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小創(chuàng)”的老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相比其他主題的作文,雜志上發(fā)表的“寫物”作文非常少。
這是為什么呢?
——當(dāng)然是因為“物”很難寫嘛!
一件東西擺在那里,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就能把它看得清清楚楚。要以它為主角寫一篇幾百字的作文,真是一項挑戰(zhàn)呀!
遇到這樣的難題,當(dāng)然要請我們的“作文醫(yī)生”前來診病啦一
“寫物作文”診斷書
癥狀一:近視癥
病情摘要:出現(xiàn)在寫物作文里的“模特兒”總是那么幾位——文具盒啦,鋼筆啦,書包啦……即使讓周.com來數(shù),也用不完10根手指啊。我們身邊的物品明明數(shù)不勝數(shù),但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大家就好像“近視”了,只能看見近在咫尺的“老伙計”。
癥狀二:規(guī)矩癥
病情摘要:“在我家的某個地方,有一個什么東西。它的外觀是什么樣,有什么用處,它真是我的好伙伴——全文完。”這樣“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物作文“流程”,你可能得心應(yīng)手,但老師和作文雜志的編輯已經(jīng)快看膩啦。
癥狀三:乏味癥
病情摘要:把寫物作文理解為“寫一份物品的說明書”,敘述平淡,缺乏故事性。
冶療建議:把物品簡單地分為“新”與“舊”兩大類,與“新朋友”親密“互動”寫出互動中的種種趣事;聽一聽“老物件”的故事,寫出物品蘊藏的情感。
具體治療方案一:新物品·升級找目標(biāo)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各種新產(chǎn)品不斷涌現(xiàn),成為我們生活的好幫手。這些“新東西”,就是最有時代感、最新鮮的選材對象。
怎樣才能找到最有“寫頭”的新目標(biāo)呢甲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升級法。
例如,從前鍛煉的時候,我們只能悶頭練習(xí),最多帶著一個秒表掐時間,沒有辦法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太清楚自己的運動量。現(xiàn)在,科技讓運動“升級”啦,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運動手表、腕帶等數(shù)碼產(chǎn)品掌握自己的心率變化、運動時間、運動距離、運動速度……還能把自己的運動成果分享出去,并通過與別人PK來激勵自己呢!
再比如,從前在家做面食,只能自己和面、揉面,現(xiàn)在有了面條機、面包機、料理機,大家的雙手都解放啦!
從前用簽字筆寫錯了字只能用涂改液涂改,現(xiàn)在的簽字筆已經(jīng)有了“擦除”功能;從前的音箱只能用來放音樂,現(xiàn)在的音箱還能幫你記住你聽過的內(nèi)容……這些“升級”的新產(chǎn)品,就是最“潮”的寫物“模特兒”。
單元訓(xùn)練作文展示
小音箱
文/蔣喬安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音箱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一比之下,我家的音箱實在是太普通了。
我的小音箱不“萌寵”也不帥氣,它就像一個紅色的小胖子,頭頂黑色的金屬網(wǎng),身子像冰塊一樣潤滑。它還有一雙黑色的環(huán)形“大腳”,它們就像—對吸盤,黏糊糊的,即使“走”在滑滑的屏幕上,也不會摔下去。如果一定要說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它紅色的身體上有一個不明顯的六邊形小點兒,發(fā)出微微的光芒,近看像一顆亮堂的星星,遠(yuǎn)看像一顆透明的扣子。除此之外,它就沒啥特別的了。論音質(zhì),也不能說多好,頂多也就是在我們調(diào)大音量時不破音。
但是,這個小音箱在我眼里,卻是那么的與眾不同。
