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玉 良
思想建設是黨固本強基、鑄魂補鈣、行久致遠的基礎工程,更是黨凝心聚力、精神滋養(yǎng)、價值引領的靈魂工程。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偉大精神力量支撐,一個政黨的興盛需要偉大思想引領。思想引領力展現一個政黨的軟實力,決定著黨的前途和命運,決定著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決定著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社會擁護度、支持度。一個黨如果缺乏科學的思想武裝和引領,必然喪失先進性,導致前途渺茫甚至中途夭折。因此,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不僅對國家、對人民,而且會對世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zhàn)斗力?!雹倭暯剑骸稕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頁。任何思想成果的創(chuàng)造,決不是偶然的、隨心所欲的,它取決于當時社會實踐需求。思想是時代之母,思想是時代之帆,而一旦科學思想和先進理論成果應時而生,必然會對社會產生正面、深入和持久的影響力,必然會引領時代的大踏步前進。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自創(chuàng)立以來,不斷引領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走向新勝利。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早期三大工人運動的悲壯結局,進一步凸顯出用先進思想理論來指導革命實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其體現的偉大思想,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人類社會,發(fā)出的號召振聾發(fā)聵:“讓統治階級在無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鎖,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頁。它有力地指導了1871年爆發(fā)的巴黎公社運動,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隨后在1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共產黨宣言》所蘊含的思想之光,迸發(fā)出的無限生機與活力,一直發(fā)揮著強大的引領作用,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和共產黨的建設,推動著整個世界的巨變,極大影響和改變著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展示了科學理論的強大魅力。這一切有力證明:馬克思主義思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引領和指導全世界勞苦大眾擺脫悲慘命運的有力武器,是實現人類社會全面發(fā)展的最好行動指南。
(二)不斷創(chuàng)新是確保馬克思主義思想具有永久引領力的關鍵所在。自馬克思創(chuàng)立到今天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馬克思主義思想經歷了三次大的歷史飛躍,從列寧提出的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帝國主義統治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和一國實現,到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如何在貧窮落后國家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再到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每一次飛躍都極大地改變了歷史進程,都取得了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展現了思想創(chuàng)新的永恒魅力。正如列寧指出的:“我們并不苛求馬克思或馬克思主義者知道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的一切具體情況。這是癡想。我們只知道這條道路的方向,我們只知道引導走這條道路的是什么樣的階級力量;至于在實踐中具體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萬人開始行動以后由千百萬人的經驗來表明?!雹邸读袑幦罚ǖ谌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頁。特別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展現的蓬勃生機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立,接續(xù)了高舉理論創(chuàng)新的大旗,再次證明了真理的力量,更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三)忽視、放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領必然引發(fā)嚴重后果。歷史不堪回首,歷史警示未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20世紀末,創(chuàng)建70多年的蘇共卻在一夜之間轟然倒下,進而引發(fā)一系列國際連鎖反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忽視意識形態(tài),淡化理論武裝,甚至部分黨員干部“完全西化”,別有動機,倡導所謂“新思維”改革,推行所謂“民主”、“公開”,放棄和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從而導致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乘虛而入,并逐漸占領陣地,致使人民大眾思想混亂、信仰缺失,最終釀成歷史悲劇。歷史再一次證明:什么時候離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領,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就會削弱,黨的組織就會渙散甚至土崩瓦解,黨就可能被歷史所淘汰。但我們相信,只要重塑馬克思主義信仰,世界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在艱難的探索過程中一定會“正在緩慢而持續(xù)地向前發(fā)展”①《列寧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307頁。。
黨的歷史一再證明,黨的斗爭、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思想的斗爭、發(fā)展史。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都必須依靠科學思想的正確引領。思想建設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與挫折,只要緊緊抓住思想引領力建設這一靈魂,就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充分動員各方力量,把各項事業(yè)推向勝利的彼岸。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展現出思想引領力的巨大力量。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是我國近代以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盡管當時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1年7月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指出: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性質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任務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qū)分消除、階級斗爭結束、社會的階級區(qū)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等。這完全不同于當時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救國主張,完全區(qū)別于舊的革命形式,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革命道路。1922年7月舉行的黨的二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在當時的中國引發(fā)了極大轟動,廣大熱血青年紛紛向黨靠攏。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旗幟,動員、引領社會各界力量,盡管當時力量弱小,但由于思想引領力的強大,在舊中國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巨浪,領導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也隨之壯大,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巨大威力和持久生命力。
