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珍
摘 要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既傳統(tǒng)又新鮮的閱讀的方法。說它傳統(tǒng),是因為宋代的教育家朱熹就曾提過這種教學方法;而說它新鮮,是因為近年來,有不少教師開始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對學生的閱讀教學之中。顯而易見,批注式閱讀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訓練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么看來,研究高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就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 高年級語文 批注式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這些年是我國課改的高峰期,而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塊,自然也在整改之列。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個閱讀體系,讓他們可以有理有據(jù)的進行閱讀,并且掌握文章的重點,不僅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對寫作等能力起到促進作用,依此類推,批注式閱讀其實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批注式閱讀教學含義
批注式閱讀不像傳統(tǒng)的教師教授閱讀,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方法,在用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和探究文章的含義,并且用適當?shù)姆椒ê头栠M行標注,以便今后二次或多次閱讀時候能知道第一次或前面幾次的閱讀心得。而做這些批注的方式卻是多樣的,教師可以不必拘泥于某種方式,但是需要告訴學生,讓他們用他們所熟悉的一套方式進行批注,文字、符號、大綱以及補充法都是批注的一種方式。無論哪種方式,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就是用這種批注式的閱讀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清楚文章所講內容,讓他們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從中學到一點對他們有益的知識和思考方式。而教師在教授批注式閱讀方法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有自主性的學習意識,對文章的思想、結構、表達、語言等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然后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就某些重點進行講解,并且讓學生從全篇擴散的方法,慢慢將注意力細化,從段落到句子最后再到某個詞,就這么一步步的理解全文。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批注式閱讀教學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定的學習技巧和能力;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批注式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授方法,能夠增強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對未來培養(yǎng)一批高端人才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2批注式閱讀教學意義
首先,閱讀能力可以說是學生時代基本的能力之一,而批注式的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畢竟有一個好的閱讀技巧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任何一本書放在面前都沒什么難度,而因為批注式閱讀是一個動態(tài)學習的過程,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并且可以運用生活所看所感加以潤色,相當于是和原作者思想進行一個全方位的互動。其次,批注式閱讀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的展開自己的思路,真正成為自己學習中的主人,不再是那種傳統(tǒng)的灌輸式授課方式,而是主動的去找尋文章的深層含義,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師生互動也會逐步增多,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會促使學生更加投入新文章的閱讀,以此類推,就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最后,因為批注式閱讀給了學生足夠的自我空間,再加上大量的閱讀積累,讓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實踐積累中形成最適合他們的閱讀批注方式,讓他們把所有的感想都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他們的寫作水平,那些課本上讀來的帶有角標的批注都可以用到適合的地方,讓閱讀和寫作更緊密的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3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
3.1養(yǎng)成學生閱讀拿筆的習慣
學生上課拿筆多半都是記教師板書在黑板上的筆記,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都是默看,有一些學生會小聲朗讀,但是很少有拿筆閱讀的習慣,但就像之前所說,用筆進行批注式閱讀是很重要且有必要去踐行的方法,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養(yǎng)成學生閱讀拿筆的習慣。以《少年閏土》為例,文中寫到少年閏土刺猹。很多學生可能連猹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剛開始做批注式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把文中不認識的詞或句子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這就是最初級的標注。有的時候,標注出來的東西會比未標注的記得更清楚。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批注的時候,可以不說明要批注什么內容,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把他們認為重要的都用不同的方式標出來。在這個時候,有些學生可能為了向教師交差,用筆畫了很多地方,但其實都沒什么實質意義,這種應付式的閱讀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既然選擇做批注,就要把這些批注用在真正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
3.2讓學生掌握文章的總體結構
結構也是作者行文的一個重點。比如一篇倒敘的文章,作者這么寫作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所以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需要通讀全文,明白作者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然后根據(jù)文章的敘事內容細分開來,梳理出作者的行文順序,并從他的用詞用句中,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含義,找到文章的側重點,并試著把文章的主旨和每一段所要表達的意思整理出來,這些需要用到文字批注,其實可以不用太長,只要完全把作者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就足夠。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例,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告訴讀者這是一篇回憶性質的文章,是李大釗的女兒回憶他從被捕前到被捕后的事情。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進行批注,然后清楚的將文章分為五個部分,回憶、被捕前、被捕時、審問時和被害后。通過這個框架結構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和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找到情感交匯的臨界點,并且要學會總結出作者為什么要回憶父親的這件事,這件事對她有什么影響,弄清楚整個文章敘事的大框架。
3.3用多種方法進行批注
其實,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內容會有不同的理解,對閱讀的批注方式自然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教授他們批注方法的時候不需要有一個什么既定的方法,而是引導他們創(chuàng)造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批注方式,符號、數(shù)字、文字等批注方法都可以用。而有些很難懂的字句可以讓他們直接用工具書查找,并且寫在相應的標注之下,既有利于學生理解,也方便學生記憶;文字標注則會更加隨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進行批注,某些重要的內容可以用文字批注出來,而且這些文字可以寫在書本的任何一個角落,當然,前提是在你記得的地方;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加入一些眉批和腳批,眉批可以在插入引用的時候標注,而腳批可以在你寫不下某些東西的時候標注后面內容接著的頁數(shù),這樣既清晰又方便今后查找。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春節(jié)本就是合家團圓的日子,而在這個日子中,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文中有描寫大街小巷人們不同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穿著打扮,以及春節(jié)和其他節(jié)日會產生什么樣的不同。當然還有結構方面的變動,都需要學生用多種標記進行批注,明白作者行文的用意。
3.4從細節(jié)掌握整體
前文大多數(shù)都是由大到小的進行文章的理解,現(xiàn)在這一塊講的就是對文章的細節(jié)理解。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用在文章中一樣也是成立的,只要能出現(xiàn)在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篩選得出,文章中所表現(xiàn)的細節(jié)自然也都是可圈可點,值得所有人學習借鑒,那么教師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讓學生從框架中抽出,著眼于文章的細節(jié)。以《匆匆》為例,教師可以先把這篇文章朗讀一遍讓學會跟著把文章描寫到的情景勾勒出來,通過營造出的意境來感受作者的意思,從聽中做批注也是批注式閱讀的又一板塊,只不過這個板塊需要師生進行配合,教師需要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寫文章時的情緒變化。這是一篇散文,也就是形散神不散,學生可能沒有辦法完全理解這一點,但是如果能從教師的朗讀中聽出一些門道,就說明批注式教學對他來說很有成效。
4結束語
本文對批注式教學策略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其實遠遠不夠,批注式閱讀可謂是現(xiàn)今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良好的途徑,這里面的學問還有很多,需要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挖掘。用批注式閱讀教育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運用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水平,為未來社會提供跟多高素質的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魏勝利.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批注式閱讀策略的實施[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6(09):25-25.
[2] 于歡.小學高段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7(48):76-76.
[3] 張圣安.小學高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個案探索構架[J].學周刊,2017(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