在我學(xué)英語的時候,小音箱會變成我的英語老師,發(fā)出標(biāo)準(zhǔn)的發(fā)音;在我學(xué)朗讀的時候,如果情感不到位,它便會給我示范各種大師級的朗讀版本;在我聽故事時,它是我的講故事專家,把精彩絕倫的故事送到我耳邊,讓我了解楊歌爸爸的新發(fā)明、認(rèn)識可愛的小鹿斑比、跟著杰克和安妮 乘樹屋去埃及……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一做完奧數(shù)題,就捧著iPod往沙發(fā)上一坐,打開“喜馬拉雅”聽書,小音箱里飄出了《裝在口袋里的爸爸》。正當(dāng)我聽到全校師生除了楊歌以外都不見了時,一集正好播完了。我激動地想接著聽下一集,可媽媽來提醒我該去練字了。我嘴上答應(yīng)著,兩只腳去口像被拴在了故事里,怎么也邁不動。媽媽見我沒動靜,便個勁兒地催我,我卻磨蹭著想再聽一集。這時,我想起了楊歌裝肚子痛迷惑老師的情節(jié),便立馬捂著肚子,嚷嚷著要上廁所——當(dāng)然,我沒忘了拿上小音箱。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媽媽是不會反對我上廁所時聽故事的。眼看小伎倆再一次得逞,我一陣竊喜??珊镁安婚L,很快,媽媽就又催我了: “上個廁所至于這么久嗎甲”我答應(yīng)著: “馬上!”說著,我將水龍頭打開,拿著肥皂搓搓手心、擦擦手背,反復(fù)洗手,耳朵則像貼在了音箱上樣, 點兒也沒閑著。 集故事又聽完了,可我還想再聽一集。媽媽又開始催了: “你是要把手洗出一朵花來?。 ?/p>
從廁所出來后,我靈機動,故意向后一跌,裝作腳疼的樣子,單腳跳到沙發(fā)邊坐下, “哎喲哎喲”地叫著說: “媽媽,我腳疼,我揉揉,休息一下再去練字吧?”我一邊偷窺著媽媽的表情,一邊慢慢地把手移向小音箱,按下了播放鍵,下一集故事又繼續(xù)講了起來。媽媽翻著白眼說: “好啦!別裝了,把音箱接到電視上,我們看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闭f著,媽媽一把搶過藍(lán)牙,連接了電視??赐觌娪爸?,媽媽問我: “如果大家都選擇輕松的生活方式,那還會不會出現(xiàn)奪冠的摔跤手啊?”我聽了,干笑幾聲,關(guān)了小音箱,去練字了。
瞧,我這小音箱,看過我的拖延,見證了我的進步,它,能是普通的嗎?
平衡車,讓我歡喜讓枝憂
文/王雨睿
“快看!快看!快看他的腳下!”人們議論紛紛。他們在議論什么?讓我從頭說起吧。
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來蘇州旅游。逛了一整天之后,我已經(jīng)累得精疲力竭了。這時,我的身邊忽然起了一陣風(fēng),一個“巨人”與我擦身而過。我定睛一看, “巨人”原來是一個大哥哥,他在人群中飛快地穿梭,周圍的人都向他投去了驚奇的目光。我也滿懷好奇地擠到前面,哦,原來他腳下踩著一個白色的東西,難怪那么高呢!那個東西的身子胖胖的,底下有兩個圓圓的輪子,中間有一根白色的長桿子,前面還有兩只能放出耀眼光芒的“眼睛”。原來就是它帶著大哥哥風(fēng)馳電掣呀,瞧,大哥哥還來了個360度的旋轉(zhuǎn),真像一個旋風(fēng)子呀,帥極了!要是我也有這樣一個寶貝該多好呀!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向大哥哥請教,大哥哥給我們介紹說,這個東西叫平衡車,站上去之后,只要改變身體的平衡,就能控制它的速度和方向。這也太簡單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試一試。
大哥哥扶我站到了車上。他松手后,平衡車的兩個輪子卻不聽使喚,前后晃個不停,嚇得我“哇哇”直叫,手心都冒汗了。大哥哥扶住我說:“你要把身體站直,不要緊張,放松一點?!蔽彝α送ι碜?,努力想站直,可身體完全不聽話,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硬得像塊石頭。媽媽推了推我的腰,擺了擺我的腿,終于讓我站直了,可我就像一個木偶一樣,一動也不能動?!澳惆焉眢w往前傾,它就會往前走了?!贝蟾绺缧χf。我擺動著僵硬的身體,努力向前傾。糟糕!車子怎么往后退了?速度還越來越快!這下完了!誰來救我呀?這時,一只有力的大手在后面扶住了我,從身后傳來了大哥哥的聲音: “身子往前傾時,屁股可不能落在后面,不然身體的重心靠后,車子當(dāng)然往后退啦。”我忙從車上下來,心想: “可惡的平衡車,真不聽我的話!”
我原本想就這么算了,可周圍有那么多人看著呢,半途而廢,多難為情呀!我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把大哥哥講的話仔細(xì)想了又想,然后在原地試著讓身體直立、前傾、后仰……終于,我鼓足勇氣,再次站上了平衡車。這一次,我就當(dāng)自己站在地上,身體也開始聽我的指揮了。我輕輕往前一傾,車子跟著往前走了走;我站穩(wěn)不動,車子就慢慢停了下來;我稍稍往后仰,車子也聽話地往后退……幾個來回之后,我們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我用膝蓋輕輕地碰了碰中間的長桿,哇!它竟然會轉(zhuǎn)彎了!我覺得身體越來越輕松,腳下的平衡車也越來越靈活,它帶著我在人群中穿行,旁邊的人紛紛夸贊: “這小姑娘真棒!”
