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聰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地理課堂充滿樂趣,就意味著教學活動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對地理學科情有獨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每一節(jié)地理課都充滿期待,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愛上地理課堂。
關鍵詞:興趣;課堂導入;地理課堂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地理,自覺地學好地理,教師就必須認真、持久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去感知并帶著這份愉悅的情緒去探究學習,這樣我們的地理課堂就其樂無窮,教師與學生都在樂中求學。
一、巧設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節(jié)課的導入就顯得更為重要。精彩的導入,既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課堂教學起到引人入勝的良好效果,因此不可忽視。
如在講授《西亞和北非》一課時,我先簡單地講了一個小故事:旅途中的一位媽媽帶著她四歲的女兒,一大早在一個湖邊散步,遇到一位團友就聊了起來。女兒趁媽媽不注意偷偷走到湖邊玩起水來,不料腳一滑,“撲通”一聲掉進水里,媽媽轉過頭一看,沒有一絲慌張,只是叫了一聲:“女兒不用怕,自己游回來”,然后看見她的女兒被水浮了起來。哎呀,水能把人浮起來,這是怎么回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奧秘。
通過這樣的故事導入,一下子就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課堂處于活躍的氣氛之中。而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我會運用不同的導入,例如歌曲導入、視頻導入等,迅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精設課堂情境,提高課堂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穿插相關的視頻或圖片,將一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的地理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既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這種情景中真實地感受地理知識,品味地理的美,又利于學生在情感上產生認同。
如在講授內蒙古草原遼闊的牧區(qū)時,我播放了一則介紹內蒙古的旅游短片,瞬間把學生吸引到內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不但深刻感受到大草原“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或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更為祖國的壯麗河山而自豪。
直觀的教具情景,往往可以把復雜紛繁的地理事物由遠及近、由陌生變熟悉、由難以理解變得易于掌握,而科學的記憶方法則可降低難度,增加學習的興趣。在講解《中國主要山脈分布》時,學生覺得眼花繚亂,不知怎樣才能夠記住。我就用一幅中國山脈分布的彩色掛圖,引導學生首先弄清楚走向的分布規(guī)律,然后按照方位進行分組記憶,并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指引他按照走向和方位在掛圖上把山脈一條條地指出來。通過色彩鮮明的掛圖,伴以形象生動的描述,給予學生的已不再是靜止的畫面,而是動態(tài)的擬人化的情景,學生學得有趣,記憶牢固。
作為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學科,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歌曲情境等,都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妙作知識遷移,吸引學生拓展興趣
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而掌握技能,實現(xiàn)知識遷移則是運用的表現(xiàn)之一。在學習中,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比如,在冬天,學生看了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后問:“為什么臺北的緯度比廣州高,卻反而比廣州暖和呢?”書上沒有現(xiàn)成答案。學生一邊讀圖,一邊回憶過去學過的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很快發(fā)現(xiàn)了要點:雖然兩城市都瀕臨大海,但是廣州地處大陸,而臺灣四面環(huán)海,因此對于臺北來說,冬季風的影響小了,海洋的影響大了。
這樣,學生巧妙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了實際的問題,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極大地調動起他們探求知識奧秘的積極性,讓學生不約而同地想到:原來我們的地理知識真的可以學以致用!
四、善用生活化教學,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也就是說教育起源于生活,并不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我們的地理教學,如果能在課外生活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觀察、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講述《地方文化對旅游的影響》時,我就新興縣創(chuàng)建廣東省旅游強縣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如我們新興縣的旅游資源對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有什么區(qū)位優(yōu)勢等。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到實地調查和咨詢等手段,了解到六祖文化和溫泉文化是我縣旅游業(yè)的核心產業(yè),及其對我縣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又如講述《天氣和氣候》時,我組織部分學生去參觀氣象局的氣象站觀測場,學生聽工作人員的講解和仔細觀察各種儀器,了解到溫度、濕度、風向和風力等是如何測量的。通過交流,學生興致勃勃,不但了解到我們新興縣是臺風多發(fā)地,而且初步學會了在臺風來臨時如何避險。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地理知識,還提高了參與課堂的興趣,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愛上自己的家鄉(xiāng)。
培養(yǎng)興趣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使學生積極、能動、自覺參加地理學習,而且大力開發(fā)了學生的潛力,令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國英.淺談初中地理興趣教學[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4).
[2]黎容.初中地理興趣教學法初探[J].祖國:建設版,2014(1).
[3]張會利.初中地理興趣教學法[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9).
?誗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