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話劇《哈姆雷特》"/>
文_子兮
最近同時看了兩幕悲劇故事,《哈姆雷特》與《紅樓夢》。
中學(xué)時學(xué)莎翁的戲劇,只是反復(fù)讀過劇本。如今,借著錄播技術(shù),有幸看到千里之外的英國國家劇院上演的話劇《哈姆雷特》。
正如梁實秋先生半個世紀(jì)前所感受到的,由于話劇的主流是寫實,擅長以燈光、舞美、聲效、服裝等模擬真實的場景,制造戲劇的效果。在觀看話劇的過程中,曾一再被場景的真實震撼,啞劇部分,以燈光完成切換,哈姆雷特在光環(huán)之下獨白,其他演員在黑暗中演繹慢動作,同一場景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空。
由于話劇追求寫實效果,或許為了讓現(xiàn)代觀眾有帶入性,演員的服裝多已現(xiàn)代化,如:卷福飾演的哈姆雷特起先穿的便是襯衫,一度讓我以為劇還沒開始。至今,在英國演員眼中,能飾莎翁戲劇中的主角,仍是一份榮耀。在演藝生涯中問鼎各種項獎的英國演員卷福(原名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仍會在演《哈姆雷特》之前緊張。
三個多小時的話劇演出很快結(jié)束,哈姆雷特的糾結(jié)仍舊盤桓在腦海,最后只覺得深深的遺憾,美麗的愛情、純潔的奧菲利亞也沒能夠拯救他,為父報仇的念頭占據(jù)了他的心,上帝也有閉眼睛的時候,他只能付出生命去扳回正義,讓朋友將自己的故事廣為傳說,以警后世。
結(jié)局非他能掌控,從叔父殺父代之,到哈姆雷特為父報仇,奧菲利亞失常自殺,王后自縊而死,宗教信仰、現(xiàn)世愛情皆不能拯救,這份不留余地的警示,讓觀影后的我四顧茫然。跟看完阿加莎的同名書改編電影的感覺一致,只覺——對人性之惡有了更深的體會,再由恐懼去警示自己惡念的萌發(fā)。
《紅樓夢》同樣是一部家族的悲劇故事,但觀看過程中,總覺得美。幾次詩社的結(jié)成,正是大觀園的鼎盛期。后來,襲人諸人作的詩,都成了日后結(jié)局的讖語。在賈家被抄,鳳姐飽受牢獄之苦后,被草席卷著尸體拖走時,能想到的還是她往日的靈巧與榮光。鳳姐之女巧兒被賣之后,又有劉姥姥傾其田產(chǎn)解救,只因先前鳳姐一絲善念賞與過劉姥姥銀子。
在大家族衰敗之時,往日結(jié)社的姐妹,要么嫁人之后早逝,要么出家,要么病逝,在巨大的悲痛席卷時,善念還是結(jié)了善果,仍然記得眾人圍賈母看戲時眾星拱月般的禮儀之風(fēng),眾丫鬟小姐們結(jié)社時的詩詞之美。正如胡蘭成在《中國的禮樂風(fēng)景》里說的,“禮儀是把萬民的品格都提高,使尋常光陰皆是新穎的,像禾苗上的風(fēng)?!?/p>
賈家的衰敗有其原因,幾代都是承襲祖上的爵位,卻無科舉出身的要員。再加上,眾子孫中難免不惹事的,家族聯(lián)姻關(guān)系盤根錯節(jié),開銷入不敷出,遲早會出現(xiàn)衰敗。盛衰乃常事,個人沉浮比比皆是,為人、處事的種種禮儀尚在,人尚在,確是巨大的喜悅。一息善念尚存,悲劇中亦滿是參差的美。悲嘆之余,直叫人感嘆生之美。
東方的悲劇,與西方的悲劇書寫思路完全不同,背后有兩套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支撐。先秦文章中,《孟子》早有“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說法。西方的《圣經(jīng)》中,論述人的繁衍乃偷食禁果而成,故人帶著原罪而來。
《尋夢環(huán)游記》 (2017)
導(dǎo)演: 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納
類型: 喜劇 / 動畫 / 音樂 / 家庭 / 冒險
制片國家/地區(qū): 美國
片長: 105分鐘
帶上自家的孩子,全家來一場溫馨的觀影之旅,不到2小時的影長,會溫暖整個冬天。
這部電影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聯(lián)手打造。影片講述了小男孩米格一心夢想成為音樂家,更希望自己能和偶像歌神德拉庫斯一樣,創(chuàng)造出打動人心的音樂,但他的家族卻世代禁止族人接觸音樂。米格癡迷音樂,無比渴望證明自己的音樂才能,卻因為一系列怪事,來到了五彩斑斕又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在那里,米格遇見了魅力十足的落魄樂手埃克托,他們一起踏上了探尋米格家族不為人知往事的奇妙之旅,并開啟了一段震撼心靈、感動非凡、永生難忘的旅程。
《至暗時刻》 (2017)
導(dǎo)演: 喬·賴特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制片國家/地區(qū): 英國 / 美國
片長: 125分鐘
這是一部被稱為已經(jīng)內(nèi)定明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一部電影,加里·奧德曼每個毛孔都是影帝級表演。
影片講述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作為首相期間面臨的最重要的審判:是向納粹妥協(xié)做俘虜,還是團結(jié)人民群起反抗?丘吉爾將集結(jié)整個國家為自由奮戰(zhàn),試圖改變世界歷史進程,度過黎明前的黑暗。影片在最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至暗之后、破曉之前,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