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從小目睹過父母家暴的女性,絕大多數(sh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而童年創(chuàng)傷的嚴重性,遠超人們的想象。所以,才會出現(xiàn)雖然人長大了,可還是遲遲走不出創(chuàng)傷的陰影。陰影總是如影相隨,暗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當事人的情緒、行為、人際和親密關系。如常見的缺乏安全感、恐懼(恐怖癥)、焦慮、抑郁、憤怒、膽小,學業(yè)工作受挫,不能發(fā)揮出潛能;對人缺乏信任感,以致無法交到真心的朋友;雖然渴望愛情和親密關系,卻止步不前或不由自主地抗拒、破壞關系以及恐懼婚姻等。
為什么早年創(chuàng)傷會對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因為嬰兒是極其脆弱的、沒有任何獨立生存的能力,她必須完全依賴和仰仗父母才能存活下去,她的認知、視野、邏輯推理也是非常狹窄、有限和直接的,不夸張地說,父母的一舉一動在嬰兒眼里和心里,都關乎著她的生死存亡。因此,父母之間的家暴對嬰兒來說不只是疾風驟雨那么簡單,而是殘酷可怕的戰(zhàn)爭,身處戰(zhàn)場的她隨時可能被殃及并隨之灰飛煙滅。
這種害怕、驚恐或表現(xiàn)為退縮、憤怒,或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中。不僅如此,孩子的大腦還會依此建構和組織她的神經(jīng)回路和反應系統(tǒng)。不難理解,孩子越是早期看到父母家暴,就越被傷得嚴重,也越難恢復。如果父母(主要是媽媽)在被家暴之余,尚能夠騰出一部分精力和愛來關愛孩子,在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告訴她這是大人之間的事情,與她無關等,孩子在驚嚇之余,還能得到一些關愛與撫慰,那么情況會好些。
不幸的是,許多被家暴的媽媽軟弱無力,不僅不能保護自己,也無力保護孩子,甚至有的會遷怒于孩子。例如,有些因生了女兒被重男輕女丈夫毆打的女性,或憎恨孩子,或轉而向孩子去傾訴、求助,這些舉動則會造成加倍的創(chuàng)傷和極其嚴重的后果。
對于創(chuàng)傷的治療,一方面,我們堅信人有自愈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擴展、閱歷的增加,有些女性能夠逐漸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成熟的方式,來看待和解釋童年經(jīng)歷;同時,有意識嘗試不同的、適應性更好的人際交往模式,慢慢、自行修正早年的創(chuàng)傷體驗。但是,能夠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進行修復的人很少,它要求當事人具備相當高的心智水平。
另一方面,早年神經(jīng)回路和反應模式深入骨髓,要想改變是極其困難的,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傷受害者無法一個人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他人的幫助。有時,還需要運氣來幫忙。
一個女孩的真實經(jīng)歷:小時候,她的父母天天吵架,爸爸時不時打媽媽,她很害怕回家。后來,她上了一所寄宿學校,終于離開她可怕的家。學校、老師、同學讓她第一次體驗并享受到平和的環(huán)境和氛圍。盡管她羞怯、退縮,可還是交到了好朋友。有一次,她的好友邀請她去家里玩兒。她見到了好友的父母,他們笑瞇瞇地和她打招呼,然后一起去廚房為他們準備晚餐,在客廳玩兒的她,時不時能聽到好友的父母之間柔和的低語和輕笑,整個家彌漫著迷人、甜蜜的溫馨味道。在別人家可能是尋常的一幕,卻讓女孩震驚了,原來,夫妻、父母還可以是這個樣子!她的世界打開了嶄新的一扇門。她在心中鐫刻著這一幕,發(fā)誓要成為這樣的人。通過好友和好友父母,她找到了榜樣,這些好的關系和體驗幫助她打開心扉、懂得信任他人,走出陰影。成年之后,她建立了很好的家庭,她說她一輩子感恩當年的好友和她的父母。
由女孩的例子推論,創(chuàng)傷需要在情感和關系中得以修復,好的朋友、好的愛人提供好的心理環(huán)境,有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出陰影。當不具備這種條件時,比如許多遭受創(chuàng)傷的人無法建立好的關系,就需要尋求專業(yè)幫助,在心理咨詢中重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