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慧
一、問題的提出
從教十多年,經(jīng)常有家長或朋友問我,孩子的英語成績較差,怎樣才能讓孩子學好英語呢?對此,我認為學好英語的前提是孩子喜歡英語,對英語感興趣??蓡栴}是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呢?我認為首先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怎么成功?當然是成績進步。那怎樣進步?我認為學生應該學會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課前進行預習。因為通過預習,學生不僅預習了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自覺地又生成了問題,同時在無形中又提高了自己的自學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性質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兩者相統(tǒng)一,才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對此我的理解是,要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那什么是終身學習能力?何謂奠定基礎?我認為預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基石。
二、預習的益處
1.可以改變學生聽課的被動性
對英語學習感到吃力的學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聽不懂,更談不上把握重點和難點了,對于學什么和怎樣學心里也沒底。這樣學英語,當然就和聽“天書”一樣了,學生怎么會對英語感興趣呢?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陷入學習的困境,這對初一的學生而言尤為明顯。布魯姆認為:有效地教學始于知道達到的目標。如果課前學生就明確了學習目標,上課就可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預習中,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盲點”,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學習更主動,對疑難問題的思考也更深入。
2.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
一些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沒有掌握好,會對學習新知識形成障礙。像英語學科,最基本的知識就是詞匯,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準確朗讀這些詞匯。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先解決“生詞”這只攔路虎的問題,從而達到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找到重點、難點和疑點,課堂上就可以帶著問題、帶著需要、帶著熱情去學習。而且,學生通過預習還可以掃清舊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知識鋪平道路,使聽課變得容易而輕松。預習中不理解的問題,也會集中精力去聽,同時分析不理解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能進一步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有動態(tài)性發(fā)展。
3.可以提高學生記筆記的針對性
通過預習,學生對新課的內容比較了解,這樣學生在記筆記時就更有針對性,記關鍵點、疑難點、規(guī)律和方法。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教師對教材的挖掘和拓展是必需的,有意識地記教師補充的知識,英語筆記就會有條不紊,既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xiàn)象,又避免了因忙于記筆記而影響聽課的狀況。
4.可以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最終都要走上社會,“終生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預習時,在學生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在中小學階段,如能長期堅持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為將來深造或走向社會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英語預習的教學對策
預習對于學生的學習肯定是有利的。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學生預習什么,怎么預習;老師如何檢查反饋等問題。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及在實際教學的一些做法。如何提高預習的實效性,我認為教師要引領和指導學生,這樣才能避免學生預習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我是這樣做的。
1.因人而異,精心設計課前預習指導書
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題目設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有對前面知識的回顧,也要包涵對新知的引入,為本節(jié)課上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做好鋪墊?!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英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名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著不同的水平,所以,預習時可以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優(yōu)秀的學生在預習完本節(jié)課的內容后,沒問題的可以提前向下預習自學或幫他們選一些拓展性的作業(yè);中等的學生要求課前掌握預習的詞匯,并記下自己預習中的困惑;對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不佳,以及學習吃力的學生,要引導其重視預習,以擺脫被動的惡性循環(huán),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預習的設計還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七年級學生應側重于預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除了因人合理設計預習內容外,還要加強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
我主要運用韓立福博士給我們提供的閱讀六字訣(查、畫、寫、記、練、思)來對學生進行指導。
查——根據(jù)老師要求,通過查閱課本把這節(jié)課的知識儲備完成。主要是新詞匯及自己遺忘的舊詞匯,通過查閱字典,解決漢語意思及讀音問題。
畫——在課本上畫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例如重點句型、本節(jié)課的語法內容等。(檢查課本)
寫——寫出你查到的詞匯的漢語意思、發(fā)音、用法及對知識點的理解。
記——記憶詞匯的拼寫及讀音。
練——練習課前指導書上老師設計的題目。
思——思考預習中的疑惑。
3.重視對預習作業(yè)的檢查和評價
監(jiān)督落實學生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另一方面讓教師更好地把握學情。
(1)可以在課前抽查部分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如朗讀單詞。
(2)對于重點預習的知識可以利用課前2分鐘組織課代表配合老師檢查各小組的預習作業(yè)。
(3)對于比較簡單的知識點放手讓組長檢查后向教師匯報。
教師對于預習結果比較好的給予及時的評價。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耐心指導,并且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課的習慣。教師給學生的“魚”是有限的,而學生掌握“漁”之后,自己就可以打開知識的寶庫。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