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當?shù)艿艹錾?,她拒絕接受自己的性別,夢想變成一個男孩。焦急的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找回那個“丟失”的女兒呢?
兒子出生后,女兒“不見”了
瑤瑤今年5歲半,她的父母特意從外地趕來找我咨詢。自從弟弟出生后,瑤瑤就表現(xiàn)出了很多嫉妒的行為。這是人之常情,最初瑤瑤媽沒有理會。一個月前,瑤瑤在幼兒園和一個女孩吵架,她說:“你不就是一個女孩嗎,有什么了不起的?”對方立刻反駁:“你不也是女孩嗎?”瑤瑤矢口否認:“我不是,我當然不是!”事后,媽媽問瑤瑤為何否認自己是女生,她回答:“我當然知道我是女生,可是,我討厭做女生,我也看不起女生!”
之后,瑤瑤拒絕幼兒園一切關(guān)于女孩的教學安排。舞蹈課,她偷偷跑到男孩的教室練跆拳道,和男孩一起玩兒;在家里,她偷偷地扔掉自己的發(fā)飾,拒絕穿裙子。
很多女孩都有弟弟,但并不會因此否定自己的性別。那么,瑤瑤的極端行為從何而來呢?我問瑤瑤父母:“你們發(fā)現(xiàn)女兒嫉妒弟弟后,做了些什么?”
瑤瑤媽回憶說:“從瑤瑤變成這樣后,我們已經(jīng)給她很多特權(quán)了。之前規(guī)定她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電視,iPad從來不讓她玩兒的,現(xiàn)在只能聽之任之了!我希望她能感覺到,爸爸媽媽都是愛她的。”
瑤瑤爸則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以前一直忽視了陪伴孩子?,F(xiàn)在,我每天都強迫自己,抽一些時間和她玩兒!她喜歡拿家里的晾衣桿當武器,和我比劃。周末,我去搏擊俱樂部,她也會跟著!”
我啟發(fā)他:“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她和你玩兒的都是一些男孩的游戲?”
瑤瑤爸恍然大悟:“還真是!這是性別錯位嗎?她該不會變態(tài)吧?”
關(guān)心則亂,我向他們解釋,瑤瑤認為父母更喜歡男孩,所以在弟弟出生后,盡可能地讓自己表現(xiàn)得像一個男孩,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應對方式。問題在于,父母察覺到女兒的嫉妒后,立刻表現(xiàn)出對她更多的疼愛??墒?,這種疼愛會讓女兒誤解為:爸爸媽媽更喜歡那個像男孩一樣的我。她不相信自己作為女孩,也能得到父母的愛。
在第一次咨詢結(jié)束前,我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什么樣的行動能讓女兒感覺到,她是被當作女兒愛的呢?找到答案后,他們可以多做一些這樣的事,看看情況會有哪些改變。
回家后,瑤瑤父母委婉地拒絕陪伴女兒玩兒男孩的游戲。搭積木時,爸爸說:“瑤瑤搭得真好!我搭一個男孩的家,你搭一個女孩的家!”瑤瑤立刻搭了一個城堡。媽媽也在旁邊鼓勵:“真漂亮,城堡里一定住著公主!”那一晚,瑤瑤非常滿足。
第二天一早,瑤瑤問媽媽:“媽媽,你說城堡里住著公主,是真的嗎?”“是呀!”媽媽笑著說,“我懷孕時,夢到過一個類似的城堡,后來就生下你!你就是媽媽的小公主!”瑤瑤聽得入迷,眼睛亮亮的。媽媽注意到,那次梳頭,瑤瑤沒有嚷著“太麻煩了,我要剪短發(fā)!”
有了這樣的互動,夫妻倆更加堅定了信心。他們努力強化和促進孩子女性的一面,減少她從假扮男孩中獲得的滿足感,讓她因為當個女孩感到幸福,從而放棄當男孩的念頭。
感受媽媽的快樂和幸福,她愿意做女孩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瑤瑤的情況好多了。她可以和女孩一起玩耍,不再攻擊女老師,更喜歡黏著媽媽,這些都是她更接納女性身份的表現(xiàn)。但是有一次,瑤瑤埋怨媽媽:“都怪你,在我沒長好的時候就把我生出來!如果長成弟弟那樣,多好!”
