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志
家在福建省福清市的王女士,防病意識很強,一天她早晨穿衣服時,無意中手觸左側乳房上方有別扭的感覺,但是摸不到腫塊,她腦海里立即浮現“乳腺癌”三個字,于是馬上去腫瘤醫(yī)院。她在醫(yī)院精準防癌篩查門診檢查,初步診斷為乳腺癌癌前病變。幸虧發(fā)現得早,陳女士獲得了手術機會。對此,專家提醒說,做好乳房疾病健康管理,將乳腺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關鍵在于提前預防和篩查。
1.基因缺陷可抽血檢測。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發(fā)布的中國最新癌癥數據顯示,全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在所有腫瘤中,遺傳性腫瘤綜合征所占比例為5%~10%。乳腺癌發(fā)病受多因素影響,其中遺傳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大概有15%到20%的乳腺癌病人是有家族史的。
癌癥本身并不會遺傳,但癌癥的易感基因卻是可以遺傳的。在同等刺激條件下,乳腺癌易感基因攜帶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癌。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罹患乳腺癌的平均概率是65%。“每個人的基因都分別來自父母的兩個拷貝,如果從父母那里遺傳了一個癌癥易感基因,患癌易感性就會比沒有癌癥易感基因的人更高?!睂<曳治龇Q。
2.發(fā)現有基因缺陷更應警惕。現階段,基因檢測已成為臨床疾病診斷、靶向治療的重要技術。但是,發(fā)現基因缺陷和一些難以改變的獲得性因素,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fā)生癌癥,被查出攜帶有易感基因,也不必過于擔憂;相反,未發(fā)現基因缺陷也不是進了保險箱。但是既然提示有高風險,那么這些攜帶者就應更加重視體檢,今后就要特別側重于某些腫瘤方面的檢查,定期檢測——專家提醒說。
專家建議,40歲以上人群可以到腫瘤門診進行這方面的咨詢,尤其是家族中有兩人以上患乳腺癌、患癌年齡很小的近親屬,屬于有家族史傾向的高危人群,可以考慮進行精準防癌篩查。目前,只需要抽取2毫升靜脈血,通過血液標本二代測序技術,在10天左右時間,從高危人群的血液標本中,就能檢測出是否攜帶有癌癥易感基因,從而篩查患癌風險高低,或者幫助早期發(fā)現癌癥。
3.“量體裁衣”治療乳腺癌。隨著對腫瘤研究的深入,在臨床診療上“粗線條模式”的時代正在終結,腫瘤治療進入精準醫(yī)學時代,即以個體化醫(yī)療為基礎,將基因檢測、生物信息及大數據科學集成的新興醫(yī)療模式,為每個乳腺癌患者提供“量體裁衣”般的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和康復計劃,實現腫瘤早期發(fā)現、精準診斷、精準分類、精準阻斷、精準治療。腫瘤精準醫(yī)學有望提高臨床療效,幫助人們確定腫瘤患者應該選擇哪種治療、接受治療后效果如何、誰會出現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是否會復發(fā)和轉移等等,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為腫瘤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療方案,將實現治療對象從群體性的“大眾”向個體化的“小眾”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