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智,周燃犀,李 曼,丁長松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信息研究所制定的《醫(yī)學生信息素養(yǎng)能力指標體系(修訂稿)》從7個一級指標、19個表現(xiàn)指標評價醫(yī)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體現(xiàn)出培養(yǎng)醫(yī)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中醫(yī)藥院校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中醫(yī)藥院校新生的計算機基礎不斷提高,同時不同的學習需求也會提出,與之相適應,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更新,因此,通過調查掌握入校新生的計算機基礎和學習需求,對于有效地開展課程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2016年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面向本科招生的21個專業(yè)(不包括3個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共招收新生2 619人(獨立學院除外),每個專業(yè)抽樣調查一個教學班,共計1 053 人,被調查人數超過總人數的1/3,調查結果能反映出整體情況。調查在大一第2學期計算機基礎課開課前進行,采用問卷調查法和重點訪談法。本次調查問卷包括計算機基礎和學習需求兩方面的問題,具體設計見表1。采用電子問卷形式,學生在機房完成問卷的填寫提交。本次調查共收集問卷1 026份,27人未提交問卷,有效問卷978份,有效率達95.3%。
表1 新生計算機基礎調查問卷
調查數據顯示,在進入大學前,絕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機,從小學就開始使用計算機的占64%,進入大學前接觸過計算機的占98.2%,但也有12人在進入大學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目前獲取計算機知識的途徑如圖1所示。
圖1 目前獲取計算機知識的主要來源
圖2 學習過的計算機知識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計算機普及程度高,學生接觸計算機時間早,對計算機不再有新鮮感。68%的新生認為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并不是通過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通過訪談可以了解到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中學信息技術課由于不需要考試,學校并不重視,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專任教師,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也有學校雖然開設信息技術課,但是常被其他的課程占用。雖然學生接觸計算機早,但是知識來源途徑多,學生自學能力畢竟有限,導致計算機基礎知識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甚至有些是錯誤的。
調查數據顯示,學過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主要集中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和辦公軟件(如圖2所示),學過以上兩項內容的人數占比分別為53.5%和57.0%,入校新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通過訪談得知,辦公軟件Off i ce使用率最高,其中Word最為熟練,其次為PowerPoint,Excel很少使用。調查結果也表明將近一半的新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新生間差距明顯;學習過計算機組裝的人數占比為9.7%,了解計算機內部結構的人數相對較少;學習過計算機維護的人數占比為4.9%,能解決常見軟硬件問題的人數更少;學習過圖像處理的人數為18.5%,人數相對稍多,這與學生喜愛自拍處理照片有關。
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是本次調查的重點。調查發(fā)現(xiàn),新生經常上網的人數占比為69.8%,超過一半以上的新生對網絡依賴程度高;使用數碼設備上網占比最高的是智能手機,達到82.1%,超過筆記本電腦(61.7%)、臺式機(37.0%)和平板電腦(21.1%)。由此可見,由于智能手機使用的便攜性,其現(xiàn)已成為高校學生獲取信息最主要的網絡終端設備;上網行為主要集中在聊天社交(77.7%)、看電影(61.5%)、游戲(48.7%)、購物(49.5%)等(如圖3所示),網絡使用偏好明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占比為54.2%,說明互聯(lián)網正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只有31.5%的新生認為自己能夠熟練地利用互聯(lián)網查找資料,有68.5%的新生認為自己并不能熟練地查找資料,其中2.1%的新生認為自己不會,大部分新生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加強。
圖3 平時上網行為分布
調查數據表明,93.3%的新生對學習計算機知識感興趣,其中有21.1%的新生特別感興趣,想用計算機設計出一些作品;75.8%的新生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要掌握一些常用軟件的使用(如圖4所示),為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大部分新生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和理性,同時也有8.2%的新生僅從應試的角度考慮,認為學習計算機是為了通過學??荚嚒V饔^學習需求呈多樣化趨勢(如圖5所示),受到新生青睞的課程中位于前3的分別是網絡技術及應用(59.7%)、信息處理基礎(50.6%)和多媒體技術及應用(50.0%);78.9%的新生有意向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希望獲得二級證書。
圖4 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想要達到的目標
圖5 希望開設哪幾門計算機基礎課程
高校非計算機類專業(yè)中計算機教育的本質是計算機應用的教育[1],同樣,中醫(yī)藥院校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理論知識,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具有能勝任工作崗位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應用,經過多年教學積累,教學團隊編寫了適合中醫(yī)藥院校使用的兩套教材《醫(yī)藥信息基礎》和《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并公開出版。教材中所使用的素材和實驗內容都與醫(yī)藥領域有關,如《醫(yī)藥信息基礎》教材部分實驗內容安排見表1。
表1 《醫(yī)藥信息基礎》部分實驗內容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計算機語言開發(fā)類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項目驅動的方式。首先向學生展示教學團隊自己開發(fā)的簡化版“住院管理系統(tǒng)”,操作演示系統(tǒng)各種功能,然后激勵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也能開發(fā)出這樣的系統(tǒng),接著提出具體要求和階段性開發(fā)任務,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同步開發(fā),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提交開發(fā)成果。
通識教育力圖使學生兼具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正確價值分析與判斷能力的高素質人才[2]。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上最具有活力的群體,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是其必須具備的一種科學素養(yǎng)。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這部分內容時,不僅應介紹計算機網絡組成和分類,還應介紹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和TCP/IP協(xié)議;結合當前網絡應用,介紹二維碼原理、共享單車的運行模式、家庭Wi-Fi無線網絡組建等,學生反響很好;介紹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更精準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引導學生通過校園網訪問學校圖書館各種數字資源,如學術期刊數據庫、電子讀物、教學視頻等,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通過具體案例,介紹如何防范網絡詐騙,增強學生網絡安全意識。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內容相對穩(wěn)定,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講授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學深度和廣度[3],使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進行課外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學習,較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例如,我們創(chuàng)建了QQ學習群,提供了很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利用QQ空間創(chuàng)建“杏林IT學堂”,發(fā)布各種自制的教學微視頻,如網頁的制作、短視頻的編輯、美圖秀秀的使用等,另外QQ空間的評論功能增強了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杏林IT學堂”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相關資料,使得學生通過手機訪問更為方便。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同步設計一些課外活動,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顒臃謧€人和小組兩種形式,如講授Word使用,要求每位學生制作電子版的手抄報;講授PPT使用,要求全班分小組圍繞主題“醫(yī)藥學與計算機”完成課程設計;組織主題表演比賽,用小品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展示如何防范計算機病毒、識別網絡詐騙等;學習Visual Basic語言時,分小組展示項目開發(fā)成果。這些課外活動都將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高,效果十分明顯。另外,以考促學,鼓勵學生參加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這樣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更加具體,學習投入時間也會更多。
通過調查入校新生的計算機基礎和學習需求,更加準確地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采取了相應教學對策。實踐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務系統(tǒng)網上評教結果顯示學生總體滿意度超過90%。在中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新生的計算機基礎和學習需求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會一直持續(xù)進行并采取更多方式,如分層次教學、MOOC 教學等。中醫(yī)藥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還要進一步結合行業(yè)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