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蘭斯頓·休斯是美國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早秋》是他短篇小說中的著名篇章。本文通過分析小說中各種場景的象征意義賦予小說的豐富內涵,展現(xiàn)休斯對語言的高超駕馭能力。
關鍵詞:《早秋》 象征 意義
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02.01—1967.05.22)在美國文壇,尤其是黑人文學方面,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寫過小說、戲劇、散文、歷史、傳記等各種文體的作品,還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詩歌翻譯成英文,甚至編輯過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選,但他主要以詩歌著稱,被譽為“黑人民族的桂冠詩人”。在眾多作品中,短篇小說《早秋》以白描的手筆勾勒出兩個年輕人離別多年之后相遇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快,但寓意深遠,令人深思。本文應用新批評理論對小說中的場景進行分析,分析小說中各種場景的象征意義和對小說主題的揭示作用,體會休斯對語言的高超駕馭能力。
一.新批評理論
新批評是以20世紀中葉美國文學批評占主導地位的文學理論中的形式主義運動。它強調通過仔細閱讀來發(fā)現(xiàn)一部文學作品的意義。認為文學作品的意義在文學作品中,外在因素,讀者,歷史背景,作者等并不決定文學作品的意義?!罢Z境理論是新批評語義分析的核心問題,也是理解新批評方法的前提。這一理論由瑞恰茲提出,后來得到新批評派的贊同和運用。語境指的是某個詞、句或段與它們的上下文的關系,正是這種上下文確定了該詞、句或段的意義。語境構成了一個意義交互的語義場,詞語在其中縱橫捭闔,產生了豐富的言外之意。批評家似乎是在用放大鏡讀每一個字,捕捉著文學詞句中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聯(lián)想等,其操作過程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首先是了解詞義,然后是理解語境,再次是把握修辭特點?!彪[喻是語言產生言外之意的源泉,也是新批評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叭鹎∑澃驯扔鞣譃閮蓚€部分,喻體與喻旨,前者是一種具體的形象,后者則是從形象中引申的抽象意義。一般來講比喻中的明喻是喻體對喻旨的直接說明,而隱喻則要求喻體與喻旨‘遠距離、‘異質?!?/p>
小說《早秋》不足千字,主要描述兩個年輕人離別數(shù)年之后字廣場偶遇的場景。小說雖短,但作者對小說場景的描寫不惜筆墨,利用場景對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主題進行了種種隱喻,使小說意蘊豐富,發(fā)人深省。
二.早秋
早秋,即是小說的名字,也是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作為小說的時間背景無可厚非,但是當作者以此為題時,不禁讓人深思其深層含義,深思早秋的在小說中的隱喻。詩人濟慈在詩歌秋頌中稱贊秋天的豐收喜悅,感嘆秋天的蕭瑟肅殺,秋天的到來似乎預示著生命的終結。但另一位詩人在《西風頌》中對未來的期許更讓人振奮,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休斯以早秋命名小說,即是對女主人公瑪麗命運的隱喻。女主人公年輕時因為誤會和比爾分手,數(shù)年后,兩人在相遇時,比爾依舊風華正茂,而瑪麗已經老了很多,從人生的盛夏進入到了早秋,容顏的衰老讓沃特對瑪麗生出了絲絲的厭倦。瑪麗似乎忘記了時光的流轉,仍然沉浸在往日的時光中,回憶往昔的美好歲月。時間的流逝不可阻擋,斗轉星移,山河變遷,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瑪麗對比爾的情感從炫目的春日一直持續(xù)到蕭殺的秋日,或許仍將持續(xù)下去,也鑄就了瑪麗痛苦的生活和情感。小說作者以早秋為題,即是對瑪麗沉迷昔日時光的映射,也是對讀者的警醒,讓讀者能夠對早秋這一時間背景進行細致考慮,發(fā)現(xiàn)其隱喻,發(fā)掘小說主題。
