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贛 羅曉舟 王梓楠 韋 健 袁 青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緊張性頭痛(TTH)的全球患病率為38%,占頭痛患者70%~80%,女性與男性患病率為5∶4,發(fā)病年齡高峰在25~30歲,常表現為頭部兩顳側的鈍痛和束帶樣感覺,也可出現脹痛、壓迫痛、麻木感,甚者可出現疲勞、失眠和抑郁等〔1〕。TTH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且缺乏特效治療藥物,中醫(yī)針灸應用于TTH取得良好療效。本文對目前各數據庫發(fā)表的針灸治療TTH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系統評價,進一步提供了針灸治療TTH的循證依據。
1.1文獻檢索 以“緊張性頭痛”加 “針灸”或“電針”或“耳針”或“耳穴”或“穴位注射”或“火針”或“溫針”或“艾灸”為檢索詞檢索CBM、CNKI、VIP、萬方資源數據庫;以“Tension-type headache”加“Acupuncture ”或“ Needle”或“Moxibustion”或“Electroacupuncture”或“Auricular Acupuncture”或“Auricular”或“ Point Injection”或“Fire Needle”加“Randomised ”或“Randomized”為檢索詞檢索PubMed、Google Scholar數據庫,檢索年限從建庫以來至2017年5月25日。
1.2納入標準 ①研究設計為隨機對照試驗(RCT);②研究對象符合2004年國際頭痛協會TTH的診斷標準〔2〕,同時患者的年齡、性別來源不限;③治療組干預措施采用針灸療法或針灸聯合其他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不含針灸的其他中西醫(yī)治療手段;④以總有效率、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為結局指標。
1.3排除標準 ①未設對照組或多個對照組或對照組的干預措施中含有針灸療法;②個案報道或專家經驗報道;③綜述性文獻或評價類文獻;④重復發(fā)表的文獻;⑤原始數據不全的文獻;⑥與研究目的無關的文獻或研究治療機制的文獻;⑦動物實驗研究文獻。
1.4數據收集與分析 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對檢索到的原始文獻進行篩選,由兩名獨立研究者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及摘要進行初步篩選,以排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繼而對可能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仔細閱讀全文,如難以確定是否納入文獻,則通過討論方式或根據第三位研究人員的意見協商解決。兩名研究者獨立地進行數據提取。提取的資料內容包括:作者姓名、發(fā)表時間、樣本數、干預措施、干預時間及結局指標、不良反應等。
1.5文獻偏倚風險評估 對最終確定納入的文獻進行偏倚風險評估,根據CochraneHandbook5.1.0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的6項內容對納入文獻進行評價。主要內容包括:①隨機分配方法是如何使用;②是否有進行分配隱藏;③是否使用盲法及如何設置盲法;④每篇文獻的結果數據是否完整;⑤各研究是否存在選擇性報告結果;⑥是否有其他偏倚。對最后納入的文獻,兩位研究者根據上述6個條目作出“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關信息或偏倚情況不確定)的判定,最后,達成共識后形成對每篇文獻的評估。
1.6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應用國際循證醫(yī)學協作網提供的統計軟件 Revman5.3 輔以STATA 14.0。首先進行異質性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異質性大小程度用I2數值表示,必要時通過結合加布雷斯圖及敏感分析進行判斷。若P>0.05,I2<50%,提示各研究間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若P≤0.05,I2≥50%,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其異質性的來源,同時采用亞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進行處理;若異質性較大以致無法進行Meta分析時,則行描述性分析。效應量合并: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OR),以各效應量及其95%置信區(qū)間(CI)表示結果;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WMD)或標準化均數差(SMD),若計量資料的文獻只給出治療前后的均數及標準差,可按照CochraneHandbook5.1.0中給出公式計算差值標準差。應用Egger檢驗法分析潛在的發(fā)表偏倚,若P>0.05,提示沒有發(fā)表性偏倚;反之則存在發(fā)表性偏倚。
1.7證據質量GRADE評級 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證據質量分級系統 GRADE對結局指標總有效率及VAS的證據質量進行分級,而本研究納入的均為 RCT試驗,在GRADE系統上 RCT試驗被設定為最高等級證據,有5個因素可降低其證據質量: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發(fā)表偏倚;③研究的不精確性;④研究的不一致性;⑤研究結果的間接性。
