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惠
親子游的真諦:不是帶孩子趕路,而是讓孩子有時間真正看看這個世界。
帶孩子去旅行,是我每個假期必須要做的事。之前的旅行,尤其是出國旅行,總是不停地趕路,在熱門景點前拍照留念作為“打卡”,然后再趕往下一站。以為走到了、看到了,就足夠了。匆匆忙忙,一場旅行下來,疲憊不堪。被問及旅行感受時,孩子總是把這個地方說成那個地方,讓我十分尷尬。
去歐洲旅行之前,在歐洲工作的好朋友告誡我:一定要換一種旅行方式,千萬別再走馬觀花。作為旅游達人的她,已經走過了歐洲很多國家。她告訴我:“歐洲的國家雖然都不大,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底蘊,自然風貌也不一樣。短時間內,奔波多個國家會很累,也很難體會到歐洲真正的魅力,建議你不如深度游覽一兩個國家。
我決定采納好友的建議??蓡栴}又來了:歐洲有40多個國家,第一次應該選擇深度游覽哪個國家?好友建議我首選意大利,因為意大利既是羅馬古國,又是教皇與教廷的駐地,更是文藝復興的源頭與中心。在歐洲眾多國家中,意大利最能展示出輝煌又豐富多樣的文化積淀。
考慮到親子游的目的和需求,好友建議我在羅馬最少玩兒4天、佛羅倫薩最少玩兒3天。因為,羅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市區(qū)中心遺留和保存大面積歷史遺跡的首都,佛羅倫薩則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這兩座城市就像兩個大型露天博物館,眾多的文化遺產可以讓孩子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啟發(fā)思考。
事實證明,好友的建議非常正確。
在羅馬萬神殿,同行的幾個孩子都被殿內的穹頂深深吸引。陽光穿過穹頂的大圓洞,殿內布滿了柔和的光線,這樣的采光原理使他們感到新奇。仰頭盯著看了好一會兒,他們提出了問題:“屋頂露著洞,下雨怎么辦?萬神殿不就被淹了?”“一定有排水系統(tǒng)!”他們開始在地板上尋找,在穹頂正下方發(fā)現了排水孔。孩子們非常興奮,一邊拍照一邊贊嘆古羅馬人的智慧。
在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孩子們驚嘆:“哇,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竟然用了126年!難怪建得這么漂亮!”“媽媽,你總催我快點兒,要是大教堂建那么快,能建這么好嗎?”我被問得啞口無言。
羅馬城內的小巷四通八達、錯綜復雜,走在其中經常會偶遇“廣場”和“布滿大柱子的建筑”,仔細一分辨,才知道又來到了一個知名景點,每次這種“偶遇”都會讓孩子們很興奮。
他們向當地人問路、找路,覺得非??鞓贰K麄儼l(fā)現自己的英語竟然比有些外國人還要好,這讓他們信心大增;他們從冰激凌店里出來,抬頭竟然發(fā)現尋找很久的景點,這讓他們興奮得手舞足蹈……這些都是“打卡游”帶入不了的境界。
小小的羅馬有700多座教堂,每座教堂都是免費的博物館。即便是一座很普通的教堂,建筑的形制和風格、各式的雕塑、墻上的壁畫等,其精美程度都讓人贊嘆。孩子們一進了教堂,就很自覺地輕聲輕語,認真欣賞建筑、雕塑、壁畫。
羅馬的教堂并不是一個被歷史拋下的藝術軀殼,這些教堂的宗教活動持續(xù)千百年至今不斷。我們曾經進入羅馬廣場邊上的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彌撒,每位誦讀者的聲音都是那么優(yōu)美動聽,孩子們靜靜坐在那里聽了10多分鐘。在另外一座教堂,神父在進門處微笑著問每個人:你從哪里來?聽完回答后,他都會送上祝福。孩子們站在神父旁邊,觀察他的服飾,揣摩他的神態(tài),我有點兒擔心孩子們會受影響。和他們聊過,才發(fā)現我多慮了。走過了不同的路,看過了不同的人,了解了不同的文明,帶給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眼界的開闊,更是胸懷的開闊。
當我放棄走馬觀花式的“打卡游”,放慢腳步,陪孩子靜靜體味那份愉悅和純真時,我覺得自己找到了親子游的真諦:不是帶孩子趕路,而是讓孩子有時間真正看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