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晨5時35分,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人民醫(yī)院ICU病房外的走廊里,王曉云伏在丈夫李洪彥的床邊泣不成聲。半小時后,按照王曉云以及全家的意愿,已處于腦死亡狀態(tài)的李洪彥將被撤除生命支持設備。之后,他將在離家3500多公里的高原接受器官獲取手術,成為西藏首位器官捐獻者。這名從黑龍江前來高原參與路橋建設的普通工人,再也回不去家鄉(xiāng)了。但王曉云相信,在遠方某位陌生人身上,丈夫短短50年的生命將會得到延續(xù)。
生命的故事
西藏南部山區(qū)中的國道560線某段改建工地,海拔4800米。這是李洪彥生前工作的地方。
當王曉云8月15日凌晨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土地時,距李洪彥突發(fā)腦出血已近30個小時。病床上,5個月前才與自己揮別的丈夫已深度昏迷,只能靠器械維持生命體征。據工友講,李洪彥發(fā)病時一側身體已僵硬,另一側的手臂在敲床求救。醫(yī)生說,治愈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悲痛過后,王曉云把女兒李嘉欣叫來,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如果你爸再也醒不來,把他的器官捐了吧?!?/p>
手術專家團隊成員姚自勤拿到王曉云母女簽署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時也有些吃驚。他是中科大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器官獲取組織(OPO)主任,此前經手的幾十例器官捐獻中,很多家屬都是在動員后才同意捐獻的;而心臟等重要臟器,大多數人出于傳統(tǒng)觀念都會為捐獻者保留。
但王曉云母女二人卻在心、肺、肝、腎、胰腺、小腸、眼球等選項上都劃了勾——能救人的,全捐了?!拔覜]多的想法,就想用他的器官幫更多的人?!?2日清晨6時,王曉云在手術室外向里望著,“他是個好人,會同意我的?!?/p>
生命的接力
22日晨6時39分,李洪彥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緊接著,手術團隊進入手術室。7時20分,器官離體。8時50分,裝有李洪彥腎臟、肝臟、角膜和視網膜的轉運箱被運往拉薩貢嘎機場。
守在手術室外的王曉云抱著女兒淚如泉涌?!案改敢恢苯逃乙屏?。他們很偉大!”李嘉欣說,自己一直有簽器官捐獻協(xié)議書的想法,但并沒有和家里溝通過。母親的決定讓她感到意外,但也驕傲。
這個決定也引發(fā)了更多改變。由于西藏沒有器官捐獻的先例,李洪彥家屬提出捐獻請求后,山南市特向對口支援省份安徽省申請技術援助。安徽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啟動捐獻程序,向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申請后獲批。在安徽紅十字會協(xié)調員的見證下,西藏第一份《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簽署完成,第一場為器官捐獻者舉行的告別儀式在手術前舉行。在安徽、云南兩省專家的努力下,一場跨越5000公里的生命接力拉開帷幕。
22日下午4時30分許,從拉薩起飛的航班降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半小時后,李洪彥捐獻的一枚肝臟和一枚腎臟運抵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晚7時許,另一枚腎臟、一對角膜和視網膜經空中飛行后運抵合肥。一小時后,移植手術開始。
截至23日凌晨4時左右,兩臺腎臟和兩臺角膜移植手術分別在昆明、合肥順利完成。4名患者因李洪彥捐獻的器官獲得了新生與光明。
生命的回響
李洪彥的生命也在高原留下了回響。西藏自治區(qū)紅十字會副會長劉維新說,全國自2010年開始進行器官捐獻試點,西藏相關工作起步較晚。但僅2018年1至8月間,西藏器官捐獻志愿者新增人數已達原有登記人數一半,增長速度加快。借由這次捐獻,西藏將加快OPO協(xié)調員培訓和地方性法規(guī)制定,并為捐獻者提供相關政策保障,在全社會弘揚人道主義互助精神。劉維新表示,西藏將為器官捐獻者建立陵園和紀念墻,“李洪彥的名字將刻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