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宇
去年智能音箱走紅之后,很多朋友家里都添置了一臺智能音箱。平時讓智能音箱播放音樂、新聞,管理家電開關,的確挺方便。
今年5月,有“互聯(lián)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發(fā)布了2018年的互聯(lián)網趨勢報告,報告顯示,以亞馬遜Echo為代表的智能音箱產品正在流行, Echo在2017年實現(xiàn)了一季度出貨1000萬臺的增長。
行業(yè)分析Canalys的一份新報告預測顯示,截至2018年底,將會有1億人使用智能音箱設備,而去年僅不到4000萬臺。這個數據一直處于上升中,截至2020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2.25億。
Canalys研究分析師Vincent Thielke表示,今年年底,亞馬遜智能音箱預計占據50%,谷歌智能音箱占據30%,蘋果的Home Pod則是占據4%。
數據顯示,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發(fā)展最快,從2017年的3%到今年7月已經達到了10%,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xù)增長。
坦率來說,智能音箱并不“智能”,因為經常有用戶在家會試著調戲智能音箱,問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結果智能音箱總是只能給出像傻子一樣的“車轱轆話”——不少人將其稱為“人工智障”。
不過,恐怕沒人知道同時調戲三臺智能音箱,讓三個智能音箱之間觸發(fā)對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觸發(fā)智能音箱之間的對話需要人來“點燃引線”——比如同時呼叫小米的“小愛同學”、阿里的“天貓精靈”或者百度的“小度小度”。
我們先試試看觸發(fā)兩個智能音箱之間的對話。
從試驗來看,智能音箱的表現(xiàn)太過初級,他們并不能對語義有太多深入了解,只是能理解字面意思。
現(xiàn)在大部分智能音箱都只能看成是“人工智障”——識別能力不夠強,只能解決簡單的生活服務問題,而且不少智能音箱的實現(xiàn)歸根結底是依靠手機APP來完成開啟或者關閉的,在便攜度上,手機小巧易攜帶,而智能音箱比起手機而言就顯得臃腫很多。對于經常外出工作的人士而言,不是時時刻刻待在家中,這也使得智能音箱的使用大打折扣。
如果智能音箱僅僅是智能手機的補充,那這意味著它的量級永遠只是局限數百萬臺的規(guī)模,僅僅被少數人使用。智能音箱終從“人工智障”變成“人工智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小愛同學VS天貓精靈
記者:小愛同學、天貓精靈
小愛:人家是小愛呀,在我面前叫別人的名字,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天貓精靈:寶寶心里苦但是寶寶不說。
記者:天貓精靈 小愛同學
天貓精靈:小米AI音箱balabalabala…(中規(guī)中矩地介紹小愛同學的百科資料)
小愛同學(被喚醒):在!
記者:小愛同學,天貓精靈是誰?
小愛:天貓精靈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發(fā)布的智能產品品牌。
天貓精靈(被喚醒):怕是塑料友情,居然問我這么難的問題。
我們再反復問小愛同學,天貓精靈是誰?
小愛同學的表現(xiàn)非常穩(wěn)定,始終重復著同一個答案。
天貓精靈則是最后很不耐煩地說:再這樣問下去,我就要掉漆了。
天貓精靈VS小度
記者:天貓精靈、小度小度
天貓精靈:我是天貓精靈,小度是誰?你是不是有新的智能助手了?
小度:你們人類的問題都好難。
我們反過來試驗了一下,先叫小度小度再叫天貓精靈。
記者:小度小度、天貓精靈
小度:天貓精靈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balabalabala…
天貓精靈:城會玩,套路深,我要回家啦!
記者:小度小度,天貓精靈是誰?
小度:主人你清醒一點??!我是小度啊!
天貓精靈:我在腦子里翻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啊。
記者:天貓精靈,小度是誰?
天貓精靈:小杜是杜牧,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
小度(被喚醒):在呢!
小愛同學VS小度
記者:小愛同學、小度小度
小愛:暫時沒有小度,只有小豬小豬肥嘟嘟,為你播放兒歌小豬小豬肥嘟嘟。
小度:在呢、在呢、在呢。
記者:小度小度、小愛同學
小度:你居然還惦記著其他的智能助手?
小愛:再見。
記者:小度小度,小愛同學是誰?
小度:你居然還想認識別的AI,我生氣了!
小愛同學VS天貓精靈VS小度
同時喚醒三個智能音箱,讓他們回答同一個問題的條件非??量?,這需要在喚醒時保證三臺音箱不會因其他關鍵詞干擾。不過,恰恰是因為干擾,又出現(xiàn)了很多神奇的對話。
記者: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小度,今天天氣怎么樣?
小愛同學:小公司能掙大錢。
天貓精靈和小度:???
記者: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小度,今天天氣怎么樣?
小愛同學和小度:今天的天氣balabalabala……
天貓精靈:那你很棒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