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飛 /杭州市檔案局
杭州市檔案局近年來編研成果
5月29日至31日,浙江省檔案局在江山市舉辦全省檔案局(館)長研修班,圍繞深化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電子化歸檔工作和檔案文化建設進修學習研討。杭州全市檔案局(館)負責人參加研修班。
研修班緊扣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聆聽了省檔案局領導和省委黨校教授的專題講座,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大陳紀念館、清漾毛澤東祖居地、中美聯(lián)手抗日紀念館等現場教學點,還實地觀摩了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最多跑一次”事項無差別受理以及衢州市檔案局“最多跑一次”行政事項電子化歸檔平臺。寧海、海寧、上虞、常山、青田等5個縣(市、區(qū))檔案局(館)分享了推進檔案文化建設的做法與經驗,可謂受益良多。
推出“微視檔”,成為全國首個檔案文化品牌,是“互聯(lián)網+社會記憶”的一種創(chuàng)新。所謂“微視檔”,即微型視頻檔案,就是將真實記錄社會實踐活動的檔案進行影像化處理,可供觀眾自行點播、下載的新型檔案載體形式。
數字檔案體驗館以全新的數字檔案查閱體驗形式,存儲海量數字檔案資源,是載錄寧海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五位一體”發(fā)展歷程的寧海記憶庫,面積達1000平方米,其創(chuàng)新檔案展覽方式,已列入國家檔案局科研項目。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開發(fā)檔案文化產品,緊扣海寧名人文化,推出高品位的檔案文化精品;緊跟城市發(fā)展軌跡,打造接地氣的“海寧記憶”文化品牌。構建協(xié)同合作機制開發(fā)檔案文化產品,與兄弟檔案館、博物館、文聯(lián)、廣播電視臺開展跨地域、跨部門合作,制作紀錄片;利用檔案資源優(yōu)勢吸引大品牌出版社合作開發(fā)精品項目。聚焦紅色文化建設,深挖民間檔案資源,拓寬檔案文化外延,豐富檔案文化內涵,開拓檔案文化宣傳陣地。
積極搶救保護上虞地域歷史文化資源,以“四個一”工程為抓手深入推進檔案文化建設?!耙惶讌矔薄渡嫌莸胤轿幕瘏矔饭?0類11冊;“一個項目”——“上虞記憶”工程項目,分“上虞記憶”展示、“上虞記憶”名錄編纂、上虞方言語音庫建檔和上虞記憶資源庫建設等四個子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額達1500萬元、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上虞印象”展廳,并于2017年9月26日正式全年向社會開放;“一個展廳”——檔案文化展廳,包含上虞印象展廳、上虞名賢名人展廳、上虞圍涂史跡陳列室、上虞黨史陳列室、書畫上虞展廳、特藏庫,面積達3500平方米,成功創(chuàng)建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省級中小學生檔案社會教育實踐基地;“一部影片”——檔案里的上虞故事,計劃甄選50件珍貴檔案,以檔案解密的形式制作50集專題紀錄片,并在上虞電視臺播放,進一步豐富檔案文化產品,擴大檔案影響面。
通過展覽平臺彰顯檔案文化魅力。主動參與中國觀賞石博覽館布展工作,推出“一二三四”特色展示內容,即“一張主題畫”展示北宋末期宋徽宗迷戀常山巧石的情景,“兩幅解說詞”講千古傳奇常山石和常山奇石創(chuàng)大業(yè),“三柜石古籍”展示常山歷史上十大名石的淵源發(fā)展,“四乘奇石展”收藏展示常山十大名石各四塊以上經典作品。深入挖掘提煉“西源麻山革命精神”,全力打造閩浙贛皖土地革命戰(zhàn)爭浙西紀念館。歷時6個多月圓滿完成投資5000萬元、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的紅色紀念館策劃方案和布展方案,有望于今年“七一”正式推出展覽。
加強檔案文化宣傳。創(chuàng)作常山縣檔案工作者之歌,被列入常山縣多臺晚會的節(jié)目單中,并成為常山縣“文化大篷車”送戲下鄉(xiāng)的表演內容。著重辦好《常山檔案文化建設??贰?/p>
通過檔案編研開發(fā)帶動檔案資源建設。立足當地特色,成功地開發(fā)出了四個系列:青田華僑檔案系列、青田方言系列、青田百名將軍系列、青田館藏書畫作品集系列,且具有可持續(xù)性。
申報檔案文化遺產,打造檔案文化品牌。其中,包括《清漾毛氏族譜》《浙江抗日軍民救護遇險盟軍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目錄。
挖掘特色檔案資源,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清漾毛氏文化成為江山旅游金名片?!爸忻缆?lián)手抗日紀念館——江山民眾營救杜立特行動飛行員事跡陳列”,增添了紅色教育的新景點。