(二)始終緊抓思想引領力建設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自革命開始不但一刻沒有放松、停止過,而且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變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解決新的問題和矛盾。面對“八一”南昌起義后和井岡山時期,紅軍內部出現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黨及時召開了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和政治建軍的原則,開創(chuàng)了新型人民軍隊;到達延安后,面對全面抗日的任務和黨內存在的黨風、學風和文風問題,黨及時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徹底解決了遵義會議以來黨內存在的思想、組織等問題,為最終奪取抗戰(zhàn)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為奪取全國最后勝利,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強調“兩個務必”,走好了“進京趕考”的第一步。新中國成立后,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強化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全社會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圍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四個自信”不斷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逐步形成并深入人心,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創(chuàng)新力和服務力極大增強,黨正以踏實的步伐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偉大歷史。每一次重大歷史關口的突破,每一次偉大歷史轉折的開啟,都是始終緊抓思想引領力這一靈魂,不斷引發(fā)思想解放、不斷激發(fā)活力的過程。
(三)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是確保黨的先進性的根本保證。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思想因時代而興,理論為國家而強,思想源于實踐,又指導推動實踐。任何時候必須始終高舉思想建黨、興黨的偉大旗幟,不斷強化科學理論武裝,牢牢抓緊思想引領這一靈魂。什么時候抓牢了,我們的事業(yè)就會興旺發(fā)達,什么時候松手了,我們的事業(yè)就會遇到困難與挫折,甚至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思想引領力是黨增強自身免疫力、永葆肌體健康、不斷凈化政治生態(tài)的靈丹妙藥,是確保黨實現目標、贏得群眾支持信任、迸發(fā)群眾無窮活力的關鍵所在,是應對“四大考驗”化解“四種危險”的制勝法寶。持續(xù)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創(chuàng)新,是永葆黨的生命力和先進性的唯一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持續(xù)提升,以及在改革發(fā)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使黨的思想建設面臨著許多新任務、新課題。
(一)意識形態(tài)面臨新問題。意識形態(tài)是事關黨和國家核心利益、國家安全、重大戰(zhàn)略實施的重大問題,并對一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有重要影響。自黨成立以來,意識形態(tài)爭奪戰(zhàn)就從來也沒有停息過。近幾年來各種錯誤思潮又沉渣泛起,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面臨著極大挑戰(zhàn),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必須引起高度關注。歷史虛無主義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觀察歷史,虛化事實,杜撰歷史,以歷史碎片編造歷史進程;甚至打著還原歷史真相、揭露歷史內幕為幌子,杜撰歷史故事、歪曲歷史事件、戲說歷史人物、顛倒歷史黑白,制造歷史迷霧,懷疑一切,甚至制造集體歷史失憶。在傳播途徑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充分發(fā)揮新興媒體作用,廣泛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以及視頻網站等進行傳播,且傳播內容碎片化、娛樂化明顯,充分發(fā)揮“眼球效應”,引發(fā)不同群體的關注,對普通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危害極大。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就是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黨的領袖、否定黨的指導思想、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我們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使我們特別是年輕人忘記自己的歷史,否定今天的成就,淡化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削弱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瓦解多年來所形成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沖擊主流意識形態(tài),最終達到引發(fā)思想混亂、理想信念淡化、價值偏向、行為失范的目的。習近平同志嚴厲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雹倭暯剑骸对谥袊穆撌蟆⒅袊鲄f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年11月30日。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雹诹暯剑骸稕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二)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發(fā)生新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應該看到,在新的時代,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都是事關人民利益、群眾反映強烈和十分關注的問題。一方面,人民群眾對民主、正義、公平、環(huán)保、安全、文化、教育等訴求日益增強,差異化、多樣化現象突出,追求個性化生活的愿望迫切。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下行造成陣痛不可避免。同時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最終沒有形成,在許多領域、許多地區(qū)還存在著與新時代要求極不適應的地方,廣大人民群眾還不滿意不理解,甚至存在僥幸、抵觸和逆反心理。加之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的個性化、多元化、雜糅化、差異化、功利化不斷增強,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碰撞突出,各種社會關系在不斷進行重構,各種人格異化、行為異常時有發(fā)生,社會矛盾處于易發(fā)、多發(fā)期。特別是全面改革處于攻堅期、深水區(qū),勢必要打破利益藩籬,進行利益格局深度調整,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勢必會造成社會矛盾和沖突,人們思想分化問題突出,思想統一難度加大,這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特別是思想建設新的課題。
