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華,吳 強,莊昌華
(蘇州電加工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蘇蘇州215011)
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電火花打孔在航空、航天、汽車、紡織、醫(yī)療器械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重要。由于電火花打孔的放電特性,電極在加工過程中,其端面和側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且隨著加工深度的增加損耗會越來越大,端面形狀逐漸變成半球形,導致加工出的孔會有一定的錐度(圖1)[1-2]。目前,通常要求孔的錐度越小越好,尤其在飛機發(fā)動機葉片、導彈噴射器、渦輪葉片等航空航天領域,汽車發(fā)動機噴油嘴及紡織噴絲板等民用領域,孔的錐度效果將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性能,甚至決定了產品能否正常使用。對于開放型工件的通孔加工,常用的方法是讓電極過度進給一定距離去進行錐度補償,從而一定程度上消除由電極損耗造成的錐度[3],或者可先加工預孔,再用高精度線切割割出直度較高的小孔。但是,當遇到半封閉工件時,只能依靠電火花穿孔機一次加工成形,這對設備的放電性能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可能對放電產生影響的任何因素,包括所選用的放電線。
圖1 錐孔示意圖
目前,用來做電火花放電線的導線種類主要有:BVR單芯線、音響線、同軸電纜和雙絞線等。其中,同軸電纜有以下結構特點:在中心內導體外包圍一定厚度的絕緣介質,在介質外是管狀外導體,外導體表面再用絕緣塑料保護(圖2)。它是一種非對稱傳輸線,電流的去向和回向導體軸是相互重合的。通過外層的屏蔽線,能有效隔離外界對內外正負放電線之間的干擾,從而形成一個較封閉的放電環(huán)境[4]。同時,由于同軸電纜的內外極性為包裹狀態(tài),使得在內外極性間形成了電容效應。同軸電纜內部一般通過的都是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信號電流[5],這一特點匹配電火花微孔機脈沖電源。本文通過對比同軸電纜與BVR單芯線對電火花微孔加工的影響,來分析同軸電纜的放電加工特性。
圖2 同軸電纜結構示意圖
實驗設備采用自主研發(fā)的SE-WK008六軸數控電火花微孔加工機(圖3),該設備具有如下特點:
(1)配有松下交流伺服電機控制,海德漢光柵尺/圓光柵反饋的高精度全閉環(huán) X、Y、W、A、B 軸,及細分步進電機驅動精密滾輪連續(xù)伺服進給的Z軸。
(2)具有電導率檢測控制的工作液系統(tǒng),通過對工作液的電導率檢測和控制,可保證加工實驗的穩(wěn)定性和條件一致性。
(3)具有自主研發(fā)的高頻振動排屑機構,在加工過程中可實時調節(jié)振動頻率來適應加工需求。
(4)脈沖電源脈寬/脈間范圍均為 100~1500 ns,該頻率更能體現出同軸電纜的性能。
(5)自主研發(fā)的專用數控系統(tǒng),加工過程中可實時監(jiān)測放電狀態(tài),對數字化脈沖電源參數、電極微量伺服進給進行智能自適應控制。
圖3 實驗設備
結合大多數客戶使用需求,選用直徑0.38 mm的實心黃銅電極作為實驗電極,分別使用4 mm2同軸電纜與4 mm2BVR單芯線,在2 mm厚的不銹鋼板上進行加工實驗。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不同放電線對打孔加工時間、孔出入口直徑大小、電極尖度損耗、電極長度損耗及放電波形的影響,來研究同軸電纜與BVR單芯線的放電加工特性,以期能夠得到錐度較小的微孔。
實驗中,為保證數據只體現兩種放電線對加工的影響,在分別加工時,所選的電參數完全一致。兩種放電線分別加工18個孔,每隔2個孔抽取一組加工數據,兩種放電線各抽取6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具體的打孔時間、孔的出入口直徑、電極尖度損耗、電極長度損耗及放電波形對比參數見表1。
表1 實驗條件
如圖4所示,放電線1的平均打孔時間為152.17 s,最大時間與最小時間差為11 s;放電線2的平均打孔時間為128.83 s,最大時間與最小時間差為29 s。線1需要的平均加工時間比線2的長23.34 s,但是線1的加工時間更穩(wěn)定。
圖4 不同放電線的打孔時間對比
如圖5所示,放電線1的打孔入口孔徑平均值為0.441 mm,放電線2的打孔入口孔徑平均值為0.45 mm。如圖6所示,放電線1的打孔出口孔徑平均值為0.429 mm,放電線2的打孔出口孔徑平均值為0.432 mm。
圖5 不同放電線的打孔入口孔徑對比
對比可知,放電線1加工孔的入、出口直徑差為0.012 mm,明顯小于放電線2的0.018 mm,即放電線1加工孔的錐度比放電線2的小,錐度性能提升了33%。
圖6 不同放電線的打孔出口孔徑對比
如圖7、圖8所示,測量得到放電線1加工電極在直徑為0.35 mm處的長度約為0.125 mm,而放電線2加工電極在直徑為0.35 mm處的長度約為0.68 mm。
圖7 放電線1加工的電極損耗測量
分析原因:放電線2的電極尖度損耗比放電線1的大0.555 mm,是放電線1的5倍多,所以放電線2的電極側損現象較嚴重。
由圖9可見,放電線1的電極長度損耗平均值為3.833 mm,放電線2的電極長度損耗平均值為2.988 mm。
圖9 不同放電線的打孔穿透深度對比
如圖10所示,放電線1加工的孔口狀態(tài)好于放電線2。放電線2加工的孔口有明顯的灼燒痕跡,而放電線1加工的孔口則更光滑自然。
圖11、圖12分別是兩種放電線加工時的放電波形??煽闯觯梅烹娋€2加工時,脈沖波形中有更多的微小干擾脈沖毛刺,說明使用同軸電纜的抗干擾性更強,有利于更好的放電加工。
圖10 不同放電線加工的孔口狀態(tài)對比
圖11 放電線1加工時的放電波形
圖12 放電線2加工時的放電波形
結合上述實驗結果可知,同軸電纜擁有更好的抗干擾性能,使得放電波形的無效脈沖更少、放電波形更穩(wěn)定、孔的加工質量和效果更好。在用同軸電纜放電時,主要從電極的軸向進行放電損耗(這也是加工中希望得到的結果),故電極的軸向損耗更大,需更多的長度來擊穿工件,因此加工時間也更長。但由于電極損耗情況較好,加工時間更穩(wěn)定,更有利于連續(xù)加工,加工孔的出入口孔徑更小,孔的錐度也更小。此外,電極側損嚴重,則說明連續(xù)加工時電極會從新電極逐漸變尖,使加工出的孔徑在該過程中發(fā)生由大到小的變化,孔徑離散性更大,加工的孔更不穩(wěn)定。
為了得到錐度較好的孔,在同等放電參數條件下,選用同軸電纜線有更好的放電效果,加工出的孔質量更高、錐度更小、一致性更好,電極損耗狀態(tài)也較理想,但加工效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