對照省檔案局領導和5位區(qū)(縣、市)局館負責人典型發(fā)言,就檔案文化建設而言,杭州從全市整體發(fā)展情況來看,市本級以及各區(qū)、縣(市)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檔案文化精品不多,申報入選省級檔案文獻遺產目錄總量偏少,存在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一)檔案文化建設尚需更加緊貼中心服務大局。近年來,杭州市檔案局舉(承、協(xié))辦了《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杭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等檔案展覽,完成了《習近平同志在杭州》《歷史的見證——杭州抗日戰(zhàn)爭檔案史料輯錄》等項目編纂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杭州檔案部門坐擁資源優(yōu)勢和專業(yè)優(yōu)勢,在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群眾生產生活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檔案文化建設在城市國際化、擁江發(fā)展、“最多跑一次”等全市中心工作中的緊密度與市委的要求還有差距。部分區(qū)、縣(市)檔案部門受制于人員力量的嚴重不足,主要精力傾注于檔案基礎業(yè)務工作,對檔案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精準施策的針對性難以顧及。
(二)檔案文化建設尚需更加立足館藏資源打造精品之作。在研修班上交流發(fā)言的幾個單位,共同的特點是基于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開發(fā)檔案文化產品,形成了獨特的檔案文化品牌。從省檔案局(館)副局(館)長胡元潮的專題講座中得悉,全省不少綜合檔案館在檔案文化品牌建設方面亮點紛呈,成效顯著,如臺州古村落建檔、溫州商會檔案、義烏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史實陳列、龍泉晚清民國司法檔案等,相比較而言,杭州各區(qū)(縣、市)在檔案文化建設存在著明顯的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全省檔案系統(tǒng)能夠樹為標桿的典型還為數不多。
(一)善謀局,把握檔案文化建設總規(guī)劃。加強戰(zhàn)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以市委中心工作為主線,當好杭州改革發(fā)展的實踐者、見證者和記錄者,融入“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之中,做好挖掘、開發(fā)、弘揚檔案文化文章。全市檔案部門要強化陣地意識,牢記檔案工作姓黨,大力弘揚紅色檔案資源,把黨的光榮歷史和豐功偉績充分展現出來,把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大力弘揚起來;要深度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杭州的生動實踐、鮮活經驗、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主動記錄杭州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的經典案例、風云人物和重大事件;要立足當下,全方位全過程記錄下杭州沿著“八八戰(zhàn)略”指引,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和豐富而又鮮活的創(chuàng)新實踐。具體到每個檔案文化項目,都要經過前期充分的調研規(guī)劃、宏觀論證、可行性研究。如新館展廳建設,現在就要超前考慮功能布局、撰寫展陳大綱,開展展廳布置,確保在新館落成之日,檔案文化展廳同步建成。
(二)創(chuàng)品牌,打響杭州地方特色影響力。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檔案館藏資源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靠前,檔案文化建設的內容十分豐富。各地開展的名人檔案、記憶工程、歷史研究等項目,杭州都有基礎,也有實踐,比如“杭州城市記憶”工程,通過幾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論證、提升,成為宣傳杭州城市文化的名片。但相對杭州作為“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窗口”的定位來講,檔案文化品牌的數量和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區(qū)、縣(市)要結合當地特色,除了出版編研外,還要在打造檔案文化品牌方面多下功夫。
