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冕
摘 要:賞識和懲戒都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人提出賞識教育,立即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一時間,賞識教育幾近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代名詞。而懲戒教育,近幾年因媒體的過度宣傳,在大家眼中就是“體罰”的代名詞。其實兩者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要教育手段,相輔相成,教師應合理運用,把握好度。
關鍵詞:懲戒教育;賞識教育;德育
賞識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犯錯的教育,它的原意是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和提醒?!鞍l(fā)現(xiàn)優(yōu)點”“欣賞優(yōu)點”是賞識教育的實施途徑。通過這一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賞識教育如春風吹遍各中小學校,一時間內(nèi),課堂中充斥著“你的回答真棒”“你的想法真有趣”“為你的勇氣鼓掌”等評價語。就連家庭教育中也常常出現(xiàn)“我家的孩子真優(yōu)秀”“我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等語言。可見,賞識不僅僅成為學校的教育形態(tài),更成為家庭的教育常態(tài),越來越多學生得到肯定和鼓勵。
一、賞識失度,適得其反
賞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但是,許多家長對學生的不足之處不以為然,以至于在平時的教育中,如果有的教師批評學生嚴厲了,則會受到來自學校和家長的質(zhì)疑:“你就看不到學生的優(yōu)點嗎?”“你不能只盯著他的缺點,學生某方面多優(yōu)秀啊!”須知學生如果沒有“自我表現(xiàn)良好”的支撐,這些贊賞就會變得唾手可得,學生的信心就會產(chǎn)生偏差變成自大。
有這樣一個例子:某班學生拿了別人的東西還拒不承認,態(tài)度惡劣。教師與家長溝通,建議進行嚴厲批評,可家長卻不同意。他們認為教師如果這樣教育會傷害到學生,要低調(diào)處理,特別還要在班里掩蓋此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他們還搬出賞識教育來說服教師,“我們要理解、寬容學生不成熟的做法,要大力宣揚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就盡量不要提了”。這樣的賞識是不是過度了呢?如果教師妥協(xié),包庇一切錯誤,后果會如何?學生私拿別人東西已錯在先,拒不承認錯在后,態(tài)度惡劣則錯上加錯。自尊心不是掩蓋錯誤就可以保護的,如此不負責任的教育,如此軟弱的教育都是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任何教育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包括賞識教育,把握好賞識的度是良性發(fā)展,但度過了,只會適得其反。假使我們只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不斷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卻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想法不進行提醒、警告,甚至視而不見,任由學生惡性發(fā)展,則會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懲戒得法,相得益彰
懲戒教育在于懲,在于戒,而非體罰或變相體罰。其以教育學生為出發(fā)點,以使學生受到教育、有所改進為目的。自古中國學堂就有戒尺一物,學生的言行不對,先生有權力戒打?qū)W生的手心。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年幼時上學因遲到,就受過這樣的懲戒,這次懲戒讓他刻骨銘心,之后他每每都早到,從此不再遲到。先生懲戒他的目的是不能遲到,目的達到了,這樣的懲戒就產(chǎn)生了良性結果。
在這里,不是說我們可以沿用這種用戒尺來懲戒學生的方法,只是說明懲戒教育運用得合理,后果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F(xiàn)代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就曾讓犯錯誤的學生寫“說明書”,讓遲到的學生唱一首歌作為懲戒。如果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和家長不及時進行教育糾正,一味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學生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很明顯,賞識教育很多時候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必須適當給予懲戒教育。自尊必須是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給予的,我們要懲戒的是學生的錯誤行為,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為自己犯的錯負責任,從而改之。
當然,我們說的懲戒,提倡的是智懲,不是照老方法進行懲戒,而是利用教育智慧使學生得到反省改過。不同的學生犯同樣的錯誤,教師是不可以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教育的。有些學生在教育批評后,可以立即改正;有些學生當時可能思想上想不開,不能直接上綱上線,這樣教育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必須等其冷靜后,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執(zhí)拗,即使批評,他也不一定認錯,對這類學生應給予合理的懲戒。例如,讓調(diào)皮、喜歡違反紀律的學生當一天班干部,讓他知道違反班級紀律對班級的影響,也讓他感受到不聽從管教是多么讓人煩惱;讓喜歡亂扔垃圾、不講衛(wèi)生的學生做一天值日生,讓他清楚打掃衛(wèi)生的辛苦,以及保持衛(wèi)生清潔的不易……教師一定要牢記,懲的最終目的就為了戒,教師應聰明地運用懲戒,達到讓學生戒掉任何不利于個人發(fā)展的行為。
寬嚴有度,是教育之法。賞識,我們以寬容之心、尊重之心、理解之心去教育;懲戒,我們則以提醒之心、責任之心去教育。寬容的對象是學生,嚴厲的對象是學生犯的錯。只有教師真心愛護、教育學生,把握好賞識的度,聰明地利用懲戒,學生才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