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宏
華章溢彩
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
蘇 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品讀
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后再遷移汝州時寫的。上闋,詩人用素描的手法,給我們描畫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動感的水墨畫似的景色:冬盡春萌,早上,細(xì)雨斜風(fēng),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jìn)入淮河后逐漸變得渾黃迷漫迤邐向前。下闋,抒發(fā)詩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時分,在山莊農(nóng)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p>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全詩的“詩眼”,給人無盡的思索玩味。何謂“清歡”?遠(yuǎn)離喧囂的城市,遠(yuǎn)離官場的爭斗,忘卻名利欲望,走進(jìn)山林,感受農(nóng)家樸素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扒鍤g”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無可否認(rèn),蘇軾的“清歡”論有一定的局限性,隱含著他經(jīng)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后,產(chǎn)生的一種隱退的消極思想和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
素材小卡
描寫初春的詩句
晴梅朱粉艷,嫩水碧羅光。
——杜牧
風(fēng)吹新綠草牙坼,雨灑輕黃柳條濕。
——白居易
晴熏榆莢黑,春染柳梢黃。
——白居易
雪和新雨落,風(fēng)帶舊寒來。聽鳥聞歸雁,看花識早梅。
——暢諸
野樹花初發(fā),空山獨見時。
——儲嗣宗
垂楊搖絲鶯亂啼,裊裊煙光不堪翦。
——戴叔倫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杜甫
冰融大澤朝陽覺,草綠陳根夜雨知。
——方干
昨夜東風(fēng)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李白
疏影未藏千里樹,遠(yuǎn)陰微翳萬家樓。
——李山甫
微雨夜來歇,江南春色回。
——劉長卿
華章溢彩
人間有味是清歡(節(jié)選)
林清玄
生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F(xiàn)代人的歡樂,是到油煙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見天日的卡拉OK去亂唱一氣,是到胡亂搭成的鄉(xiāng)間山莊去豪飲一番,是到狹小的房間里做重復(fù)摸牌的方城之戲?為什么現(xiàn)代人反而以濁為歡、以清為苦呢?
清歡是不講究物質(zhì)條件的,它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我們擁有的物質(zhì)世界愈大,清歡就愈容易失去。
這使我想起東坡的另一首詩來: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滿城都飛著柳絮時,梨花也開了遍地,一株梨花卻從深青的柳樹間伸了出來,仿佛雪一樣的清麗,但是,人生看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幾回呢?這正是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畫家盛大士在《溪山臥游錄》中說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機(jī)智。多一分機(jī)智,即少卻一分高雅?!贝搜詷O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體會人間清歡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濁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
品讀
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空、永恒、無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遙遠(yuǎn),可是當(dāng)一個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靈鳥,也就進(jìn)入了生之秘境。作者通過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告訴我們享受清歡的意義。林清玄認(rèn)為“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可以說是清靜的歡喜,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但在現(xiàn)代繁華都市能享受這種“清歡”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生活在一片世俗的城市里,是永遠(yuǎn)找不到清歡的。當(dāng)一個人以濁為樂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那種清明的清爽的滋味,只能被世俗代替。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只會愈來愈無味了,世間也會越來越世俗,根本體會不到歡愉。這篇文章,帶給了我深深的體會,“清歡”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對平靜簡樸遠(yuǎn)離繁華的生活的一種熱愛。
素材小卡
淡泊名利的事例
莊子
相傳莊子和惠施(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報告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有這回事嗎?”惠子有點懷疑,心里很恐慌,于是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然而,卻不見莊子的行蹤。
有一天,莊子突然從容地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惠子很有禮貌地接見了這位老朋友。相互寒暄之后,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
莊子也許知道那些謠傳,于是委婉地說:“老朋友啊,您聽說過有這么一個故事嗎?”惠子迷惑不解:“什么故事?”
莊子從容道:“南方有只鳥,名叫鳳凰。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如醴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只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hù)住腐鼠,仰頭看著鳳凰,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惠子羞愧無語。
是啊,在胸懷大志的莊子眼里,宰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quán)重,名利富貴雙收的官位,不過是一只腐爛的老鼠罷了。
錢鐘書
當(dāng)代大學(xué)者錢鐘書,終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防線”,最后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鐘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上世紀(jì)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xué)特邀錢鐘書去講學(xué),每周只需錢鐘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還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鐘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fā)表以后,不僅在國內(nèi)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很多人想見他,一睹他的風(fēng)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外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想見他。錢鐘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zhí)意要見。錢鐘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一定要認(rèn)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11月錢鐘書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xué)者名人、機(jī)關(guān)團(tuán)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xué)術(shù)討論會,錢鐘書一概堅辭。
綜述
中國人對“清歡”的提倡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對弟子顏回贊不絕口:“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內(nèi)涵卻紛繁復(fù)雜。只要盡心盡力擔(dān)負(fù)起自己的責(zé)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為煩瑣之事煩惱。將自己的腳步放慢一點,放輕一點,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間原有的簡單和真純,追求精神上的愉悅,這樣的快樂是永久的快樂。提倡清歡,并不是倡導(dǎo)“窮歡”,不是要我們走進(jìn)深山老林,拒食人間煙火;崇尚清歡,也不是推崇“清閑”,不是要我們碌碌無為,得過且過。追求清歡,要不為世俗所困,不為名利所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像蘇東坡那樣,雖遭受打擊排擠,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