三.傍晚
傍晚到了,太陽也快下山了,天很冷。秋天預示著時間的流逝,而瑪麗對此熟視無睹,作者通過傍晚的隱喻再次暗示了二者的關系像太陽落山一樣不可阻擋的走向了尾聲,這是自然而然的現(xiàn)象,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休斯即這一隱喻揭示了兩人關系的結束,也想提點瑪麗,讓過去的故事誰風而去。但是瑪麗覺得天很冷,似乎即將逝去的故事讓她心無可依,孤獨凄涼,所以總是試圖阻止或忽視太陽落山,希望能夠從往日的故事中得到溫暖。然而太陽總是要落下,瑪麗的幻想不能讓她的生活充滿希望,陽光。如果讓時間自然流逝,經歷了日落的寒冷之后,瑪麗一定能迎來陽光明媚的早晨。但是由于瑪麗錯誤的決定,讓她一直生活在寒冷的日落時刻,不得解脫。
四.廣場
分別數(shù)年的兩人在廣場相遇了,來來往往的人們經過他們身旁走向公園。廣場是相聚的場所,也是分別的場所,人們穿過廣場各奔東西?,旣悓扇说南嘤鲂老踩艨瘢J為兩人的相遇是天賜的機會,能讓兩人重溫往昔的美好時光。然而作者通過兩人相遇的地點廣場已經給兩人的相遇安排好了歸宿,匆匆相遇,一遇而過?,旣惒荒茏R別作者的苦心,對作者的提點視而不見,熱切的詢問比爾的生活和思量日后的重聚。廣場上來來往往都是陌生人,這也是二人關系的真實寫照。多年的離別之后,兩人不同的生活經歷讓曾經親密的兩人變成了陌生人,瑪麗卻認為兩人依舊可以回到舊日的時光,重溫美好。廣場的隱喻和瑪麗對往昔的執(zhí)著形成了巨大的張力,讓讀者對瑪麗的執(zhí)著和愚蠢感到悲憤。
五.公交車
突然,整個第五到大街的路燈都亮了,一串串光彩朦朧映襯著蔚藍的夜空。公交車來了,瑪麗的公交車來了。沉迷于舊日的時光只能讓瑪麗擁有肥皂泡般的生活,公交車來了,預示著瑪麗離開往事的機會,離開廣場,瑪麗的人生就能像第五大街一樣亮起來。作者用公交車隱喻瑪麗的人生,如果瑪麗能夠離開往事,離開比爾,他的人生將再次被點亮,就像西風頌中對時間的感嘆一樣,雖然秋天來了,冬天也即將到了,但是春天也將來臨。雖然瑪麗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早秋,但是擺脫了往事的困擾,必然能夠順利渡過秋冬,迎來生命的新春。公交車的門關上了,兩人被分隔在了兩個世界,各自開始自己的人生。然而瑪麗并沒有抓住機會,離開過去,駛向前方。在車里,她想起并沒有告訴比爾她的地址,沒有告訴他她的小兒子也叫比爾?,旣惾匀幌M捅葼柋3致?lián)系,或者重溫昔日的美好時光,或者開始新的故事。新的旅程能讓瑪麗擺脫過去,撥開生活的迷霧,開始新的生活。但是瑪麗的人生卻始終陷在過去的泥沼,不能前行。
早秋,傍晚,廣場,公交車,小說中故事發(fā)生的場景通過作者的隱喻賦予了多層意義,早秋,傍晚,廣場即是對兩人故事結束的暗示,也是對瑪麗和讀者的警醒。沉迷于過去的關系只能毀了瑪麗現(xiàn)在的生活和家庭。公交車的出現(xiàn)可以帶著瑪麗駛出現(xiàn)在的生活,走向新生。但是瑪麗仍然拒絕了,通過瑪麗的獨白,讀者認識到了瑪麗的愚蠢,也使讀者觀照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白鳳欣.蘭斯頓·休斯短篇小說《早秋》之敘事手法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6):43-45.
[2]申莉云.試從篇章修辭學角度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D].遼寧大學,2011年.
[3]姜荷梅.休斯作品《拯救》新探[J].名作欣賞,2011年24期.
(作者介紹:唐金萍,楚雄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