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
張正旭
臺灣女作家林海英擔任《聯(lián)合日報·副刊》編輯期間,從自然來稿中發(fā)現(xiàn)一個叫鐘理和的作者,他的文章清新自然,思想很有深度,她特意想栽培他。他的文章絕大多數是林海英編發(fā)的。只可惜,鐘理和因病英年早逝。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林海英特撰文《悼鐘理和先生》,發(fā)表在《聯(lián)合早報》上。接著,林海英做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她將鐘理和生前發(fā)表過的文章加以整理編書出版,是她自己掏錢找人設計封面和印刷出版的。因為鐘理和在生病住院期間給她寫了最后一封信,他在信里說,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一本書。
就在鐘里和百日祭時,新書滿滿擺到了供桌上,滿足了鐘理和生前的心愿。有人認為林海英和鐘理和交情不淺。其實不然,鐘理和只是林海英從未謀面的一位投稿者,他們的交往只停留在幾封書信層面上。
林海英自己掏錢為逝者出書,了卻心愿,這一切所做所為是有價值的嗎?
(北方摘自《做人與處世》)
●素材立意點睛:價值是什么?如果心中記住別人的困難,理解他人的渴望,出手幫助,通過自己承擔別人的困難,洞察別人的渴望,從而使他人獲得美好的生活,那么,你也會成為隔岸觀望最生動的風景。要知道,一個人做好事而需要回報,那不叫做好事,只能叫做生意。而真正的善者從不會去考慮這事做了是賺還是虧,她們關注的是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從時間、精力及所獲得報答等方面,她“虧”了,但她“賺”到的卻是是內心綻放如蘭花般飄香的愛和善,裊裊升騰的對友誼的執(zhí)著。因此,這個世界所有的善和愛,都是有價值的。
◎運用方向指南:善和愛;最生動的風景;友誼;價值……
母雞和燕子
李冬梅
一次,一群燕子落在一棵樹上休息,他們正談論著遠方的風景。樹下正好有一個雞舍,燕子們的這些話恰巧被樹下的一只母雞聽到了。母雞心想:“我也要去遠方看看。我比他們差什么???我也有翅膀,可以飛?!庇谑撬露Q心去遠方看看。雞舍里的其他雞得知這個消息也都聚攏了過來。
在大家的鼓動下,這只母雞出發(fā)了。她全力以赴,飛過了鄰居家的院子、一塊小空地和一條公路,最后實在是體力不支,轟然落到了一個蘋果園里。她站穩(wěn)身子后定睛一看,眼前簡直就是天堂,一行行蘋果樹枝繁葉茂,掛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突然,一個看園人聞聲匆匆走了過來,母雞驚慌失措地急忙離開了。
這只母雞回到家后,逢雞便大講特講自己難忘的“遠方之旅”,儼然已經是一位旅行家了。
第二年,那群燕子遷徙歸來時又落到這棵樹上休息,又談論起了遠方。當這群雞聽到燕子講遠方有廣袤無垠的大海、陡峭險峻的懸崖和一望無際的沙灘時,再也聽不下去了,他們異口同聲地拆穿了燕子的“謊言”。這時,那只以旅行家自居的雞也踱著方步走了過來,半瞇著雙眼、自豪地講起了自己親眼見過的“遠方”:公路、果園、蘋果樹,還有那個可怕的看園人。燕子們疑惑地笑了笑,什么也沒說,抖抖翅膀繼續(xù)朝自己心中的遠方飛去了。
(北方摘自《課堂內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
●素材立意點睛:有時候,所處的位置不同,經歷不同,對相同的概念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正如母雞和燕子之所以對遠方有不同的解讀,不過是因為二者的格局和視野不同罷了。當然,不光是對“遠方”的理解不同,視野和格局的不同還會造成多方面的不同,比如價值觀、人生觀等。我們可以在作文時重點寫一寫自己想要的遠方,尤其是記敘文;當然,也可以在議論文中談談視野和格局對一個人的影響。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反面出發(fā),談一下勇氣、嘗試的重要性。母雞的格局雖然有限,但它畢竟邁出了第一步,它的狹隘與驕傲雖然令人感到可笑,但它敢于下定去遠方的決心,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走了出去,這也是一種進步,一種自我的突破。
◎運用方向指南:遠方;格局;視野;影響;突破;遠與近……
慢水深存
李振龍
去山里旅行,我們聽從了向導的建議,走了那條下過暴雨的河床而非下小雨的小路,沒想到河床里竟連一洼水都沒有。向導說:“急水難存,慢水深存。從上游快速下泄的洪水,很難在河道里留存下來;反倒是那些下過小雨的河道,變得泥濘難行?!?/p>
“急水難存,慢水深存?!边@句話父親也說過。父親在老家澆地時,會掘一條長長的水溝,河水順著彎彎曲曲的水溝緩緩地流到了菜園里。后來,我新開了一條寬敞的水溝,直接通到了菜地里,效率很高。父親卻指著兩片長勢不同的菜地說:“急水難存,你雖快,但菜只喝了個半飽,長勢一般;而我澆地是靜水深流,菜反倒能慢慢消化吸收,直到完全吸飽喝足,故長勢旺盛?!?/p>
(馮國偉摘自《廣州日報》)
●素材立意點睛:這篇文章會讓我們想到“快與慢”的問題???,往往欲速而不達;慢,卻最后能致勝。不僅澆菜是這個道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快”成了很多人的唯一追求,過于追求速度,揠苗助長,不僅達不成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比如,失去了從容淡定,失去了慢慢成長的天然過程,失去了享受生活真味的機會等。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如果我們人為地去縮短這個過程,那么,我們得到的結果必定也是縮水的。就像快速喝水的菜,永遠都是半飽,永遠都不可能成長起來,而慢慢喝水的菜,有了吸收消化的過程,自然生長得順利。當然,這不是說慢永遠都比快好。比如我們做決定就要果斷干脆,如果一味瞻前顧后,慢慢悠悠,反而深陷其中,不得自由。
◎運用方向指南:快與慢;效率;失去;慢慢走……
一課一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羊城晚報》刊發(fā)夏殷棕的文章《恒河猴實驗》:
實驗者將五只恒河猴關在一只大籠子里,籠子中間放了個梯子,梯子頂端掛著一大串香蕉。
一只猴子看到香蕉,就去爬梯子,它剛爬了一級,冰冷的水從天而降,澆在所有猴子身上。這樣的事一再發(fā)生,只要有猴子去爬梯子,冰水就會澆下來,想躲都躲不掉。
結果呢,只要有猴子想爬梯子,其他猴子就會揍它,阻止它的行為。
之后,實驗者又換了一只新猴子進去,這只新來的猴子看到香蕉就去爬梯子,其他四只猴子就來打它。到最后,五只猴子全都被換走了,也就是說,現(xiàn)在籠子里的五只猴子沒有一只曾經被冰水澆過。
這時,實驗者又換了一只新猴子進去,這只猴子看到香蕉就去爬梯子,其他四只猴子依舊沖上來打它。事實上,它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阻止這只想爬梯子的猴子,它們從未被冰水澆過。它們只知道不能爬梯子,卻不知道原因。
其實我們人類之中也有一些人與這些猴子無異。讀了上面的故事,你會有怎樣的思考和啟迪呢?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觀點深刻、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