發(fā)展和幸福奠基的學科。小學語文有自己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所要完成的任務、落實的要求。這些在新《課標》、新教材中體現(xiàn)得十分明確、全面。而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和要求,衡量當下的小學語文教育,還是有不少欠缺。否則,就不會有圍繞許多問題的長期爭論,就不需要組織課堂教學觀摩、優(yōu)課評選等活動以提供示范和導向,就不會有關于語文教師隊伍素養(yǎng)的微詞。而語文教師隊伍整體素養(yǎng)不適應語文教育要求,在小學更值得警惕。因為,小學語文是其他各學科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又由于小學語文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因此,小學語文課堂必須有自己的基本追求,這就是“返璞歸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追求
一是真正面向全體的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睉撜f,作為教師,誰都知道課堂教學要面向每個學生。但是,每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強烈意識?有沒有努力地給予每一個孩子回答問題、展示自己的機會?
這兩個問題不僅關涉轉化新課程理念為課堂教學實踐,更重要的是事關教育公平、社會公平!
有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在班級管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不公平現(xiàn)象。僅僅在課堂上,老師由于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給予學生展示機會的有與無、多與少,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有機會的、特別是機會多的學生往往成了“好學生”;機會少的,常常是我們所說的“橄欖型”構成的中間段、占班級多數(shù)的學生,在課余、節(jié)假日去了社會教育機構、請了家教;長期沒有機會的,難免不會成為我們所謂的“后進生”。由此,不公平出現(xiàn)了,而且后果嚴重:影響學生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課堂上的不公平令人震驚,而這是真正的起跑線上的不公平!
當然,“面向全體學生”有多種途徑和方式實現(xiàn),并不限于課堂;學生間有差異,刻意面向全體并不能求得學生整齊劃一的發(fā)展。學生間的差異客觀存在,但是,如果因老師在課堂上給予每個學生的機會、資源沒有做到相對均衡,加大了他們間原本并不大的差異,這是與教育公平的要求相背離的。學生間有差異,恰恰是告知我們,在一定的時空下,特別是課堂上,應努力地賦予每個學生基本相等的機會和資源,使得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應有的最好的發(fā)展;恰恰是學生間的差異,使得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成為可能。
為此,“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我的理解是:要排除學生社會背景的干擾,一視同仁看待每個學生;基于目前班額大的實際,統(tǒng)籌安排幾節(jié)、幾天或一周甚至更長時間內的課堂教學,努力讓每個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展示機會,增強每個孩子,特別是來自社會弱勢群體家庭孩子的信心,充分持久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盡力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為他們應有的發(fā)展奠基。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各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影響也居于各學科之首,因此,小學語文課堂真正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就更為重要和必要。
二是承載國家使命的課堂。這不是大話,而是語文課堂的真實,是客觀要求?!罢Z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傳統(tǒng)和文化的故鄉(xiāng)。小學是母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掌握母語、認識并熱愛母語文化尤為重要。伴隨我國改革開放講壇不斷深化,進行跨文化交流,既認同欣賞他國、他民族文化,又不被之同化;同時,又能把本民族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將是我們的學生面臨的基本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也是中華民族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課標》要求,完成好規(guī)定的教與學的任務,賦予他們在小學階段應有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他們將來進行跨文化交流、生存、發(fā)展的基礎。
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教材是實現(xiàn)國家意志的載體,課堂是依據教材實現(xiàn)國家意志的具體途徑。小學語文課堂無論怎樣布局教與學、無論以怎樣的理念指導教與學、無論憑借怎樣的工具或技術輔助教與學,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任務是最為基本的要求、是底線,也是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賦予小學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
三是充溢真情實意的課堂。遵循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及其要求,多年來,不少地方、許多語文老師都在努力擺脫單純的知識課堂的束縛,探索打造生命課堂。于是,語文課堂教與學的樣式一時間五彩繽紛:本真的、靈動的、生態(tài)的、詩意(性、化)的,等等。終于,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人”、把“人”找回來了。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美的。藝術美中必定“有我”,這是藝術美與科學美的分水嶺。美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語文課堂之美的呈現(xiàn)也是如此。但無論是主觀的有感而發(fā)、還是被客體觸發(fā),都應是真情的抒發(fā)、真意的流露。
教育要培養(yǎng)優(yōu)雅向上的靈魂。語文課堂應該是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情緒得到充分調動基礎上,雙方圍繞知識和技能交流對話、情感相互感染、價值觀碰撞確立的過程,也是教與學雙方高雅情調、高尚情操、完美人格逐步養(yǎng)成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來不得半點虛情假意,任何“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派都是要不得的。否則,小學語文教育不僅體現(xiàn)不了國家意志、完成不好規(guī)定的任務,而且會誤導學生的生命成長、人格養(yǎng)成,有礙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幸福,直至影響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