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君 葉華
文本解讀能力的大小決定語文學習成果的好壞。初中學生人生閱歷不足,認知能力有限,思維廣度不夠,不能正確深刻地解讀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無法汲取文本精華的思想精髓,甚至可能誤解文本用意。因此,教師給學生以正確引導,采用多元化文本解讀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文本多元化解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在歷史背景下解讀文本
歷史人物故事在語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果學生對相關的歷史背景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就不可能完全領會文章內(nèi)容,甚至會造成時代性的誤解。比如,“炙手可熱”一詞,現(xiàn)在的人們通常會說:“某職位炙手可熱,引來那么多的應聘者”“某產(chǎn)品炙手可熱,被顧客一搶而光”等等。在這里,“炙手可熱”經(jīng)常被認為是“熱門”“搶手”和競爭激烈的意思,這就是由于不了解歷史背景造成的對典故的誤解誤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向?qū)W生介紹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歷史背景。就這個典故而言,“炙手可熱”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詩人杜甫的《麗人行》,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唐玄宗在在執(zhí)政后期,荒淫奢侈,無心治理朝政,整天與楊貴妃縱情享樂,并任命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為宰相。一時間,楊家兄弟權傾朝野。公元753年,楊貴妃在曲江踏春游宴,場面極盡鋪張奢華。于是,憂國憂民的詩人發(fā)出了“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的感慨,以此來諷刺楊家的奢侈和權勢的顯赫。正所謂“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在解讀文本中,讓學生充分了解歷史背景就好比給了學生打開文本的鑰匙。一篇文章蘊涵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觀念、特定時代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只有了解作者、了解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才能有批判、有選擇的解讀文本。中華歷史泱泱五千年,教師在介紹歷史背景的時候不能侃侃而談,忘了解讀文本的本意。文本背景的解說要緊密結(jié)合教學目標,教師要對歷史背景的介紹進行篩選,旨在通過核心的歷史背景使學生積累文學常識,讀懂文章主旨,提高講課效率。在初中語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應用“歷史背景”這一有效策略。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讀文本
在初中語文多元化文本解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解讀文本就是創(chuàng)設文章內(nèi)容的相關情境,學生通過在情境中的真實感受揣摩和思考文章的用意,學習文學知識。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促進學生結(jié)合情境對文本進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解讀文本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文章,讓學生順其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通過情境解讀文本的優(yōu)點就是一邊在情境中引入文本,一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在仔細研究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相關文章的圖片、視頻、文字做成幻燈片、VCR等進行播放,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情境中感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和謎語引出文本,通過敘述故事和謎語的場景,引發(fā)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思考。第二,在情境中促進情感共鳴,使學生因文本內(nèi)容而動情,因動情而真切地解讀文本的內(nèi)涵。初中語文文本蘊含了作者的主觀思想,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情感,在具體情境中解讀文本,教師要善于情景交融,使學生與文本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生動的真情實感中解讀文本。例如在講《背影》一課時,教師要構(gòu)思講課的語言,盡量描述出文中父子隔著車窗那種默默的深情,通過朗讀和講解,讓父愛在課堂回蕩,引導學生由情入境,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疤岢鲆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趯W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體驗到作者情感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文本中引申出生活中的類似現(xiàn)象,進而提出問題,讓學生將學到的感情表達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將體驗到的感覺化為知識和語言,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三、立足生活經(jīng)驗解讀文本
立足生活經(jīng)驗解讀文本教學是初中語文多元化文本解讀教學策略之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挖掘?qū)W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去理解、體驗、感悟、思考文本中的內(nèi)容。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描述了作者在三味書屋的童年趣事,然而當今大部分在都市中生活的學生不常能看到鳥語花香、古色古香的書屋凈地,那么可以帶領學生到類似的場所中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在學生置身于菜園一草一木的體驗中,引導出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讓學生想象到作者一個人玩耍的場景,感受作者在百草園中的樂趣,在親身的經(jīng)歷中,將文本融入生活場景,將文本思想抒發(fā)于生活。
作為語文教學之根,文本解讀這一步走好了,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充滿激情的言語,語文教學才能“詩意地棲居”,才能充滿語文課所具有的生命的氣息與情趣,這樣也才能讓人文之光照亮學生成長的心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文本解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質(zhì)疑的精神,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