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是近年全球暢銷書榜單上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在《清單人生》里,他想講一個窮途末路的老太婆重新找到自己歸屬的故事。到今天,已經(jīng)有900萬讀者體驗過巴克曼的魅力,相信你也會喜歡。
叉子、刀子、勺子,就得按照這個順序來。
布里特·瑪麗當然不是那種喜歡說三道四的人,而且她的性格跟“說三道四”差得很遠。可是,無論哪個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恐怕都不會打亂正確的順序,隨心所欲地排列餐具抽屜里的刀叉吧?我們畢竟不是動物,對不對?
那是一月份的某個周一,她坐在勞動就業(yè)辦公室的桌子前,這兒當然看不到餐具,可是她腦子里還在想著那些刀叉,因為刀叉代表了最近的亂象:它們的排列原本應(yīng)該遵循既定的規(guī)則,正如日子需要一成不變地照舊過下去那樣,只有正常的生活才是體面像樣的生活。在正常的生活里,你得收拾廚房、打掃陽臺、照顧孩子,辛苦得很——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在正常的生活里,你當然不會跑到勞動就業(yè)辦公室里坐著。
在這兒工作的那個女孩,頭發(fā)短得嚇人,布里特·瑪麗覺得那簡直是男人的發(fā)型。當然,女人剪個男人頭也沒問題,這是時髦,肯定的。女孩指著一張紙,朝布里特·瑪麗微微一笑,顯然不打算和她浪費時間。
“只要把您的姓名、社會保險號碼和住址填在這里就可以了?!?/p>
布里特·瑪麗必須登記,像個罪犯那樣,她似乎不是來找工作,而是偷工作的。
“加奶加糖?”女孩往一只塑料杯里倒了些咖啡。
布里特·瑪麗從來不評判其他任何人,她的性格和“說三道四”根本不沾邊,可這是怎么回事?一只塑料杯!難道我們國家在打仗嗎?她很想把這些話告訴女孩,但肯特總是囑咐布里特·瑪麗要隨和,她只好裝模作樣地擠出一點笑意,等待女孩為她把杯墊拿過來。
肯特是布里特·瑪麗的丈夫,一位企業(yè)家。極其難得的是,他還是位極其成功的企業(yè)家,和德國人做生意,性格極其隨和。
女孩給她兩小盒牛奶,一次性紙盒包裝的,不需要冷藏,又遞過來一只塑料杯,里頭幾支塑料茶匙探出杯沿。
她搖搖頭,手開始在桌子上抹來抹去,仿佛上面有許多看不見的碎屑。桌上到處都是文件,亂七八糟,布里特·瑪麗意識到女孩顯然沒有時間整理桌面——大概是她工作太忙了。
“好啦,”女孩和氣地說,回頭指指表格,“在這兒寫一下您的住址就可以了?!?/p>
布里特·瑪麗凝視著自己的膝蓋,懷念起在家整理餐具抽屜的日子,她也想念肯特,因為所有的表格應(yīng)該由肯特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