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映倫
青山說:“特寫”是電影常用的拍攝方法,特寫鏡頭往往表現(xiàn)力很強,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讓人印象深刻,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寫作中。
寫作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電影中的“特寫”技法,來提高表達效果,達到寫作目的。
“特寫鏡頭”可以積累情緒,烘托氣氛;可以轉(zhuǎn)換場景,承上啟下;可以“停住時間”,把事情的發(fā)生過程重現(xiàn),讓讀者更清楚地看到當時發(fā)生了什么。那特寫在寫作中可以運用在哪些方面呢?
以寫人為例,通過對外貌的描摹,能夠表現(xiàn)人物的某些內(nèi)心、性格、品質(zhì)特點。比如“頭發(fā)花白,皺紋很深”可以說明人物年齡大;“皮膚呈小麥色,肌肉健壯”表明人物經(jīng)常鍛煉,是個運動達人;“見到人總是面帶微笑,主動打招呼”可以反映人物活潑、外向的特點等。即使同一個部位,通過不同時間的特寫,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
作家謝倩霓的《葉子上的秘密》有三處關(guān)于劉海兒的描寫,非常有特點,表達了“我”不同的心情:(1)額前的一排劉海兒跟著垂下來,像舉手投降的一群可憐的小兵。(2)我額前的一排劉海兒,再一次像衰兵一樣,落花流水地垂掛在那里。(3)坐在后座上,摟著媽媽的腰,看著自己的劉海兒被風吹著,跳舞一樣地在額前翻飛,我的心情簡直有些快樂起來。
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慈母情深》一文中,寫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作者在文中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了母親的兩處連續(xù)動作,寫出了母親工作的辛苦與繁忙,更加凸顯了母愛的偉大。
(1)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2)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古心怡眼一睜見是曾智高,從座位上猛然起立,臉變得爆紅,像皮膚里包了一層火,又像她的臉注入了幾千克溶漿一樣。
通過特寫臉色的變化以及皮膚顏色樣子,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心怡的內(nèi)心是多么憤怒,如果有可能,她可能就要“生吞”了對方。
一句話有時很難表達出作者對某一事物深厚的情感,也很難說是特寫。但是通過反復的手法可以起到特寫的作用,反復不是簡單的“重復”,它最簡單的是起類比的作用,強化某一種看法、情緒;更高層級的是逐級推進,提升文章的主旨,升華文章的情感。
(1)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后,馬草就賣給我。別餓壞了那匹馬,行嗎?”“沒問題。”(2)以后每天,當我背著馬草來到書攤時,他便沖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馬草提進去,別餓壞了那匹馬?!保?)“沒事,別餓壞了那匹馬。”我沒有聽他的勸阻,提著馬草推開了那扇吱呀作響的門。
上面的描寫出自許申高的《別餓壞了那匹馬》。這三處描寫,“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反復展示,這種特寫處理,可以看出人物對馬的重視程度,與馬的感情很深。
雖然“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但不能濫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xiàn)力?!疤貙憽庇玫们〉胶锰帲玫镁拍苁刮恼略錾?。總之,寫作文時運用“特寫”,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展示事物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能對作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