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魯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文化館 264000)
舞蹈是一門人體語言展現的藝術,它具備著自身獨有的藝術形式以及審美特性,在舞蹈美感展現的背后,是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寬廣的內涵,舞蹈也具備著功能多樣性的特點,和多種學科進行密切的結合,群眾舞蹈的普及,能夠讓人們更加全面的認識以及了解舞蹈,有效的提升人們舞蹈鑒賞的能力以及審美的水平,從而有效的增強人們的藝術修養(yǎng),全面的提升人們的藝術水平。不管是民間廣場上的大秧歌,還是人們文藝活動中的演出,都能夠展現群眾舞蹈,群眾舞蹈的普及,能夠讓舞蹈充滿人們的生活,并且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舞蹈具備抒情的本質屬性,舞蹈也是一種情感體現的活動。從而舞蹈生理學方面來說,人們在進行舞蹈活動時的肢體活動能夠提升人們美感的認知,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生理以及精神方面的愉悅感受,讓人們的身心都處在興奮的審美中,從而全面的釋放人們的情感,因此,群眾舞蹈具備一定的調試心理作用。人們經常進行舞蹈鍛煉,能夠讓關節(jié)、骨骼以及肌肉勻稱,從而形成健美的體型,使自身的肌肉更加富有彈性,是關節(jié)更加的靈活以及協調。舞蹈還能夠有效的改善人們的心臟功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人們的消化系統(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從而有效的提升人們感覺的靈敏度。并且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舞蹈也是一種群體性的活動,它能夠有效的增強人與人之間交往,充分的鍛煉人的社交能力。
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它具備非物質特點,這種獨特文化的傳承形式具備特殊性,一方面應該被保護,另一方面應該進行代代相傳。我國古代的專業(yè)性舞蹈現階段已經失傳,當前的古典舞蹈也是解放時期由專業(yè)的舞蹈人員依據我國傳統(tǒng)的戲曲而整理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失去了就不可能在找回。因此,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應該被傳承,被發(fā)展,而傳承與發(fā)展本身需要依賴于人,人才是文化傳播與繼承的重要載體。舞蹈文化的傳承以及發(fā)展一方面應該具備大量的專業(yè)舞蹈人員,另一方面應該具備更多的非專業(yè)人員,只有不斷的展開群眾舞蹈普及活動,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全面的認識以及了解群眾舞蹈,從而有效的增加舞蹈的隊伍,真正的實現群眾舞蹈的傳承以及發(fā)展。
現階段,我國群眾舞蹈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舞蹈過于追求專業(yè)性,舞蹈發(fā)展存在著地區(qū)之間的差異性,人們對舞蹈的認識不充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大部分的藝術舞蹈越來越重視專業(yè)化,不斷的強調舞蹈的技巧,從而使舞蹈的不斷發(fā)展給人一種不可攀附的感覺,舞蹈看起來過于唯美化,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不敢對嘗試舞蹈,在一定的程度上拉開了舞蹈與人們之間的距離。還有一些父母覺得讓孩子學習舞蹈很辛苦,并且許多孩子自身的意志力比較薄弱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舞蹈訓練,從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舞蹈的普及。
群眾舞蹈存在著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差異性,一般情況下,發(fā)達地區(qū)與發(fā)展落后地區(qū)的群眾舞蹈因為認識觀念存在著差異,所以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比較顯眼的差異,發(fā)展落后的地區(qū)可能很難看到專業(yè)性質的舞蹈演出。因此,群眾舞蹈普及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性,舞蹈專業(yè)性教學與業(yè)余教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舞蹈專業(yè)性教學引導學習人員邁入舞蹈真正的道路,舞蹈業(yè)余教學只能夠讓舞蹈學習人員失去對舞蹈的興趣與自信心。