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逢源 韋敏峰
(1 九江市潯陽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西 九江 332000;2 九江市解放軍一七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糖尿病腎病(DN)為一種常見的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并發(fā)癥,是由糖尿病代謝異常引起的腎小球硬化造成的,如未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發(fā)生持續(xù)性蛋白尿則病情不可逆轉(zhuǎn),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文獻報道,隨著糖尿病發(fā)病人群的不斷增多,DN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主要原因[1]。因此,DN的早期防治對糖尿病患者極為重要。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DN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指標,其效果優(yōu)于單用中藥或西藥[2]。本研究針對氣陰兩虛型DN患者采用參芪地黃湯加減治療,探討其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和腎功能的影響,為該療法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基礎(chǔ),以進一步指導臨床治療?,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氣陰兩虛型DN患者116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8例。研究組中男34例,女24例;年齡42~82(58.8±4.2) 歲;病程1.4~18 (9.6±2.3) 年;Mogensen分期:Ⅲ期30例,Ⅳ期28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18例;年齡43~84 (59.4±5.7) 歲;病程1.8~17 (9.8±1.9) 年;Mogensen分期:Ⅲ期42例,IV期16例。2組患者符合DN的西醫(yī)診斷標準,Mogensen分期標準為Ⅲ、Ⅳ期;中醫(yī)診斷屬消渴病腎病,中醫(yī)證候符合氣陰兩虛型;排除原發(fā)性或其他繼發(fā)性腎病,合并其他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近1月內(nèi)發(fā)生酮癥、高滲性昏迷、活動性潰瘍及嚴重感染者。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優(yōu)質(zhì)低蛋白低鹽飲食、適當運動、胰島素控制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參芪地黃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生黃芪30 g,黨參30 g,丹參30 g,金櫻子20 g,芡實20 g,茯苓20 g,牛膝15 g,生山藥12 g,生地黃12 g,當歸12 g,川芎12 g,澤瀉12 g,山萸肉12 g,牡丹皮10 g。以上藥物由醫(yī)院煎藥房統(tǒng)一煎成250 mL袋裝劑,1劑/d,分早晚服用。2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并于治療前后進行血液流變學及腎功能檢測。
1.3觀察指標(1) 中醫(yī)證候積分。(2) 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降低>50%;有效: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改善,UAER降低20%~50%;無效: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UAER降低<20%。(3)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檢測儀器采用BT-300A全自動血液流變測試儀。(4) 腎功能指標:包括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UAER檢測采用Qui Read 101散射比濁法,Scr、BUN檢測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分別為(28.63±7.29) 分、(17.04±4.78) 分,對照組治療前后分別為(28.96±8.05) 分、(22.24±4.78) 分;2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組降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1.38%,高于對照組72.4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均顯著改善(P<0.05),其中研究組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ā纒)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研究組 58 治療前 10.54±0.42 4.61±0.28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0.60±0.18治療后 7.02±0.27 3.15±0.25 1.26±0.22 0.98±0.04對照組 58 治療前 10.63±0.36 4.58±0.37 2.37±0.38 0.63±0.14治療后 8.82±0.47 4.35±0.23 1.64±0.19 0.95±0.05全血黏度(mPa·s)低切 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2.42±0.45
2.4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腎功能指標UAER、Scr、BUN均顯著改善(P<0.05),其中研究組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ā纒)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UAER(μg/min)研究組 58 治療前 56.45±28.53 Scr(μmol/L) BUN(mmol/L)125.92±43.86 60.32±8.54治療后 22.26±15.48 92.17±30.85 92.62±10.87對照組 58 治療前 55.64±27.19 6.04±3.57 61.24±9.18治療后 38.79±20.57 4.82±1.23 73.54±9.35
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三消”等范疇,DN在消渴病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屬“腎消”“虛勞”“水腫”等范疇[3]。其內(nèi)因主要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及房勞過度等,外因主要為外感六淫[4]。本研究主要討論Ⅲ、Ⅳ期DN,其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位以腎為主,氣陰兩虛為其本,瘀血、濕濁為其標[5]。氣虛則血運無力,陰虛則血行艱澀,氣陰兩虛則固攝無權(quán)、氣化不能,導致瘀血阻滯,邪毒在腎絡(luò)內(nèi)瘀積,加重消渴病[6]。因此,該病治療以滋陰益氣,活血化濁為主。
本研究中針對氣陰兩虛型DN采用參芪地黃湯治療,方中生地黃、山萸肉、生山藥、牡丹皮、澤瀉和茯苓可滋腎養(yǎng)陰,兼益肝血、補脾陰、瀉腎濁;黨參、黃芪可健脾益氣,升津止渴;川芎、丹參、當歸可活血化瘀;芡實、金櫻子可減少尿蛋白的排泄,截流固源。諸藥合用,標本兼顧、主次分明,具固腎滋陰、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之功效[7]。研究證實,常規(guī)治療結(jié)合參芪地黃湯治療DN療效較好,能有效減輕腎損害,改善腎功能[8]。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臨床療效、腎功能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血液流變學的異常是DN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9]。DN患者存在血黏度增加、紅細胞聚集性增加和變形能力下降、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等,導致體內(nèi)微血管病變,加重腎損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芪地黃湯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參芪地黃湯加減治療DN(氣陰兩虛型)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血液流變學和腎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