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林
摘 要:宋朝朱熹說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己精,而益求其精也?!币簿褪钦f,對任何事情都要做精密細致。學校德育精細化管理要求對相關的制度建設、管理過程、評價等進行細節(jié)化處理和執(zhí)行,班會課作為班主任進行全員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組織過程中也應滲透精細化的理念。
關鍵詞:班會課;精細化
說理型的班會課,道理總是高大上,如果講得高不可攀、遙不可及,既不能拉近學生,也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鳴,更不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加以改正。如何讓班會課道理講得淺顯易懂,又發(fā)人深省且具有教育意義?個人覺得需要對班會課進行精細化處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主題精細——要帶學生去哪里
主題是一節(jié)班會課的魂,它決定著你要帶學生去哪,要達成怎樣的目標。班會主題千千萬萬,如果覺得什么好就上什么,有趣就選的話,教育意義得不到保證。所以主題的確定應具備精、細的特點。首先,“精”,即精挑細選。班會主題的來源可以是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近期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抑或是班級存在的問題。有些班主任認為班會課就是對會議各項內(nèi)容的宣講、強調(diào)學校紀律,這樣的班會課有些教條,不得人心,所以要在眾多的選題中提煉或者選出優(yōu)質(zhì)的題目,如以學生普遍存在的拖延問題為主題的班會。其次,主題要“細”,“細,小也”。精選的題目往往高大上、范圍廣,一個主題可以涉及多方面,“細”則是再次縮小這個范圍,如在《拒絕拖延》的班會中,拖延包括一切事物的拖延,對象可成年、可小孩,內(nèi)容可生活、可工作。而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拖延的主要是學習,所以主題的范圍縮小到學習上的拖延,這也給上課教師引用案例指明了方向。
二、教學過程精細化——怎樣帶學生到那里
精細化的目標,是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具體化,使其有可操作性,落實到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它決定著教師怎樣帶學生到那里。
1.導入巧妙
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關系著學生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如何。如果導入成功,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理解和記憶的質(zhì)量都會相應提高。在《拒絕拖延》班會課中,直接用學生上課前拖拖拉收拾桌子的狀態(tài)導入,出其不意,巧妙直接,既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直截了當?shù)亓脸鲋黝}。
2.情境真實
精細的主題需要嫁接在一定的情境上才能有生命與價值,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在《拒絕拖延》班會課中,采用了榜樣示范、語言描繪、音樂欣賞、觀看視頻、名言感悟等形式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行為表現(xiàn)來說明原因,并在講完后讓學生舉手反饋自己是否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拖延的,在觀念上得到他們的贊同,為后面落實行動做鋪墊。
3.結(jié)尾動情
俗話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發(fā)動、維持、促進的作用。說理型班會課,重在說理,但如若只有說理,課堂就會空洞、蒼白,所以結(jié)尾時的動情非常有必要。在《拒絕拖延》班會課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拖延,得“逼”自己去改變,最后播放了帶有配樂的《學校二十四節(jié)氣圖》,美麗的校園景色,加上古典音樂的催化,徹底引爆了學生的校園情懷。
三、反饋精細——帶學生到那里了嗎
課堂反饋是新課程背景下,檢查課堂效果、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組織后續(xù)教學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據(jù)。班會課時間有限,從學生思考問題的情形及情境體驗,是可以初步看到一些效果的,比如在課堂進行中,點到的學生都能快速地回答問題,證明學生都在認真地思考問題,并將老師講的理論與自己的行為進行對比。要看到班會課的效果,光有課堂不夠,因為我們追求的教育效果是長期的,所以評價一堂的課效果,光看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課后的反饋才更有價值。教育就是能真正解決源自學生的“真問題”,而不是憑空設置的“假問題”。問題的提出,接地氣;問題的解決更顯教師的匠心。這個時代的孩子不容易聽從說理,這就更需要教師的智慧;要幫助學生可操作地去改變自己,是需要教師深度思考的問題。
以前自己陷入了誤區(qū),認為心靈體驗式的班會應該是溫情感人的,或許有時留點淚會更易觸動學生的心靈。通過本次班會,發(fā)現(xiàn)說理型的班會也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感悟,并且有法可循,勵志也溫情。正如校長的評價:“或感性或理性,但效果相同,觸及心靈。有些課不可多得,但有些情卻真摯恒遠,有些人在默默地堅守……”
參考文獻:
[1]李淑英.班級工作精細化管理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6).
[2]耿曉麗.淺談如何上好班會課[J].學周刊,2013(23).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