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魯人,而竟與兩千年的兵馬俑酷似,因思秦人與齊魯?shù)年P(guān)系。
王語行:
作家,青年學(xué)者。生長于魯南,現(xiàn)居重慶。撰有《吳芳吉年譜》《閑情與遐思》,編有中外詩選《絕妙好詩二百首》。
一
秦始皇大概是中國史上最浪漫的皇帝,他是那么迷戀著海上的仙山,東巡至海,望汪洋而出神,那對自然的好奇,源自他雄健的生命力?!妒酚洝穼懙摹叭缮健?,是渺茫而空幻的美:“其傳在勃海(同“渤?!保┲?,去人不遠(yuǎn),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至?!?/p>
帝國的功業(yè)這么宏大,要如何抒情呢?海風(fēng)浩蕩,旌旗烈烈,尋仙的秦始皇成了最偉大的詩人。有考證說,秦人不是西戎,而是東夷的一支,西遷至甘隴,如此說來,秦始皇對海上仙山的渴慕,正是他返祖的鄉(xiāng)情?柬埔寨的杜平福君游西安,參觀兵馬俑,有一立俑,訝其側(cè)面肖我,拍照發(fā)我留念。我是魯人,而竟與兩千年的兵馬俑酷似,因思秦人與齊魯?shù)年P(guān)系。
魯文化是周公的遺留,在秦火中,六經(jīng)焚盡,始皇帝對“先王之道”不感興趣,如果六經(jīng)能富國強(qiáng)兵,魯國豈會被齊國吞并?齊文化卻活潑得多,齊桓公九合諸侯,管仲生財有道,稷下學(xué)宮的先生們辯論終日,酒后的宴席男女歡歌雜坐,當(dāng)然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方士和修道者,他們負(fù)責(zé)炮制神話和仙藥,功利、浮華而有生氣的齊地……原來,秦始皇仰慕的是前齊國的文化,從西到東,流血千里,終于得到了這塊土地,登泰山,臨碣石,他感到自己與仙人更近了。
秦以后,齊魯文化合流,自此,這片土地就只出儒臣、將軍和梁山好漢——那么單調(diào)的生命形態(tài)。魯文化的保守和齊文化的開放,也成了中國文化的暗喻。面對海洋,就是面對一種遼闊、自由和博大,當(dāng)儒生們菲薄秦皇、漢武不切實(shí)際的浪漫時,他們并未想到以后會出現(xiàn)“片板不許入海”的禁令。浪漫最需要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生命力的表現(xiàn)。三十年前,當(dāng)那位老人在南海邊上畫了一個圈,或有齊文化的流風(fēng)余韻從渤海灣吹來……
二
反對一個人,卻又愛他,應(yīng)該如何?徐渭少負(fù)奇才,愛東坡文,不滿朱熹對東坡的訾議,作《評朱子論東坡文》,辭頗尖銳:文公件件要中鵠,把定執(zhí)板,只是要人說他是個圣人,并無一些破綻,所以做別人著人人不中他意,世間事事不稱他心,無過中必求有過,谷里揀米,米里揀蟲,只是張湯,趙禹伎倆。此不解東坡深。吹毛求疵,苛刻之吏。極有布置而了無布置痕跡者,東坡千古一人而已。朱老議論乃是盲者探索,拗者品評,酷者苛斷。
這段話近于誅心,說得很不客氣。是不是徐渭對朱子深惡痛絕呢?朱子的《四書集注》,成了欽定的教科書,徐渭又屢次不第,多少有些遷怒吧!徐渭愛東坡,因?yàn)闁|坡不得意。東坡貶惠州,猶能自嘲,就當(dāng)自己是個累試不第的惠州秀才好了。上次在壁山的來鳳魚店里,吾友王羲烈說起這則典故,還不禁意興揚(yáng)揚(yáng)。
徐渭反朱子。但朱子又是何人?九百年的廟堂哲學(xué),沉甸甸,壓在每個士子身上。反對,有時也是深愛,或者說,是難以擺脫的依戀。
晚年的徐渭發(fā)狂發(fā)瘋,此前卻有一段軍功顯赫的經(jīng)歷。他隨胡宗憲追剿倭寇,至延平,專程拜謁李侗祠。李侗是朱熹最重要的老師。徐渭寫了一首很動感情的詩《謁延平李先生祠》:祠下風(fēng)來好,單衣行暮春。杏花鏗而瑟,柏樹灑然身。默坐澄千慮,傳燈與一人。自慚何所似,馳馬醉歸頻。
讀了不知說什么好。這是用激烈的語氣譏嘲朱子的徐渭嗎?在這里,他收起了藝術(shù)家、叛逆者的形象,恭恭敬敬,誠誠懇懇?!澳吻]”是說李侗“默坐澄心”工夫的高妙,“傳燈與一人”是說李侗將所學(xué)盡數(shù)傳與朱熹?!白詰M何所似,馳馬醉歸頻”二句,最有意味。朱熹晚年嘗追憶恩師,在《延平答問》中說,李侗早年是個豪邁的人,曾醉酒縱馬幾十里,后來隱居鄉(xiāng)下,潛修圣學(xué),木訥不能言,乃與鄉(xiāng)間之人無異。
徐渭說自己很慚愧,自己有哪點(diǎn)能與前賢相比呢?惟有頻頻地醉酒馳歸,差堪相似吧!他是熟讀《延平答問》和《朱子語類》的。在暮春的杏花疏影里,徐渭想起了李侗、朱熹師徒,他們一如松柏森森,將那幽涼的蔭影灑入了他的心間,讓他感到了真誠的慚愧。這是作為儒生的徐渭,在千古道脈前的謙遜,同樣的,作為狂生的徐渭也是真誠的。
反對和熱愛,果真那么容易區(qū)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