我向瑤瑤媽解釋道:“女孩不是在某一個階段,突然接納自己的女性特質(zhì),而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人格中的女性目標和男性目標雖然會有沖突,但如果處理得當,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她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想,瑤瑤媽卻說:“我倒不期待她將來有多優(yōu)秀,只要快樂就好!”
原來,瑤瑤媽學歷普通、相貌平平,卻因為嫁得好,日子過得很幸福。丈夫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她干脆做了全職太太,專心照顧兩個孩子。所以,她很自然地認為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對兒子的期待明顯高于對女兒的期待。但是,瑤瑤要和弟弟爭奪父母的愛,她要做一個強者,而不是一個被照顧者。所以,她并不喜歡媽媽給她的人生設(shè)定,進而不能充分地接納自己女孩的身份。
我和瑤瑤媽說:“我很羨慕你現(xiàn)在的生活,壓力不太大,很閑適。有沒有什么時候讓你覺得,做一個女人真的很幸福、很快樂呢?”
瑤瑤媽的臉上浮現(xiàn)出溫暖的笑容,她說:“懷孕的時候,瑤瑤4個月大就有胎動了,每每動一下,我都覺得心里暖暖的,那種滋味太美妙了,這是我孕育的生命!”
我感慨:“瑤瑤一定不知道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感覺!你可以向她表達,讓她明白,將來的某個時候,她也可以感受到這些神奇!這是你和女兒之間的一種特殊聯(lián)結(jié)?!?/p>
瑤瑤媽激動地抓住我的手,感謝道:“謝謝您,我一定會告訴她的!事實上,我有很多的話想和她說。”
我想,瑤瑤媽已經(jīng)明白:要讓女兒知道,有一天她也會成為媽媽,她的身體很特殊,因此能孕育寶寶。知道自己有一天“能像媽媽一樣”,對女孩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滿足。當她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這種充滿希望的滿足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放棄當男孩的愿望。媽媽其實對自己的角色很滿足,卻沒能及時表達給女兒。
有一天,瑤瑤無意間問媽媽:“媽媽,我也會懷孕嗎?”
瑤瑤媽蹲在女兒身邊,輕輕地摟著她說:“是的,只有女孩的肚子里才有寶寶能住的房子!”她拉過女兒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說:“你小時候就住在這里,媽媽比爸爸更早地認識你!”瑤瑤輕輕地把頭貼在媽媽的肚子上,感到一陣陣暖意。
還有一次,媽媽陪瑤瑤玩兒過家家,在給娃娃梳頭時說:“我小時候也玩兒娃娃,那時候就想‘如果我當了媽媽,一定天天給女兒梳不同的發(fā)型!你出生后,我天天盼著你的頭發(fā)長得快一些呢!”
瑤瑤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說道:“當媽媽,還不錯!”
聽到女兒說出這樣的話,瑤瑤媽終于松了口氣。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她明白一個道理:讓孩子學習做飯、知道該怎樣給寶寶洗澡、懂得給娃娃穿衣打扮并不一定會讓女兒更女性化。相反,當瑤瑤感覺到自己作為女兒被完整地愛著的時候,當她感受到做媽媽的快樂和幸福的時候,就會通過愛和模仿被愛的人,變得更有“女人味兒”。
難怪心理學家會說,在女孩的女性特質(zhì)發(fā)展中,母親是核心人物。正是通過母愛和對母愛的認同,女孩才能形成她自己的女性行為標準,實現(xiàn)對自己性別的積極認同。
在咨詢結(jié)束時,瑤瑤爸問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我們不僅有女兒,還有兒子。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別不能改變時,如何讓他們愛上自己的性別呢?”
我告訴他,每一種性別都有優(yōu)勢,同時,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孩子能夠接納、喜歡自己的性別角色,既需要對同性別父母的認同,也需要對異性別父母的依賴。將來,瑤瑤的弟弟也要經(jīng)歷愛媽媽、同爸爸競爭媽媽的過程。但正是這種動力,能夠激發(fā)他去模仿爸爸的優(yōu)點,認同一個良好的父親角色。對于父母來講,在家庭中如果能夠營造一個平等的互動氛圍,讓孩子感受到不同性別的獨特魅力,不刻意夸大性別的分歧,也不把某一性別定義為弱勢,那么,孩子最終能夠通過父母的愛,找到自己的性別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