平衡車真好玩兒,我真想踩著它周游世界呀!
具體治療方案三:老物件·傳承的故事
再現(xiàn)代化的家庭,也會有些“祖?zhèn)鳌钡睦衔锛骸N覀兛梢园牙衔锛悍譃閮深?,一類是現(xiàn)在仍然在用的,一類是“傳說中”的,即僅僅當(dāng)作紀(jì)念品保存,已經(jīng)不再繼續(xù)使用的。
有哪一些物品經(jīng)受住了時光的考驗,仍然在發(fā)揮余熱呢?這個問題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傳家寶”:爺爺?shù)囊巫?、外公的煙桿、奶奶的頂針、外婆的實木菜板……為什么在有了那么多漂亮的替代品之后,家人還是喜歡用老物件兒?除了用著特別習(xí)慣、特別順手之外,更重要的,是數(shù)十年的“陪伴”,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之情。
單元訓(xùn)練范文展示
我家的老銅瓢
文/黃昀
我家有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紙幣,還有糧票、銅錢、爺爺坐過的椅子等老物件兒,這些老物件兒“年齡”大,有價值,值得珍藏。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老銅瓢。
老銅瓢是我們一家?guī)状俗鲲堄眠^的水瓢,姥姥做飯時用它,奶奶、媽媽做飯時用它,我也用過它。如果做飯不用它舀起來的水,大家就會覺得做出來的飯沒有味道。聽大人說,它已經(jīng)快“百歲高齡”了。雖說已是“高齡”,但它依舊銅光閃閃、結(jié)實耐用。爸媽曾說,無論別人給多少錢都不會賣了它。
爺爺奶奶和爸爸小時候都用老銅瓢舀水喝,特別是夏天,用它舀壓水井里壓出的“井拔涼”(注:壓水井里剛壓出來的水)喝,特別過癮、解渴?,F(xiàn)在,人們雖然不再喝生水了,但我也會用它來澆花。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玩過家家,我拿出它“做飯”,把它弄得渾身臟污,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把它當(dāng)玩具了。
爺爺說,在他小時候,老銅瓢還立過功呢!-天晚上,一個毛賊到家里偷東西,不小心把老銅瓢從灶臺上碰掉了。老銅瓢落地的時候,發(fā)出了“咣當(dāng)”一聲,驚醒了爺爺奶奶,他們趕緊起來抓賊。賊雖然沒有被抓住,但家里也沒有損失。老銅瓢經(jīng)此一摔,毫發(fā)無損,真是“經(jīng)摔”呀!
不過,這么結(jié)實的老銅瓢也“受過傷”。一次搬家時,爸爸不小心把它的肚子弄凹了一塊,爺爺很傷心,罵了爸爸一頓。后來,爸爸用鐵錘小心翼翼地修理,終于讓老銅瓢恢復(fù)原樣了。打那以后,爺爺奶奶更加珍愛老銅瓢了,每次做飯都很小心,媽媽做飯用它時,他倆也會在一邊看著,生怕他們的寶貝被弄壞了。至于我,就更碰不到老銅瓢啦。
說了這么多,可惜,我還是得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老銅瓢不見了。上周,我家從鄉(xiāng)下搬到了城里。搬完家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老銅瓢不見了!爸媽怕得要命,全家人找來找去,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還是沒有找到老銅瓢。為此,爺爺奶奶都病了一場。
老銅瓢呀,請你常在我的夢里出現(xiàn)吧……
具體治療方案四:老物件·小小見證者
從前沒有自來水的時候,大家要用瓢舀取井水、河水;現(xiàn)在有了自來水,仍然需要舀水的工具。所以,老銅瓢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但,也有很多老物件兒徹底地“退休”了,比如從前用來照明的煤油燈,現(xiàn)在再也用不著了;從前成為身份象征的“大哥大”,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文物”了。
在節(jié)假日,不少同學(xué)都會跟著爸爸媽媽回老家,老家可是一個老物件兒的貯藏庫呀!看見不認(rèn)識的東西,就主動問一問,聽家人講一講它們的來歷、用途,以及它們與家人當(dāng)年的故事,既是在搜集寫作的素材,也是在了解自己的家族史,這可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喲!
