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利群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培智學校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地開展。如何才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已經(jīng)成為培智學校語文教師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實際經(jīng)驗,對此問題展開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培智學校;語文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
不斷深入的培智學校課程改革,使得生活化以及適用性的語文課程正在不斷地尋找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才能使培智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已經(jīng)成為培智學校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認為,在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對體驗式教學進行有效開展,使得智障學生的積極探索和主動參與意識能夠得到引導,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讓培智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
一、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模式
在培智學校對體驗式教學進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理論作為指導,重視學生的直覺經(jīng)驗,并對語文教學情境有目的性地進行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的情感能夠得到激發(fā),并引導學生通過聽一聽、做一做等方式來進行心理體驗,從而使學生在領悟升華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獲取,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對主體建構主義的應用,能夠將智障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得學生的積極思維得到激發(f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
如何將體驗式教學在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進行開展,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探討,并對體驗式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構建。
(一)激發(fā)興趣,準備體驗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教師本身的作用以及位置,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利用多種方法進行調(diào)動,在課程的初始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興趣的調(diào)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與班級當中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結合,在課程當中導入學生學習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感體驗,利用簡單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是生動的實例作為切入點,從而開展新課程。例如,在對課文《今天我做飯》《學切蘿卜絲》等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自己參加家務勞動的體會以及經(jīng)驗進行表達,使得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共鳴能夠得到加強。而在對《迷人的西雙版納》《桂林山水》等課文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對這些風景的特點進行介紹,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當然,同樣的課程在每次教學過程當中都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導入方法,但是優(yōu)秀的導入方法則能夠使課堂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夠更好地對課堂氛圍進行營造,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心理體驗的環(huán)節(jié)。
(二)指導朗讀,初步體驗
智障學生并不具備較為豐富的情感,也沒有較高的文字感悟能力,因此,要求學生能夠一字不落地準確閱讀課文就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再要求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做到聲情并茂很不容易。然而,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使得我們難以降低對智障學生的朗讀要求,“生活化”的課本只能夠作為語文教學的載體,而并不能夠改變語文課的性質(zhì),也就是對語言進行品味、感悟、運用仍然在語文教學當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不斷加強對朗讀以及朗讀指導的重視,使得學生能夠在對課文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更好地對詞句的意思以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領悟,使得學生更好地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感受作者、文中人物對世界的理解、思考,最終喚起學生的愛憎情感。
在對智障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的過程當中,就應該分層次地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需求,從而使得學生的體驗能夠有的放矢。例如,課文《釘紐扣比賽》,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先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自由的通讀,從而對課文當中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解;在朗讀過程當中對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進行初步的體驗,并對其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最終使學生能夠在體驗性的閱讀過程當中學到知識。
(三)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體驗
在培智學校當中,較強的實踐性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而體驗式教學則能夠與實踐性較好地進行結合。體驗的產(chǎn)生需要體驗者能夠切身對體驗對象進行感受,因此直接經(jīng)驗以及親身經(jīng)歷對于形成體驗來講意義非凡。在課文《超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要開展朗讀教學,還應該對多種教學情境進行精心的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的體驗能夠得到加深,并保證知識自然遷移的實現(xiàn)。與此同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使智障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得到更好的調(diào)動,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1.利用實物對情境進行演示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當中很多的事物都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學習到的知識并不需要進行二次轉化,因此,這樣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加深切的體驗。例如,在學習課文《四季的花》時,教師可以分別準備一束塑料花以及一束鮮花,讓學生通過觀察、聞等方式來對兩束花進行了解,雖然兩束鮮花看起來較為相似,但是與鮮花相比,塑料花并不能夠發(fā)出香味,而這樣的對比則能夠使學生了解鮮花為什么能夠吸引蝴蝶。
2.利用視聽對情境進行再現(xiàn)
