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平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武漢 430063)
新建武漢經襄陽至十堰鐵路(以下簡稱“漢十高鐵”)位于湖北中部至西北部,線路全長399 km,是中西部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崔家營漢江特大橋位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東津鎮(zhèn),該橋在漢江中游崔家營航電樞紐水庫的常年庫區(qū)內,橋位下距崔家營壩址約1.8 km,上距襄樊內環(huán)五橋5.6 km,是漢十高鐵的控制性工程, 橋位地理位置見圖1。
圖1 橋位地理位置
漢江特大橋位于襄陽市襄州區(qū)東津鎮(zhèn),線路起始穿過岳崗村、崔胡村、覃灣村至后崗村結束,橋址區(qū)公路密布,交通十分便利。漢江東岸地勢較平坦,漢江以西為丘陵,植被茂盛。
橋址位于漢江中游襄崔(襄陽—崔家營)河段,距上游襄陽水文站約12.6 km,上游東津大橋約5.0 km,下距崔家營航電樞紐約1.8 km。該河段內有江心洲魚梁洲,漢江在魚梁洲尾端呈90°直角由東轉向西。橋址處江面寬度約1 900 m,實測河水深2.10~15.00 m,河面寬度隨水位不同相差較大。
橋址上游約14.2 km和12.2 km分別有襄陽長虹大橋、襄陽鐵路橋,上游約10.7 km有魚梁洲大橋,上游約5.0 km有東津大橋(主跨2×138 m)。
橋址區(qū)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沖洪積層;下伏晚第三系(N)泥白云巖,白堊~第三系(K~E)泥巖、泥質砂巖,震旦系(Z)砂礫巖、白云巖。
線路區(qū)內南部有隱伏的青峰—襄陽—廣濟大斷裂、北部有隱伏的新野大斷裂。距線路區(qū)10~30 km,近代無活動跡象,在大地區(qū)域構造上相對穩(wěn)定。據區(qū)域資料,橋址區(qū)地層為單斜地層,附近無活動性斷裂及大的區(qū)域性斷裂通過。
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
橋位處的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為63.00 m,設計最低通航水位為62.23 m。橋梁通航凈空高度應不低于10 m,側高處不低于6 m;單孔單向通航凈寬不小于150.2 m,單孔雙向通航凈寬不小于281.7 m。
通過實地踏勘比選并征求意見,漢十高鐵僅在崔家營航電樞紐大壩與觀音閣之間的江段存有通道,崔家營航電樞紐大壩與觀音閣之間的江段長約2.3 km,為彎曲河道,通航及行洪情況較為復雜,通航水域由大壩上游2 km處的600 m寬漸變至船閘引航道隔水墻處的75 m寬。綜合高鐵有關技術要求、新建橋梁規(guī)模及實施風險、對大壩的運營及安全影響、通航及行洪條件等情況,研究了大壩上游600 m和1.8 km兩個橋位方案。見圖2。
圖2 橋位方案
大壩上游1.8 km橋位方案符合《內河通航標準》的水上過河建筑物選址的基本要求,可采用雙孔通航方案,后方通道理想,符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拆遷少,易于實施;大壩上游600 m橋位方案鐵路線形好,橋梁總體規(guī)模較小,和水流的交角小,對通航及行洪的影響小,但由于距大壩較近,對大壩的運營及安全影響相對較大,樞紐運營管理單位持反對意見。鑒于擬選橋位河段通航、行洪情況復雜,為減少對既有建筑及城市規(guī)劃的影響,綜合以上崔家營航電樞紐的上游和下游線位方案的分析比選意見、崔家營航電樞紐產權單位意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要求,襄陽東津至隆中段線路方案推薦采用大壩上游1.8 km橋位方案。
(1)設計速度:300 km/h。
(2)線路情況:雙線,有砟軌道,正線線間距5.0 m;線路平面位于直線上,縱坡i=3‰。
(3)環(huán)境類別及作用等級:一般大氣條件下無防護措施的地面結構,環(huán)境類別為碳化環(huán)境,作用等級T2。
(4)設計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條件下梁體結構設計使用壽命為100年。
