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清 顏麗笙 李毅中 許昊 林長堃 劉曉峰 陳鎮(zhèn)輝
1.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福建 泉州 362000 2.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骨密度降低和骨結構惡化,可以導致脊椎和髖部等骨折,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壽命的重要因素[1-3]。骨密度是診斷骨質疏松和決定是否干預治療的主要因子,許多因子如年齡、絕經年限、吸煙、酗酒和低體重等是導致骨密度降低的常見危險因子。體重指數(BMI)<19 kg/m2的人群具有較高的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發(fā)生率,同時具有較高的脆性骨折發(fā)生率[4,5]。體重由脂肪和瘦組織等構成,具體何種組織與骨密度有關尚需研究,本文探討人體瘦組織量對骨密度的影響。
我們回顧性收集2013~2015年連續(xù)在我院進行骨密度和身體成分分析的患者資料,將160例符合條件的患者納入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50歲;2.初次進行骨密度和身體成分分析檢查的患者;3.以前未進行骨質疏松治療;4. 以前無進行減肥治療。排除標準:1.患者有肝腎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和強直性脊柱炎等;2.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女性激素等影響骨代謝藥物;3.明顯脊柱畸形。年齡:50~85歲,女性108例,男性52例。根據瘦組織指數(lean mass index, LMI) lean mass/H2的大小,將女性和男性患者各平分成二組,即高瘦組織指數組和低瘦組織指數組,比較二組的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
骨密度測定和身體成分分析:采用Hologic Discovery A 骨密度儀,標準體位,機器精度誤差≤ 1%,本中心精確度誤差: 變異系數(%CV) 為0. 25%。檢測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進行全身身體成分分析,取瘦組織指數(lean mass/H2)、全身瘦組織+骨量(total lean+BMC)和全身質量(total mass)值作為分析指標。
108例女性分為高瘦組織指數組54例和低瘦組織指數組54例,高瘦組織指數組與低瘦組織指數組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lean mass/H2、total lean+BMC、total mass和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均顯著高于低瘦組織指數組。52例男性分為高瘦組織指數組26例和低瘦組織指數26例,高瘦組織指數組平均年齡60.54±8.79歲,低瘦組織指數組平均年齡67.15±9.92歲,兩組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高瘦組織指數組的lean mass/H2、total lean+BMC、total mass和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均顯著高于低瘦組織指數組(表1,2)。
表1 女性高瘦組織指數組與低瘦組織指數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emale with higher LMI and the female with LMI
FN:femoral neck, TH: total hip, LS: lumbar spine
表2 男性高瘦組織指數組與低瘦組織指數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le with higher LMI and the male with LMI
FN:femoral neck, TH: total hip, LS: lumbar spine.
本研究證實在女性和男性人體瘦組織與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有關,特別是本研究中,女性高瘦組織指數組與低瘦組織指數組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均顯著高于低瘦組織指數組,說明人體瘦組織是影響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瘦組織指數是較好反映人體瘦組織的參數,不管是女性或男性,在高瘦組織指數組患者的total lean+BMC和total mass均顯著高于低瘦組織指數組的患者。瘦組織指數有效消除身高對個體lean mass的影響,有利于比較個體間瘦組織的多少。瘦組織主要是肌肉組織,高瘦組織指數患者一般具有較高的體重和肌肉組織。因此我們選擇瘦組織指數作為觀察肌肉量的指標,并觀察瘦組織指數對各部位骨密度的影響。
運動系統(tǒng)主要由骨骼肌和骨骼組成,肌骨相連,肌肉和骨骼的協調完成日常運動。成人以后隨年齡增大,肌肉量和骨量均會下降,骨量一般在40歲以后開始下降,嚴重時導致骨質疏松;但肌肉量下降更早,30歲以后人體肌肉丟失量為每10年3%~8%且在60歲后加速[6],嚴重時會導致少肌癥。肌肉量和肌力與骨密度有關,在無機械負荷時,肌肉萎縮先于骨丟失,并可能會導致以后的骨缺損,保有肌肉可以減少由于無機械負荷或廢用引起的骨丟失[7]。Armamento-Villareal R等[8]報告大腿肌肉體積變化可以預測髖部骨密度變化。 Pasco JA等[9]證實髖部肌力與髖部骨密度呈正相關,髖部肌力減少與髖部瘦組織減少有關。Chen Y[10]報告瘦組織量、絕經年限、月經初潮年齡和飲食模式是絕經后女性脊柱、髖部和全身骨密度的重要決定因素,其中瘦組織量是骨密度的最好預測因素。Jiang Y等[11]報告在50歲以上男性漢人瘦組織指數與股骨頸和全髖骨密度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也證實高瘦組織指數女性和男性患者均具有較高的股骨頸、全髖和腰椎骨密度。值得重視的是肌肉和骨骼都會對低強度的機械信號做出反應[12],通過有管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提高絕經前和絕經后婦女的人體瘦組織量、肌力和骨密度[13-15]。因此在骨質疏松防治中,應重視有效的體育鍛煉項目和制定便于推廣的全民健康鍛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