(三)深挖掘,做強檔案文化精品。近年來,杭州市檔案文化建設的項目不少,比如方言建檔,2011年來,市檔案局在上城區(qū)和建德市梅城鎮(zhèn)試點基礎上,啟動“杭州方言語音建檔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宣傳、利用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深入發(fā)揮方言效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方面,青田、海寧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青田縣連續(xù)刊印了《青田方言字選》、《青田謎語選輯》、《青田老古話》、《青田話四字詞語》深化方言建檔。《青田方言字選》這本書從青田方言里選取了700多個較為常用的單子,匯編成冊,釋義簡明扼要,以青田話舉例,加深對方言字的理解?!肚嗵镏i語選輯》,收錄了“事物謎”、“文字謎”1000多條,“故事謎語”十多則,同一個謎語在不同地區(qū),因為口音不同,謎面也不盡相同,這些均被收錄進冊。《青田老古話》記錄了青田民諺,就是人們在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不斷豐富的一種口頭語言,流傳千家萬戶,存量豐富?!肚嗵镌捤淖殖烧Z》梳理了青田話中四個字的方言詞語,這類詞通過借喻等表達形式,幽默生動,對青田話進行深度挖掘。海寧縣根據海寧方言語音采集數據,以圖片、實景、皮影等表現手段,制作的方言版《日出東方 潮起海寧》成為海寧市的宣傳片。
(四)拓空間,加強部門間協(xié)調發(fā)展。此次研修班首創(chuàng)現場教學的方法,實地學習考察了江山的館外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江山檔案局館長執(zhí)著用心孜孜以求的敬業(yè)精神外,得益于其工作機構是檔案局、地方志、黨史辦合署辦公,為有效整合當地檔案史料和文化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中,許多區(qū)(縣、市)檔案館通過主動參與和融入地方文化建設工作,采取與有關部門和民間各社團組織的大聯(lián)合、大協(xié)作的方式,積極參與其它部門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各項活動,依托民間各社會團體和攝影工作者、當地作家、書畫家、表演藝術家等專業(yè)人士,組建歷史文化資源征集網絡,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保障,也非常值得學習借鑒。杭州也應當更加強化對外協(xié)同的意識,更加主動作為,積極有效地開展全方位、跨地域、跨部門文化建設的合作,開創(chuàng)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五)促互動,豐富檔案文化傳播形式。檔案文化建設在應用新技術新媒體以及與社會各界的開放互動等方面還可以更加主動和直接。不少地區(qū)如寧海推出了“微視檔”、數字檔案體驗館等、海寧聯(lián)合相關部門拍攝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奔向延安》、《最后的特科》,在全國、全省都有較大影響,場江山通過挖掘清漾毛氏文化,帶動了全市旅游發(fā)展等。這些成功的經驗,都為杭州檔案文化建設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六)強隊伍,增強檔案文化建設原動力。檔案文化建設需要人才隊伍支撐,從市本級來講,隊伍力量相對比較強,但區(qū)、縣(市)就較為薄弱。從全省而言,各地編制力量總體相差不大,關鍵還看檔案文化建設的方法思路、人才培養(yǎng)等主觀因素。正所謂有為才有位,檔案文化建設的成效顯現出來了,檔案工作的地位才能提升。在現有的條件下,發(fā)揮當前人才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是關鍵。以青田縣為例,檔案局每出一本書,都要召開新聞出版發(fā)行會,邀請電視臺、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并舉行發(fā)行座談會,鼓舞鞭策了采編人員提升使命感、榮譽感,不辭辛勞、不計報酬,編好書、出好書。同時,也應主動加強與社會上有志于文化研究的“志愿者”的聯(lián)系與合作,推進檔案文化挖掘研究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青田縣為了提升出書質量,聘請了一批方言老專家進行校審,專門設立了一個采風編研基地。杭州更加有條件發(fā)揮院校專家學者優(yōu)勢和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的力量,推動檔案文化的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