單元訓(xùn)練范文展示
姥爺?shù)睦衔锛?/p>
文/吳雨宸
每年假期,媽媽都會帶我去姥姥家小住。農(nóng)村人家沒有什么玩具,我少不了翻箱倒柜找好玩的,一段時間之后,我還真發(fā)現(xiàn)了很多奇怪的老物件兒。姥爺說,這些老物件兒可是有歷史的,每一件都有故事。
煤油燈的故事
我從不知道,墨水瓶洗干凈后居然不是黑色的!干凈的玻璃透出淡淡的綠意,看上去玲瓏剔透。瓶口有一個銅錢一樣的墊圈,中間的空隙里插著一截干巴巴的燈芯,已經(jīng)辨不出顏色了。姥爺說,這是窮人家用的煤油燈,所以沒有燈罩和底座。從前,農(nóng)村人家大多都用這樣的燈,從油瓶到燈芯,都是親手改造和制作的。
姥爺讀書的時候,每晚都在這樣一盞小小的燈下溫習(xí)功課。他們的“晚自習(xí)”沒有電燈,也沒有蠟燭,每人都帶著自家的煤油燈。我想象著,在安靜的夜色里,教室里亮起許多小燈,一定是好玩的事。姥爺卻說: “哪有‘許多,當(dāng)時人們都很窮,經(jīng)常是三四個同學(xué)圍坐在一起共用一盞燈?!崩褷斶€說,那時候的冬天很冷,教室的窗戶八面來風(fēng)。后來村委出錢,老師才帶著大家用塑料紙將窗戶糊了。教室終于不進風(fēng)了,大家覺得像過年那么幸福。
我央求姥爺把煤油燈點著看看,姥爺就去修車鋪找了些柴油,又用棉線重新捻了條燈芯,三兩下便使煤油燈“重生”了。姥爺將電燈關(guān)了,“嚓嚓”地劃著火柴,跟我說: “以前人們?yōu)榱耸∶河?,早早就睡覺了,睡不著就在黑暗中躺著想事兒,想從前和將來,都是過日子的事兒。”
“好暗呀!”我說。習(xí)慣了明亮的白熾燈和城市的霓虹燈,猛地屈從于一枚小小的煤油燈光,我好不適應(yīng)。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一燈如豆”是什么意思。屋內(nèi)的一切都變得影影綽綽,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變大了,真不知道以前的人們是怎么挺過來的。而姥姥卻告訴我,她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太姥姥,當(dāng)年就是在這樣的光線下和嬸娘妯娌們一起,給八路軍納鞋底、縫內(nèi)衣,而這樣的燈光,也伴隨著姥爺度過了“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寒窗歲月。
漸漸地,我適應(yīng)了昏暗,也能看清月色下的小院了。院里的桃樹、月季、貓窩都變得清晰起來,仿佛有了生命。星星如同晶亮的鉆石——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夜晚的天空也是藍(lán)色的。
蓑衣的故事
姥爺家有一件蓑衣,我讓姥爺把蓑衣送給我,我想穿上它扮演大俠。姥爺不答應(yīng),說土太多了,而且,它的“年齡”是我的好幾倍,怕是一動就要壞掉了。
這件蓑衣是用蘆葦葉和葦絮做的,它們一層壓著一層,緊致細(xì)密,再用苘麻粗線一行行縫起。姥爺說,那個年代誰都沒穿過雨衣,趕上下雨,能有一件厚實的蓑衣就算奢侈了。我卻覺得穿蓑衣很威風(fēng)——遙想一位行走江湖的大俠,頭戴蒙面斗笠,身披大蓑衣,騎馬帶劍,算得上氣勢逼人吧9大姨聽了就笑了: “你姥爺穿蓑衣可不會騎馬,而是去生產(chǎn)隊里喂馬、喂牛!”“原來姥爺年輕時是個‘弼馬溫呀!”聽了我的話,媽媽給了我一個“栗暴”: “那時候叫飼養(yǎng)員,計工分的?!边@事我聽姥姥講過:姥爺初中畢業(yè)后,因為心疼太姥姥勞累,放棄了升學(xué)的機會,在家務(wù)農(nóng)。姥爺是隊里出名的實在人,生產(chǎn)隊將他分到哪里都放心。他養(yǎng)著隊里幾十頭耕地的牲口,因為“馬無夜草不肥”,所以每天夜里,姥爺都會準(zhǔn)時起來給牲口添夜草。春夏多雨,夜雨常下個沒完,姥爺就披著這件蓑衣,穿過風(fēng)雨和黑夜,拎著一盞帶玻璃罩子的馬燈,去給他的牛馬們添飼料,從沒有一次怠慢。
看看這件蓑衣,又看看姥爺已經(jīng)有些混濁的眼神,我仿佛又嗅到了那個年月雨水和夜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