我國傳統(tǒng)舞蹈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蘊含了我國勞動人們的熱情,但是與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不相符,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現階段,依然存在著人們對舞蹈沒有充分認識的現象,許多人認為舞蹈學習沒有前途,真實覺得舞蹈會阻礙自身的發(fā)展,雖然大部分喜愛舞蹈的人,保持著舞蹈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例如,沒有發(fā)展前途等,使這些喜歡舞蹈的人也不得不放棄學習舞蹈。也是因為有著許多這樣的想法存在,人們對舞蹈的認識并不充分,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群眾舞蹈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應該對群眾舞蹈進行普及,讓人們可以正確的認識群眾舞蹈,從而有效的促進我國群眾舞蹈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要想有效的普及群眾舞蹈,就應該全面的提升人們對群眾舞蹈的認識,突出群眾舞蹈形式多樣化以及群眾性的特征。
現階段,群眾舞蹈沒有辦法進行全面的普及,是由于大多數人們無法全面的認識群眾舞蹈。因此,應該有效的提升人們對群眾舞蹈的興趣與熱情,讓他們可以充分的認識群眾舞蹈,并且在內心接受群眾舞蹈。應該定期的展開群眾舞蹈活動,讓人們可以充分的融入到舞蹈活動中,真實以及全面的感受群眾舞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轉變他們對群眾舞蹈的認識。除此之外,也可以全面的使用網絡平臺,對群眾舞蹈進行廣泛的宣傳,讓人們可以全面的了解以及認識群眾舞蹈,從而在內心中接受群眾舞蹈。
群眾舞蹈的普及與群眾舞蹈形式多樣化的凸顯息息相關,群眾舞蹈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充分的融入到群眾里面,因此,群眾舞蹈應該貼合人們的實際生活,與人們的審美需求相符合,并且與人們的實際需求進行結合,從而對群眾舞蹈進行多樣性的轉變,使其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特殊的群眾性特征,使其充滿人們生活的氣息。例如,民間傳統(tǒng)舞蹈一般都具備非常濃厚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及傳統(tǒng)特色,而校園舞蹈所重視的是校園文化發(fā)展的開放性特征,保持著多樣性的發(fā)展,與此同時,有效的加強課堂教學與舞蹈之間的相互結合,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企業(yè)中的舞蹈和軍隊中的舞蹈也都具備著他們獨特的追求與特征?,F階段,群眾舞蹈不斷發(fā)展所展現出來的便是廣場舞,廣場舞是多種舞蹈的有機結合,它涵蓋了傳統(tǒng)舞蹈中的經典元素,并且編舞也充滿了多樣性的特征,沒有系統(tǒng)性的編排形式,但是卻被人們所接受,人們會利用自己業(yè)余的時間在廣場進行聚集表演。現階段,廣場舞已經變成了參與人數最多的群眾性舞蹈,其覆蓋面比較廣,并且具備非常大的影響力。
群眾舞蹈的普及與群眾舞蹈群眾性的特征無法分離,與此同時,還應該和專業(yè)性質的舞蹈進行區(qū)分,經過了解以及調查的形式選擇人們喜歡的方式,盡量選擇可以讓人們普遍接受的舞蹈形式,重視人們參與舞蹈活動的廣泛性,與此同時,創(chuàng)造出更多舞蹈展現的表演平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舞蹈愛好人員充分的投入其中,并且在舞蹈中享受樂趣,從而增強自身熱愛舞蹈。但是應該被重視是群眾舞蹈的普及,不能夠遵循專業(yè)性質舞蹈的標準進行要求,例如,在人們學習群眾舞蹈的過程中,不應該過于重視舞蹈的技巧性。群眾舞蹈不一定是專業(yè)性質的,因此,在群眾舞蹈普及的過程中應該進行重視,應該追求群眾舞蹈方式的生動性以及新穎性,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滲入民族元素,這樣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從而有效的增加群眾舞蹈普及的范圍。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群眾舞蹈普及活動的開展存在著很大的難度,舞蹈過于追求專業(yè)性、舞蹈的發(fā)展存在著差異性以及人們對舞蹈的認識并不充分等,使群眾舞蹈無法被普及,因此,要想改善這種現狀,就應該提升人們對群眾舞蹈的認識,突出群眾舞蹈形式多樣化以及群眾性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對群眾舞蹈進行普及。
參考文獻:
[1]孫一馨.加強我國群眾舞蹈藝術開展水平的方法研究[J].知識經濟,2014(15).
[2]杜民.淺析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廣場舞蹈[J].大眾文藝,2014(17).
[3]游潔.論拓展我國群眾舞蹈文化普及活動[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9).
[4]蒙麗.試論全民藝術普及——群眾文化舞蹈的普及和開展[J].大眾文藝,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