智障學生往往比較缺乏生活經(jīng)驗,同時也缺乏足夠的想象力,而對于身邊難以接觸的事物,學生很難從語言、文字本身來了解這些事物。例如:學習課文《學洗碗》時,對教師在家洗碗的錄像以及圖片,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等方式來進行展示,則可能使學生得到更佳的體驗。
3.利用音樂對情境進行渲染
在教學過程當中,對適當?shù)囊魳愤M行適時的播放,能夠使情境得到良好的渲染。教師可以哼唱與課文相關的歌曲,使得大家在對課文朗讀時,仍然能夠沉浸在音樂當中。在對課文進行理解的過程當中,熟悉的音樂也能夠更加凸顯教材事物的鮮明特點。例如,在對課文《春游太湖樂園》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對相關歌曲進行播放,使得學生能夠在歌曲的氛圍當中更好地欣賞太湖樂園的美景。
4.利用表演對情境進行體會
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當中的角色進行扮演,讓學生進入文本當中,對課文中的對話以及情節(jié)進行演繹,給予角色足夠的生命力,使得學生通過足夠的體驗來加強對課文的認識。學生可以戴著代表自身形象的頭飾,利用簡單的道具來對課文當中的角色進行模仿并表演,在表演過程當中,學生能夠與文中角色心靈相通,使得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學生在表演過程當中進行體驗,一方面能夠對課文當中的思想感情進行領會,還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得到有效的加強。例如,在對課文《上醫(yī)院》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別扮演醫(yī)生、青青、媽媽的角色,在情景扮演當中體會不同人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表演能夠使語文課堂的教學實現(xiàn)從靜到動的轉變,而這也與智障學生的特點較為符合。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要應用生動的形式來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還應該突出教材當中的重點,并善于對教材當中的語言內(nèi)涵進行挖掘,對學生進行巧妙的指導,使得學生能夠進入教材的情景當中,做到表演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
5.利用繪畫對情境進行勾勒
利用繪畫對情境進行重現(xiàn),能夠使得學生通過畫面來對課文進行迅速的構建,讓學生在想象當中進行體驗,在畫畫的過程當中對課文進行感受。除了學生之外,教師也可以參與進來,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現(xiàn)場作畫能夠給予學生較大的觸動,使得學生獲得不遜于視聽產(chǎn)生的體驗,而在展示之后,教師則可以根據(jù)學生能力讓學生進行繪畫練習或者著色練習,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有利的氛圍以及情境。在課文《臺灣的蝴蝶谷》中,描述了蝴蝶谷中五彩繽紛、上下紛飛的蝴蝶,而在該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則可以利用繪畫的方式來對五顏六色的蝴蝶進行描繪,教師、學生的親手實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蝴蝶谷的美景。
(四)生活實踐,鞏固體驗
語文學習的結束不應該在課堂當中,而應延伸到實際的生活里。在生活當中對各種綜合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得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有效的滿足,并使得學生的閱歷得到豐富,幫助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體驗,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缺乏實踐活動的體驗,則難以發(fā)揮出最佳的作用,這也會對語文教學的效果造成制約。課文《學洗碗》描述了“我”學習洗碗的故事,而在本課教學之后,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回家之后,幫助媽媽洗碗,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好的鞏固,也提高了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加強家長、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使得課堂教學真正地在實際生活當中得到了延伸。
二、對體驗式教學進行實施的相關思考
(一)體驗式教學的特色
1.活潑的課堂氣氛
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而在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能夠使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得到保持,實現(xiàn)“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
2.對內(nèi)心的領悟、體會進行強調(diào)
智障學生雖然有智力上的障礙,但其內(nèi)心卻十分豐富,因此,教師的引導、啟發(fā)能夠幫助學生自己進行體驗以及感悟,最終使得學生得到改變,獲得成長。
3.師生積極互動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同,在課堂當中,師生共同動手、動腦、體驗,這使得師生、生生之間都能夠獲得更好的互動。
(二)教師的注意事項
1.對主體情感的充分調(diào)動
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以情動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規(guī)律。一方面,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情感來對學生心靈的情緒進行波動;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主體情感進行調(diào)動,使得教材的描寫成為學生的主觀感受,讓學生更好地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體驗。
2.利用啟發(fā)性語言喚醒學生體驗
智障學生并沒有積累較多的情感體驗,且大腦當中往往儲存著較多的雜亂記憶,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啟發(fā)性的語言來對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體驗進行喚醒,使得這些體驗能夠變得真實。
3.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體驗進行表達
體驗隨時都會消失,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學生能夠及時地對自己的體驗進行表達,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表達自己的體驗,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楚、明確學習對自己的體驗,并使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得到加深。
4.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
智障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在“體驗”上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更應該對學生的體驗進行充分的尊重,并且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體驗進行點撥,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當中。
綜上所述,對于智障學生來講,與知識的獲得相比,對知識進行獲取的過程有著更強的重要性。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使得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教學當中,讓智障學生能夠體驗學習的快樂,并使語文課堂真正地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曹靜娟.培智教育中語文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好家長,2017(50).
[2]劉景鳳.淺談培智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7(5).
[3]曹靜娟.如何在新課改理念下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新校園(中旬),2016(2).
[4]周興露.關于啟智學校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上),2013(9).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