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和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笨梢姡處熃虒W語言的有效程度直接影響著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學語言有效性的意義
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審美興趣,結合其語言示范的本質性作用,不僅能使課堂互動更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生多方面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1.有效的教學語言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示范
語言的學習主要通過觀察和模仿練習來完成,所以教師的示范作用,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有效的教學語言必須是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規(guī)范、對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起到標準示范作用、能符合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實際的語言形式,在學生對語言的學習、領悟和運用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有效的教學語言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簡約利索、優(yōu)美順暢、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另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觸點進行提問和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樂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更可以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有效的教學語言能使課堂教學互動更有效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知識、能力、思想、感情、情緒和學習探究行為等的交流。在課堂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習行為的對象,其對教學活動涉及的知識、情感、能力的學習、理解、接受和運用的反應是通過教師有效的教學語言來進行溝通的。而教學語言則是師生互動交流的主要紐帶,因此,有效的教學語言才能使課堂教學互動更積極有效。
4.有效的教學語言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的一舉一動在課堂上會引起學生很大的關注,而教師語言因為是課堂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審美、語言發(fā)展等多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所以是促進學生多方面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會依隨教師的語言進行感知、理解、思考、學習,并由此展開一系列思維交流行為。教學語言運用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如形象生動的語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高度概括性的語言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課堂教學講述語言的有效運用
在諸多課堂教學語言中,課堂教學講述語言是指為了在有效的課堂時段內完成教學既定目標而組織、指導各種教學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思維活動和表達、交流行為,并有別于教師自我情感表達和朗讀、誦詠等對教學材料的教師個性化表達等語言之外的教師語言,因以講述為主要表達方式,故概稱為課堂教學講述語言。它是教學語言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學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其有效運用與否是教學語言有效性的最重要體現。
1.教學導入語言的有效運用
教學導入語言是教學語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場戲,其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本課堂學習的興趣點,有效的導入語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關注、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初步感知并融入課堂。因此,在設計導入語言的時候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因勢導入,才能引導學生人情入理,積極主動融入課堂學習中,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導入語言的有效運用方法很多,如借助音樂導入時,導入語言要情感豐富,富于描繪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鳴;運用詩句導入時,導入語言要抒情性強,富于詩意化和文學張力,才能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自然融入教學情境;運用視圖導入時,導入語言要有描述性和說明性,并與視圖內容相結合,強化導入效果;課題導入時,導入語言要有詮釋性和材料內容關聯性,等等。
2.教學活動過渡語言的有效運用
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是由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而過渡語言就是將這些不同的內容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連接起來的紐帶。正是因為教學過渡語言的有效運用,順暢、自然的課堂教學過程才得以呈現出來。
教學活動過渡語言的有效運用,既可以幫助學生把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地串聯起來提高學習效率,又能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整體掌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渡語言的有效運用有很多種形式,如,啟發(fā)性的過渡語,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更好地融入學習中,形成感性的思想情感體驗;總結性的過渡語,可以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很快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教學活動中提問語言的有效運用
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有效教學手段,是師生間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提問可以把教學內容精巧地鏈接起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讓學生在解答中貫穿課堂知識內容,可見,教學提問語言的有效運用直接關系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性效果。
提問語言的有效性在于言此即彼、舉一反三。因此,語言設計上要講求時機性,問得恰到好處;要有明確性,讓學生知其所問,明其所指;具有啟發(fā)性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漸進性,使問題形成彈性梯度,指引學生探尋到問題的本質。同時,問題設置要注意難度適度,提問語言要符合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發(fā)展狀況。
4.教學活動中評價語言的有效運用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能力掌握與提高程度的重要反饋方式,也是加強師生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評價語言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堂乃至學科學習的興趣和態(tài)度。
教學評價語言的有效運用方式頗多,如,稱贊式評價,更能構筑學生對課堂學習和學科知識、能力的學習、提高的信心;客觀式評價,更能幫助學生客觀冷靜地針對自己的學習實際展開理性思考和總結,從而深入到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去;批評式評價,幫助學生有效反思自己學習和思考中的不足之處;啟發(fā)引導式評價,更能幫助學生層層深入地探尋到問題的實質,提高學生求索與分析的能力;比較式評價,幫助學生在冷靜地思考和交流比較中識優(yōu)知劣,取長補短,逐步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
5.教學活動中課堂結束語言的有效運用
課堂的結束不代表學習的結束,而應是另一段學習的開始,更應是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的延伸,因此,課堂結束語言的有效運用,要能使學生在意味深長的知識延引下更加主動深入地去理解、學習、探究。這不僅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教學效果無限放大,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