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偉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本文通過對不同肥胖程度的中老年人進行體質狀況的分析和BMI與其體質指標間的相關研究,探討超重和肥胖對中老年人體質狀況的危害及控制體重對改善中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必要性。
以50例上海市楊浦區(qū)社區(qū)老年人為測試對象,研究不同肥胖程度的中老年其體質健康的差異狀況。篩選符合實驗標準的測試對象50例,根據2002年我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標準,將其分為正常體重組(18.5≦BMI〈24),超重組(24≦BMI〈28)和肥胖組(BMI≧28))。選擇標準:年齡在50—69歲之間,無重大疾病和無不良生活習慣,且有一定運動經歷;提前使受試對象明白測試目的并與其簽訂《測試知情同意書》。
測試方法和儀器、數據統(tǒng)計分析。
2.1.1、中老年人正常組與超重組間健康體質指標的比較
由表一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的中老年人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和血管硬度(baPWV)指標上均要明顯好于超重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在收縮壓和血管硬度(baPWV)指標前者與后者的差異情況更加明顯,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但是在骨密度(BMD)指標上超重組的BMD要顯著的高于正常組(p〈0.01);在肺活量、最大攝氧量和閉眼單腳站立時指標上雖然前者也好于后者,在握力指標上前者低于后者,但是二者間存在的差異不顯著(p〉0.05)。
2.1.2、中老年人正常組與肥胖組間健康體質指標的比較
對比正常組與肥胖組間的健康體質指標會發(fā)現,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最大攝氧量和血管硬度(baPWV)指標上,正常組的各項值均優(yōu)于肥胖組,且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情況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肥胖組在骨密度(BMD)指標上卻是顯著的高于正常組(p〈0.01),在其他的各項指標上二者間的差異情況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二)。
表一:正常體重組與超重組間體質指標的比較
表二:正常體重組與肥胖組間體質指標的比較
表三:超重組與肥胖組間體質指標的比較
2.1.2、中老年人超重組與肥胖組間健康體質指標的比較
對比超重組和肥胖組在各項體質指標間的差異情況可以發(fā)現,在收縮壓和舒張壓指標上超重組明顯好于肥胖組,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在最大攝氧量指標上前者也是由于后者(p〈0.05);在其他指標上超重組也是好于肥胖組,但是存在的差異情況卻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三)。
表四(1):中老年人BMI與其體質指標間的相關
表四(2):中老年人BMI與其體質指標間的相關
由表四可以發(fā)現,中老年人的BMI與其體質指標間存在著相關關系,BMI與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和血管硬度指標(baPWV)呈正相關,除與baPWV指標間的相關具有顯著性外(p〈0.05),與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指標間的相關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BMI與最大攝氧量指標間呈負相關,相關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BMI除與上述指標間的相關性具有顯著性外,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肥胖程度的差異性是直接影響人們體質與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人們體重的增加,BMI數值指標的上升都是誘發(fā)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的慢性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和代謝速度的減慢都是容易造成超重或肥胖,由于超重或肥胖的影響會造成其在血壓、有氧耐力和心臟功能等方面都會弱于同齡正常體重的人。
本研究通過對正常、超重和肥胖三個不同組別的中老年人的體質狀況進行研究,對比其體質間的差異情況。李丹丹在對2608名成人體質指標與血壓的研究中發(fā)現,高血壓的患病率為肥胖組〉超重組〉正常組,成人血壓會隨著BMI值的增大而升高;王勇等人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超重和肥胖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體質質量正常的人群;張冠男等人對40—59歲中年人不同體重水平其心肺功能的比較研究時發(fā)現,受試者心率指標表現為正常體重組〈超重組〈肥胖組;曹峰銳進行的大學生肥胖對心肺功能的研究結果表明,肥胖人員的最大攝氧量相對值明顯低于體重正常人員,肥胖是影響大學生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莫娟等人對老年男性肥胖與骨密度的研究中發(fā)現體重正常的老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均低于肥胖老人,體型正常的男性老年人的骨密度較肥胖者的低;劉想娣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比較成人正常體重、超重與肥胖間血管硬度(baPWV)指標的差異情況發(fā)現,正常體重人群baPWV〈超重人群〈肥胖人群,baPWV指標會隨著體重的增長而升高,造成血管硬度的增大。本研究除在BMD指標上,超重組BMD高于肥胖組外,正常體重組的BMD低于超重和肥胖組,可能是由于肥胖引起受試者機體內代謝發(fā)生一些問題,進而使得骨量流失較多,從而造成肥胖組較超重組BMD低,但這也與之前的研究相近;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最大攝氧量和baPWV指標上不同體重組別間的比較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進一步證實了之前的研究。
BMI作為一個評價人體肥胖程度的指標,已在許多研究中作為衡量是否肥胖的一個重要標尺,利用BMI與其它體質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肥胖與其體質間的關系。本研究發(fā)現,中老年人BMI與其血壓、心率、最大攝氧量和baPWV指標間均存在相關性;竇娜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成年男性BMI與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呈正相關,在于最大攝氧量指標間的相關呈負相關且相關性具有高度顯著性,本研究中老年BMI與其收縮壓、舒張壓和最大攝氧量的關系與竇娜等人的研究一致;關于中老年人心率與BMI之間的關系研究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成果較少,目前有的研究只是得出了肥胖人群的靜息心率高于非肥胖人群,極少數研究表明BMI與心率間不存在相關性,本研究結果發(fā)現中老年人BMI與其心率呈正相關,且相關性具有高度顯著性,可能是由于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功能出現退化,加上其它外界因素對心臟的影響,最后造成其BMI與心率指標存在相關性;關于BMI與baPWV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存在著一些分歧,黃輝明等人的研究表明,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BMI與baPWV呈正相關,charakida.M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BMI的增加卻與PWV呈負相關,本研究表明BMI與baPWV呈正相關,與之前的研究近似;對于BMI與握力和BMD的相關也有研究表明BMI與這兩指標間呈正相關,本研究雖然表明BMI與這二者間的相關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此次研究的樣本量偏小,握力測試過程中受試者數據的測試有一些偏差而導致的。
綜上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中老年在其血壓、心率、最大攝氧量和血管硬度等方面指標明顯劣于正常體型的中老年群體,說明超重和肥胖中老年群體較體型正常人群發(fā)生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大,且在心肺功能上也會明顯低于體重正常中老年人;在骨密度指標的對比上表明適當增加體重能增強中老年的骨質狀況,但不能一昧的增加體重造成肥胖,這樣反而會降低骨密度;在BMI與各體質指標的相關研究中表明,體重增加、體型變胖是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造成機體心肺耐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都進一步說明降低體重對中老年人的必要性。多進行有氧運動能有效地消耗脂肪,降低體重和BMI值,從而能達控制肥胖和降低體重的效果,從而能有效的改善中老年人的體質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
4.1.1、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者心血管和心肺功能較正常體重者要差,骨質狀況稍好于后者;
4.1.2、超重和肥胖是引發(f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心肺耐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4.1.3、加強體育鍛煉能增強中老年人心血管和心肺功能,并達到改善體質效果。
超重肥胖的中老年人需更加注意自身心血管功能,定期進行心血管方面的體檢,及時發(fā)現潛在風險;多進行有氧運動和體育鍛煉消耗多余體脂和控制體重,能有效地預防心血管和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并能有效改善中老年人體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