2.1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初步檢索共獲得文獻318篇,最終納入文獻12篇;累計樣本量933例,其中治療組497例,對照組436例。治療組:7項研究干預措施為針刺〔3,5,6,9,11,12,14〕,3項研究干預措施為針刺聯合中藥〔4,8,10〕,1項研究干預措施為針刺聯合中成藥〔7〕;1項研究干預措施為針刺聯合西藥〔13〕;對照組:2項研究口服中成藥作為對照〔3,11〕,1項研究口服中藥湯劑作為對照〔4〕,9項研究口服西藥作為對照〔5~10,12~14〕;結局指標,有12項研究報道了總有效率〔3~14〕,9項研究報道了VAS評分〔3,5,7~11,13,14〕,3項研究報道了不良反應情況〔6,7,13〕。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基本情況
①總有效率、②VAS、③頭痛指數、④頭痛持續(xù)時間、⑤顱周肌肉壓痛評分、⑥血液流變學指標、⑦生活質量評分
2.2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對最終確定納入的12篇文獻進行偏倚風險評估,①隨機序列的產生:5項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3,9,12~14〕,1項研究采用抽簽隨機分〔6〕,1項研究采用隨機字母表〔8〕,1項研究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分〔4〕,4項研究只提及“隨機分”字樣〔5,7,10,11〕。②分配隱藏:12項研究未明確提及分配隱藏〔3~14〕。③盲法:12項研究均未對受試者設盲〔3~14〕;在對統計者設盲交代清楚的只有1項研究〔3〕,1項研究提及盲法但未明確描述盲法操作〔9〕;④不完整資料:1項研究有提及無脫落情況〔13〕;⑤選擇性報告:3項研究未報告治療前后的VAS評分〔4,6,12〕;⑥其他偏倚:12項研究不同受試者選穴不同可能存在實施偏倚〔3~14〕。見圖1,2。
圖1 偏倚風險圖
2.3結局指標總有效率及VAS證據分級 在納入12篇文獻中,通GRADEprofiler3.6將結局指標進行證據分級(見圖3)。針灸治療TTH有效性的證據等級為基于總有效率與VAS的證據分級分別為中級(B)和低級(C)。
2.4總有效率
2.4.1異質性檢驗 納入共有12項研究,報告了針灸治療TTH的總有效率,12項研究實驗異質性檢驗χ2=11.23,P=0.42>0.05,I2=2%<50%,提示12項研究異質性小或無。12項研究進行META分析結果示:OR=3.96,95%CI(2.52~5.97),Z=6.55(P<0.000 01),表明針灸與非針灸治療TTH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針灸療效優(yōu)于非針灸治療。見圖4。
2.4.2發(fā)表偏倚檢測 運用Egger檢驗法進行發(fā)表偏移檢驗,P=0.023,提示存在發(fā)表偏倚。見圖5。
2.5VAS
2.5.1異質性檢驗 對9項研究列出了VAS治療前后的均數、標準差,按照 CochraneHandbook5.1.0中所給出公式計算差值標準差。9項研究的異質性檢驗χ2=23.67,P=0.000 6,I2=75%,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可疑的異質性。按治療組和對照組干預方式進行亞組分析,3項研究為針刺與口服西藥對照〔5,9,14〕,Meta分析結果示:MD=0.86,95%CI(0.38,1.33),Z=3.55(P=0.000 4),表明針刺降低緊張性頭痛的頭痛程度優(yōu)于口服西藥;2項研究為針刺與中成藥對照〔3,11〕,Meta分析結果示:MD=1.98,95%CI(1.21,2.72),Z=5.11(P<0.000 01),表明針刺降低TTH的頭痛程度優(yōu)于中成藥;2項研究為針刺聯合中藥與口服西藥對照〔8,10〕,Meta分析結果示:MD=0.32,95%CI(-0.45,1.09),Z=0.83(P=0.41)。1項研究為針刺聯合中成藥(舒血寧注射液)與口服西藥對照〔7〕,1項研究為針刺聯合西藥(加巴噴丁膠囊)與口服西藥對照〔13〕。見圖6。
異質性檢測結果示χ2=23.67,P=0.000 6,I2=75%> 50%,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可疑的異質性故繪制加布雷斯圖(見圖7),由圖可見大多點均落在可信區(qū)間內且圍繞過原點直線,但有少部分點已超出可信區(qū)間,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可疑的異質性。后續(xù)將進行敏感性分析予以明確。
圖2 偏倚風險總結圖
圖3 結局指標分級表
圖4 針灸治療TTH的總有效率森林圖
圖5 針灸治療TTH的總有效率Egger檢驗法回歸圖
圖6 針灸治療TTH的VAS森林圖
圖7 針灸治療TTH的VAS的加布雷斯圖
2.5.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方面,所有的研究點值均落在最終結果的95%CI中。且不管剔除那一項對結果的影響都不會超越可信區(qū)間?;究梢钥紤]排除可疑存在的異質性。見圖8。
2.6發(fā)表偏倚檢測 運用Egger檢驗法進行發(fā)表偏移檢驗,P=0.276> 0.05,提示不存在發(fā)表偏倚。見圖9。
圖8 針灸治療緊張性頭痛的VAS的敏感性森林圖
圖9 針灸治療TTH的VAS的Egger檢驗法回歸圖
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針灸治療TTH的有效性,針灸治療TTH具有很大優(yōu)勢;而干預手段是針刺對皮膚上局部穴位進行刺激,皮膚具有敏感的痛覺神經,而不同受術者對于疼痛耐受不同同時對針刺得氣感(酸、麻、重、脹)認識或理解不深,不同施術者針刺的針感強弱不一,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是基于VAS針灸治療TTH證據分級為低級的原因。針灸治療TTH是一項適宜推廣的治療手段,針灸治療具有無毒副作用,經濟成本低,不產生依賴性,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而囿于文獻質量,期待高水平設計、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出現,對本研究的結果進行補充或校正從而加強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