(三)“中國崛起”面臨新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綜合國力取得長足進步,“中國制造”異軍突起,“科技強軍”一日千里,“文化強國”全面開花,“一帶一路”如日中天,“共享發(fā)展”享譽全球;“中國力量”、“中國影響”、“中國舞臺”開始形成;“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經驗”達成廣泛國際共識;“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得到世界各國高度贊譽;“人類共同體”倡議寫入聯合國憲章,中國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fā)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①《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新華網,2014年3月28日。然而,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卻坐立不安,如坐針氈,認為是對其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挑戰(zhàn)、對現存國際秩序的挑戰(zhàn),對中國充滿了偏見、歧視和敵視,不遺余力地抹黑中國、污蔑中國、打壓中國,甚至評頭品足、借題發(fā)揮、毫無底線地大肆渲染、編造“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環(huán)境威脅論”、“中國霸權論”、“中國滲透論”等謊言,到處煽風點火,制造事端。同時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一直沒有改變,借機插手國內事務,指手畫腳,橫加指責,蓄意制造各種矛盾和沖突,唯恐天下不亂,激發(fā)民眾不滿情緒,引發(fā)思想混亂,妄圖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阻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的認可和影響。因此,如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練就“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戰(zhàn)略定力,培養(yǎng)“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從容心態(tài),團結一致,專注自己的事情,是面臨的又一個時代課題。
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激濁揚清、扶正祛邪。
(一)重塑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的根本
信仰是人的最高精神追求,指導人的行為的最高準則,也是一個黨安身立命的根本,動員全社會力量的根本保證。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經久不衰,足以證明其強大生命力?!皩︸R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①《習近平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5頁。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的廣大共產黨員正是有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才能夠在革命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與挫折,都義無反顧,甚至犧牲生命,最終帶來了革命的勝利。而到了社會價值多元化的今天,馬克思主義信仰卻屢屢遭受危機,人民群眾思想分化不斷加速,多元思想乘虛而入,黨的形象和威信不斷受到挑戰(zhàn),黨員理想信念逐漸淡化。因此,新時代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必須重塑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的治本之策。
1.要牢牢占據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制高點,緊緊把握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話語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興媒體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展、鋪天蓋地,事事引發(fā)社會圍觀,人人成為事件主角,各種獵奇、各種表態(tài)、各種情緒、各種評判接二連三、五花八門,互聯網已然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而我們傳統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方式單一、單調,在紛繁蕪雜的新興媒體面前有點力不從心、應接不暇,導致反應緩慢,跟進不及時。在一些事關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上發(fā)聲不及時、表態(tài)不充分,造成了一些被動局面。新涌現的陣地不能完全掌控、占領,傳統陣地面臨著挑戰(zhàn)、甚至丟失的危險,各種非主流思想到處泛濫。因此,意識形態(tài)要適應新時代的思想傳播規(guī)律,多點發(fā)力,及時、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進學校、進課堂、進企業(yè)、進車間、進農村、進田間,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創(chuàng)新活化宣傳方式,充分發(fā)揮新媒體作用,努力做到全程無縫、形式多樣、喜聞樂見、入腦入心。要不斷加強陣地建設,并發(fā)揮主導作用,做到關鍵時候及時反映、快速跟進、有效應對,做到不失責、不失察、不失向、不失聲、不失守。要不斷繁榮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軟實力建設,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好中國精神、傳播好中國聲音。
2.要傳承“紅色基因”,防止“基因變異”。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抗日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大慶精神、大寨精神、抗洪精神、奧運精神、航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黨魂,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成就偉大事業(yè)的“紅色基因密碼”,是回擊“歷史虛無主義”最有利的武器。革命理想高于天,黨員干部如果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在實踐中,必然會導致思想“總開關”松動、失效,出現思想的“跑冒滴漏”,甚至出現“滑坡”、“塌方”,精神上出現萎靡不振,行為上各種出軌、越界就在所難免,甚至會發(fā)生“基因突變”。因此,要始終加強共產黨員自我修養(yǎng),不斷增強黨性,補足“精神之鈣”,強化自身免疫力,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把“紅色基因”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3.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今天我們處于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在面臨多元價值沖突中,如何選擇合理的價值“準星”,幫助引領每個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沖突中健康共生,并發(fā)揮引領作用,是新時代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同志在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時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歸依。”②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5年10月14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其核心和靈魂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因此,要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頻共振、相得益彰,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為人們最高的價值理念和信仰,這從根本上講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反之,淡化和否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淡化和否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是新時代的一個重大命題。