(5)地震動參數: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
根據《內河通航標準》(GB 50319—2014)規(guī)定,水上過河建筑物的布置不得影響和限制航道的通過能力。通航孔的布置應滿足過河建筑物所在河段雙向通航的要求。在水運繁忙的寬闊河流上,通航孔的布置應滿足多線通航的要求;在限制性河段上,應采取一孔跨過通航水域。
橋位位于崔家營樞紐上游,屬于通航限制性河段,考慮橋墩及防撞設施的寬度,橋梁通航孔跨度采用300 m一孔跨過通航水域。另外崔家營樞紐規(guī)劃預留二線船閘,為滿足預留二線船閘船舶的通航要求,增設1個300 m通航孔。因此本橋通航孔布置采用2×300 m,根據工程經驗,邊跨采用0.45倍主跨跨度即135 m。
漢江橋孔跨布置采用(135+2×300+135) m, 橋軸線法向與水流流向之間的夾角為11°~25°,防洪設計水位條件下工程橋墩侵占過水面積百分比為5.07%,對工程河段行洪安全影響較小。橋梁主通航孔跨過了現有及規(guī)劃航道范圍,實測深泓及航跡線均位于主通航孔范圍內,橋梁布置方案滿足通航要求。
對于主跨跨度300 m的鐵路橋梁,可選的橋梁結構形式有斜拉橋、拱橋或梁拱組合結構等形式[3-5]。
采用連續(xù)剛構拱橋,橋跨布置為(135+2×300+135) m,橋長871.6 m。中跨梁部設置鋼管混凝土拱,為減小邊跨梁端轉角,邊跨也設置加勁拱,形成四聯(lián)拱結構。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梁體混凝土采用C60,箱梁中支點處梁高16.5 m,端支點及中跨跨中處高6.5 m。箱梁為單箱雙室截面,一般截面頂板寬為14.6 m,底板寬度為12 m。見圖3~圖5。
圖3 連續(xù)剛構拱橋方案立面布置(單位:m)
邊跨拱肋為鋼管混凝土結構,鋼管采用Q345qD,拱肋采用等高度啞鈴形截面,截面高度2.8 m,拱肋弦管直徑0.8 m,弦管之間厚16 mm鋼綴板連接,拱肋弦管及綴板內填充微膨脹混凝土,兩榀拱肋間橫向中心距13.1 m。中跨拱肋也為鋼管混凝土結構,鋼管采用Q345qD,拱肋采用變高度桁架拱,每片拱肋由4φ850 mm鋼管混凝土組成。拱肋鋼管中心高度由拱腳處的5.0 m(鋼管中心間距離)漸變至拱頂處4.0 m。每片拱肋鋼管橫向中心距1.7 m,兩片拱肋中心距13.1 m。
317、319號墩采用雙薄壁墩,318號墩采用空心墩。317、319號墩均采用18φ3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318號墩采用15φ3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
圖5 跨中截面(單位:cm)
施工方法[6]:基礎采用雙壁鋼圍堰施工;橋墩采用爬模法施工;上部結構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主梁懸臂逐段現澆(0號塊和邊直段墩旁支架上現澆),先邊跨合龍,再中跨合龍,在橋面上臥拼拱肋,在墩頂設置塔架,并安裝豎轉拱肋用的扣索,豎轉拱肋,就位后合龍,安裝吊桿,最后完成橋面鋪裝。
本方案采用剛構斜拉橋,橋跨布置為(135+2×300+135) m,橋長871.6 m,主梁采用單箱雙室混凝土箱梁,中支點梁高/跨中梁高為16.5 m/6.5 m,分別為主跨的1/18.18和1/46.15;橋塔采用混凝土門式塔,橋塔橋面以上高度為50 m。317、319號墩采用雙薄壁墩,318號墩采用空心墩。317、319號墩均采用18φ3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318號墩采用15φ3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見圖6。
施工方法:基礎采用雙壁鋼圍堰施工;橋墩和橋塔采用爬模法施工;主梁懸臂逐段現澆(0號塊和邊直段墩旁支架上現澆),張拉對應梁段斜拉索,先邊跨合龍,再中跨合龍,最后完成橋面鋪裝。
圖6 剛構斜拉橋方案立面(單位:m)
本方案為鋼桁柔性拱橋,橋跨布置為(135+2×300+135) m,全長871.6 m。主梁采用4跨連續(xù)鋼桁梁,N形雙主桁,主桁橫向中心距(桁寬)14 m,桁高17 m,標準節(jié)間長度13.5 m(跨中節(jié)間15 m)。拱肋為鋼桁拱,跨中拱肋高55 m,矢跨比為1/5。拱肋吊桿采用柔性平行鋼絲吊桿。317、318、319號墩均采用12φ3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見圖7。
