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蕓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老年病科, 湖北 仙桃, 433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在粥樣硬化的基礎上伴隨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冠脈血流量下降而造成的心絞痛以及缺血-再灌注損傷[1-3]。研究[4]表明,炎癥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以及進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炎癥對于斑塊的形成、斑塊從穩(wěn)定狀態(tài)變?yōu)橐讚p狀態(tài)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聯合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觀察治療后血清脂聯素(APN)、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2.7±8.7)歲,平均病程(3.3±1.4)年; 觀察組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2.5±8.5)歲,平均病程(3.5±1.5)歲。2組患者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和平均病程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① 受試對象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治指南(2011版)》; ② 患者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積極接受配合實驗直至完成; ③ 患者經皮冠脈支架成形術治療效果較好者。排除標準: ① 患者有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器質性疾病; ② 患者有他汀類過敏史或者有明顯的指征不能使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 ③ 患者有精神病史。
2組均使用硝酸酯類、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進行常規(guī)血壓控制藥物控制血壓,同時使用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進行常規(guī)抗凝治療,并給予低脂飲食。對照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d, 1次/d;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80 mg, 1次/d。2組患者均治療30 d。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抽取肘靜脈空腹血2 mL, 3 000轉/min離心10 min后收集血清,置于-70 ℃冰箱中備用。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APN、TNF-α、hs-CRP水平。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以評價治療效果,其中顯效為患者心電圖基本恢復至正常; 有效為患者治療前心電圖S-T段降低,治療后升高大于1.5 mm, 但是未能達到正常水平或者患者T波由平坦變?yōu)榇怪? 無效為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無明顯變化。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中wilcoxon秩和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 2組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下降(P<0.05), 且觀察組治療后TG、TC和LDL-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生化指標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組治療后血清APN、TNF-α和hs-CRP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APN、TNF-α和hs-CRP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7.50%, 顯著低于觀察組的83.75%(P<0.05); 觀察組治療后發(fā)作頻率和持續(xù)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研究[5]表明,炎癥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冠狀動脈斑塊的形成與炎癥有著密切的關系。炎癥的發(fā)生導致T細胞、巨噬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定向移動至冠狀動脈炎癥部位,釋放炎癥因子,進一步引起大量細胞的趨化移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斑塊的形成。研究[6-8]表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清中TNF-α、CRP以及IL-6、IL-17等細胞因子的水平含量顯著上升。炎癥在血管性疾病中是一個關鍵因素,炎癥產生的相關炎性細胞以及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慢性損傷,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者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相關疾病。阿托伐他汀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藥物,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內破功能以及促進斑塊消退的作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是從傳統(tǒng)中藥丹參中提取出來的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應激以及改善血流動力學等作用[9]。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PN、TNF-α和hs-CRP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患者療效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本研究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并與單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表明, 2組患者經過治療后,TC、TG和LDL-C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下降(P<0.05); 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 TG、TC和LDL-C均有顯著差異(P<0.05), 提示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體內血脂水平。血清中相關炎癥因子結果表明,聯合治療組患者血清中APN、TNF-α和hs-CRP與單獨使用阿托伐他汀組相比有顯著差異。APN是一種脂肪細胞因子,由脂肪細胞分泌具有抗炎和降低單核細胞的黏附能力及損傷作用并且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相關黏附因子的表達,是一個反映血管內皮損傷的指標。TNF-α和hs-CRP是目前認為與冠心病最為密切相關的炎癥因子[10]。本研究結果提示,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參ⅡA磺酸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不僅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并且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體內血管損傷水平。與單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患者相比,聯合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心絞痛的發(fā)作頻率以及發(fā)作持續(xù)時間均顯著降低(P<0.05)。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脂質指標并顯著降低患者hs-CRP和TNF-α水平,并顯著提高患者血清APN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