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要:針對于《散步》這篇課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忽視多媒體的作用”等問題,提出了“以讀代悟,自主探究”“溫馨導入,讓心與心之間撞擊火花”“抓住重點,學會突破——關鍵詞的落實”“自主學習,啟發(fā)誘導”“傳授孝道,體會人間真情”等主張。
關鍵詞:散步;教學設計;主體性;課程標準
教學設計是指教學指導者和教師依據教育理論、教育藝術原理,為了達到某階段教學目標,根據受教育者的認知結構,對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設計[1]。
一、當前《散步》的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許多老師普遍以講授知識點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記下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的事例非常少,許多引導語的提法也不是很合理的,增加了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難度。
二是忽視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新課標對學生應該達到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規(guī)定[2]。許多老師在《散步》教學設計中,一味強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對知識和技能置之不理。
三是忽視多媒體的作用?!渡⒉健肥瞧楦胸S富的課文。課程中,老師普遍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變得死板和單調了。
二、《散步》教學設計的幾點主張
(一)以讀代悟,自主探究
《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教學中要以讀代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讀起來,還課堂朗朗的讀書聲,同時又以速讀(初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品味課文,探究發(fā)現(xiàn))——拓展,延伸——小結。設計如此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希望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學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品味、研究課文——自我反思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有語言美,又有情感美音樂美的氛圍,使整堂課充滿了詩情畫意,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下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并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這是《散步》學習過程中的理應重點把握的。
(二)溫馨導入,讓心與心之間撞擊火花
在《散步》在導入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創(chuàng)設情境,使用公益廣告的直觀畫面——一種溫馨的畫面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在一種溫馨和美好的氣氛,使學生在心靈中產生對愛的獨特的理解,建立起文本與學生生活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從而縮短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文本是來自生活的,這樣既奠定了文本學習的感情基調,也為下面課文的理解鋪好了道路,搭起了平臺。
(三)抓住重點,學會突破——關鍵詞的落實
《散步》這篇散文在給我們傳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德——孝道的同時,也將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觀念和一種責任意識納入到文本中,把握并理解、體會這兩點,是學習本篇課文的重難點和關鍵所在。為了落實這些思想,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去挖掘文章的關鍵詞的[3]:
老師:你讀的很好,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很形象地寫出了當時兒子的心情以及原因,你現(xiàn)在找找?
學生:委屈。
老師:課文中對委屈專門做了一個解釋,同學們現(xiàn)在看看下文的一個注釋,一起讀一下。
學生:受到不應有的職責和待遇,心里難過。這里是指兒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老師:為什么要讓兒子受委屈呢?難道他不疼愛自己的兒子嗎?
學生:因為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并且隨時都有可能離開我,這在前文是有交代的,“我的母親又熬過一個嚴冬”。
……
學生:文章第二段有一個字“熬”用得很好,它體現(xiàn)了母親的身體不好,也為后文做了一定的鋪墊。
老師:你能從一個字上來讀出文章的精髓,很有欣賞的眼光,很好!
(四)自主學習,啟發(fā)誘導
對于《散步》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查資料或者小組之間相互討論的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這就是學習課文的一個目的所在。同時,課文的學習,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感覺它們與生活是很近的距離,讓學生們學會思考觀察,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五)傳授孝道,體會人間真情
《散步》這篇課文,我們到處到可以看到“孝”的影子。因而在教學時,將“孝”揉進講課的過程中[4],例如,當選擇走大路和走小路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作者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的意愿,這樣,學生在學習文本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悟出了“孝”的內涵,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的思想,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德育的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主編,周慶元著.語文教學設計論[M].南寧:廣西 教育出版社,1996.
[2]張昕,任奕奕.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3]王嘉毅.課程與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李微.<散步>課堂教學案例[J].教研天地,2007,07.
(作者單位:廣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