圖7 鋼桁柔性拱橋立面(單位:m)
施工方法:基礎采用雙壁鋼圍堰施工;橋墩采用爬模法施工;主梁懸臂逐段拼裝(0號段墩旁支架上拼裝),先邊跨合龍,再中跨合龍。主梁拼裝架成后,在主梁上臥拼拱肋,在中墩梁頂設置塔架,并安裝豎轉拱肋用的扣索,豎轉拱肋,就位后合龍,安裝吊桿,最后完成橋面鋪裝。
本方案為鋼混疊合梁斜拉橋,橋跨布置為(135+2×300+135) m,全長871.6 m。邊跨采用混凝土箱梁,主跨采用鋼混疊合箱梁,梁高4.5 m,設置弧形風嘴,橋面寬16.3 m。主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斜拉索為空間雙索面,立面上每塔側13對索,全橋156根斜拉索。317、318、319號墩均采用20φ2.8 m鉆孔柱樁,行列式布置。見圖8。
圖8 鋼混疊合梁斜拉橋立面(單位:m)
施工方法:基礎采用雙壁鋼圍堰施工;橋墩和橋塔采用爬模法施工;主梁懸臂逐段拼裝(0號塊和邊直段墩旁支架上拼裝),張拉對應梁段斜拉索,先邊跨合龍,再中跨合龍,最后完成橋面鋪裝。
經過計算[7-8]分析,4種橋式方案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4種橋式方案比較
剛構斜拉橋方案由于工后徐變下?lián)?04 mm,超過《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TB10621—2014)第7.3.2條有砟橋面工后徐變不應大于20 mm的規(guī)定,需進一步研究論證減小其徐變下?lián)系姆椒翱尚行裕讳摶殳B合梁斜拉橋方案活載梁端轉角4.35‰rad,遠超規(guī)范限值;鋼桁柔性拱方案工程造價太高,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大。經過綜合比較,連續(xù)剛構拱橋具有技術成熟,工程造價低,橋梁結構剛度大,工后徐變小,運營期間養(yǎng)護維修小等優(yōu)點,因此推薦采用連續(xù)剛構拱橋作為實施方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快速發(fā)展,涌現了很多大跨度的高速鐵路橋梁,推動了我國鐵路橋梁技術的進步。200~300 m跨度的高速鐵路橋梁可供選擇的橋型比較多。剛構斜拉橋在連續(xù)剛構橋的基礎上增加斜拉索加勁,增強了跨越能力。該橋型結構剛度較大、經濟性能好,但是跟傳統(tǒng)的連續(xù)剛構橋一樣,混凝土梁的收縮、徐變和溫度效應使主墩發(fā)生偏位,對梁體、主墩和樁基受力不利。因此該橋型剛臂墩的剛度不宜太大,通常需要較高的墩高,一般應大于跨度的1/10,尤其是工后徐變較大,難以有效控制[9]。鋼桁柔性拱橋橋梁結構剛度較大,沒有工后徐變問題,橋梁采用鋼結構,可以工廠制造、現場拼裝,施工工期較短,
但是工程造價高,運營期間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大。鋼混疊合梁斜拉橋,邊跨主梁采用混凝土梁,中跨主梁采用鋼混疊合梁,經濟性能較好,鋼結構部分可以工廠制造、現場拼裝,橋面板工廠預制、現場安裝,施工工期較短,但是橋梁結構剛度較小,運營期間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較大。連續(xù)剛構拱橋[10]是將連續(xù)剛構(梁)和拱結構組合形成的一種剛構拱組合體系結構,充分發(fā)揮梁和拱各自結構的受力優(yōu)勢,能顯著增加主跨跨度;橋梁結構剛度大,動力性能好,可以較好地控制工后徐變,外觀極具特色,但是施工工期較長,同樣存在混凝土梁的收縮、徐變和溫度效應對梁體、主墩和樁基受力不利影響,通常需要較高的墩高。
以漢十高鐵崔家營漢江大橋為工程實例,對橋式方案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研究[11-14],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連續(xù)剛構拱橋結構剛度大,可以有效控制工后徐變值,經濟節(jié)省,后期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小,造型美觀,在200~300 m跨度的高速鐵路橋梁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