(二)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凝心聚力,是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的關鍵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雹诹暯剑骸对谡軐W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年5月18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于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的偉大時代,并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走向輝煌。
1.不斷強化理論武裝。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行動展現理論的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形勢下推進“四個偉大”,實現新發(fā)展、新跨越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這一主題,并以其為最高遵循,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圍繞“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抓牢根基,掌握方法,在學懂、悟透的基礎上,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智慧轉化成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力量。
2.努力增強“四個自信”。增強“四個自信”是當前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的首要問題?!八膫€自信”是改革開放以來黨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和最偉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原則和基本遵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八膫€自信”是事關政治站位、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的重大問題。對每一名共產黨員而言,就是在實踐中相信、支持和擁護“四個自信”,自覺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為,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堅決與不良言論和思潮作斗爭。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強化理想信念,把個人事業(yè)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征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3.自覺踐行“四個意識”。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是新時代加強思想引領力的必然要求,是檢驗思想是否統一的根本標準。增強政治意識,就是要做到對黨忠誠,自覺把黨的指導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把黨的目標與個人目標統一起來;增強大局意識,就是要做到從大局出發(fā),敢于擔當、敢于作為,把個人事業(yè)融入黨的事業(yè)中去;增強核心意識,就是要明確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增強看齊意識,就是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增強思想的統一性和行動的一致性。要讓“四個意識”始終成為引領價值的標桿,指導行為的準則,檢驗統一思想的“試金石”。
(三)持之以恒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是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的根本保證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新時代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是增強黨思想引領力建設的重要載體,黨的先進性是黨的思想引領力的重要保證?!捌ぶ淮?,毛將焉附”,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黨遲早會失去執(zhí)政資格,思想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1. 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首先通過帶領人民革命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而后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當前最大的政治,是確保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如果忽視黨的領導甚至是削弱黨的領導,必然導致中國一盤散沙,甚至四分五裂。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建設歸根到底還是依靠黨中央的核心領導地位,依靠黨中央的舉旗定向、掌舵領航,這是確保思想引領力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證,任何動搖黨的領導的言行必須堅決抵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不斷發(fā)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作用,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擁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根本前提。
2.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作風就是形象,作風能檢驗一個黨的純潔度和先進度,檢驗人民群眾的支持度和擁護度。黨風正,則心氣順,黨就有權威,人民群眾就愿意跟黨走;黨風不正,則人心亂,黨的權威就受到挑戰(zhàn)。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雹倭暯剑骸对邳h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講話》,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3年6月18日。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都證明,什么時候我們黨自身堅強有力,什么時候黨和人民事業(yè)就能無往而不勝。“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名黨員是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是一個堡壘,黨的形象無關大小,小事不小,“凡事起于微漸”,必須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抓好作風建設。凡是如此,我們的黨才能始終在人民當中保持良好的形象,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擁護,才能具有強大的引領力和號召力。
3.持續(xù)開展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永無止境,理論跟不上實踐發(fā)展,理論就會僵化,就會失去活力和吸引力,我們黨每取得一次重大成就,都離不開理論創(chuàng)新。面對新時代的中國,我們的機遇前所未有、我們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要始終扛起理論創(chuàng)新的大旗,不斷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和外在活力,讓創(chuàng)新的理論賦予豐厚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有效應對新常態(tài)、新任務、新挑戰(zhàn)。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黨的思想始終與時俱進,才能永葆黨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永遠充滿青春活力,帶領全國人民去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