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彤 吳大江
(1.南京工業(yè)大學 江蘇南京 211800 2.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南京市 210000)
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記憶如何保留和更新,紀念性建筑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南泥灣是一座紅色高地,至今保留有眾多革命舊址,具有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紀念性紅色體裁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它可以讓更多游客在愉悅的游玩中,又輕松地接受愛國主義及革命思想政治教育。紅色博物館成為了一個寓教于樂的場所。那么如何做好紅色體裁展覽館館的設計,就顯的尤為重要。
南泥灣,是延安旅游名勝景點之一,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yè)的發(fā)源地。本項目選址位于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zhèn)的核心景區(qū)內,項目建設用地呈不規(guī)則方形,總用地面積約36畝,總建筑面積≤2萬m2。中國農墾博物館、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約8000m2,南泥灣小劇院、南泥灣文化活動中心約10000m2。容積率:≤0.8。
西側規(guī)劃有大生產風貌文化街區(qū),為游客的主要來向,東側為陜北江南風貌商業(yè)街區(qū),北側依托山體保存有毛主席舊居,南側景觀良好,朝向稻田濕地及魚嘴山。
項目擬建四館一場,即圍繞南泥灣大生產紀念廣場,規(guī)劃布局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和中國農墾博物館、南泥灣劇院和南泥灣文化活動中心。
通過對項目設計要求及用地現(xiàn)狀的解讀與深入分析,本案提出以下設計目標:
(1)充分體現(xiàn)南泥灣紅色文化主題,表達南泥灣“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2)注重建筑與舊址及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將建筑充分融于當?shù)丨h(huán)境中,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
(3)強調人的感受,將建筑塑造為一個親近人民、服務于人民的姿態(tài),為游客與當?shù)鼐用駧砀邮孢m的體驗。
曾經的南泥灣荊棘遍野、人煙稀少,1941年,在八路軍三五九旅的率領下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將南泥灣從貧瘠之地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本案設計的建筑群仿若從稻田中生長出來,呈現(xiàn)了南泥灣如今欣欣向榮、麥浪起伏的美好景象。
建筑以樸實、低調、半消隱的姿態(tài)呈現(xiàn),低矮且綿延起伏的半地下基座,既凸顯了毛主席故居的地位,又與北側的山體渾然一體。而建筑基座中生長出的方形體量,其破土而出的形象,正象征著南泥灣人民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造、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見圖1)。
圖1
本案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場景化體驗,人們既可以穿梭在多樣的室內展廳中感受歷史,也可以漫步于建筑屋頂,觀賞革命舊址,還可以置身于廣場的麥田中,體驗耕種的樂趣。通過屋頂綠化、露天劇場、景觀內院、休閑坡道的設置,讓人享有舒適的建筑尺度與豐富的交流場所。
圖2
本案將建筑群體主入口設于主要游客來向的西側,通過一條時間軸來設置參觀流線,讓人在行進中感受到南泥灣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和中國農墾博物館置于用地西側,將南泥灣劇院和南泥灣文化活動中心置于用地東側。建筑主體呈長條狀,通過不同功能的基座圍合成廣場空間。建筑主體通過內庭院及天窗的設置,優(yōu)化了展廳的室內環(huán)境。同時,通過凸起的主題展廳和劇院,體現(xiàn)了建筑的標識性與破土特征。
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和中國農墾博物館垂直分布于用地西側,共享公共服務區(qū)域與后勤庫庫房及辦公區(qū)域;南泥灣劇院和南泥灣文化活動中心設與用地東側,與西側的兩館通過二層連廊聯(lián)系。
游客流線自西向東進行,通過西側的主入口進入,分別參觀首層的農墾博物館與二層的大生產展覽館,參觀結束后到達屋頂平臺,繼續(xù)觀賞毛主席故居,隨后抵達劇院屋頂,到達建筑制高點欣賞整片稻田濕地和魚嘴山大型匯演。此后,通過坡道抵達中心廣場,近距離觀賞紀念碑。同時,也可進入劇院與文化中心,深入了解南泥灣的紅色文化。
當?shù)鼐用窳骶€起于中心廣場,既可以在廣場上休憩、娛樂,也可以進入劇院與文化中心觀演,還可以漫步于建筑屋頂,體驗種植稻田的樂趣。
圖3
建筑室內空間起伏多變,參展路徑曲折環(huán)繞,多樣化的展廳、綠色庭院、休憩長廊、觀景品臺,給人以豐富的空間體驗,讓人們徜徉其中。
紅色文化展覽館要注重大的空間區(qū)域劃分,區(qū)域空間大至劃分為序廳、展陳空間、尾廳等,展陳空間的劃分多為陳列空間、參觀流動空間,滯留空間、及配套空間等幾大使用功能區(qū),展陳空間以革命歷史年代和歷史事件為順序來劃分章節(jié),設計前要有腳本和必要的歷史資料,觀展流線如同電影中的劇本,觀展流線也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展陳的布展內容和展陳的整體效果及精彩度,所以流線是設計中的靈魂。參觀流線順暢、連貫、易辨、不交叉、不逆流、不漏看,順時針方向的參觀流線符合人的視覺習慣。針對展廳的特點,空間視線設計注意與內容的關聯(lián)性、與平面布局的呼應性,依據(jù)陳展內容所具有的內在秩序性,使整體陳展序列左右連貫、有張有弛、富有節(jié)奏。
精神文化是紅色旅游的靈魂,將紅色精神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打造出具有濃烈時代氣息的時尚文化,是紅色旅游持續(xù)綻放魅力的重要基礎。我們在堅持綱要中關于紅色旅游定義核心內涵的基礎上,隨著博物館、紀念館的紅色旅游發(fā)展的不斷拓展和深化,使“紅色旅游”回歸自然、回歸生命、回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打造經典紅色品牌,那么博物館、紀念館的“紅色旅游”將會發(fā)展得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