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霞
內(nèi)容摘要: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中主要以男女二元對立、英國中產(chǎn)階級與愛爾蘭下層階級的二元對立、英國的殖民主義與愛爾蘭民族意識的二元對立,揭示出20世紀初英國與愛爾蘭的女性遭受的來自父權(quán)制和殖民社會的雙重壓迫,英國中產(chǎn)階級對愛爾蘭下層階級的剝削,以及英國殖民與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反殖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雖然當時英國與愛爾蘭表面和諧相處,但是實則危機一觸即發(fā)。愛爾蘭迫切需要脫離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實現(xiàn)自治。
關鍵詞:蕭伯納 英國 愛爾蘭 二元對立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是19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四幕劇《英國佬的另一個島》是其代表作之一。該劇寫于1904年,時值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愛爾蘭人民民族意識普遍高漲,社會各階層開始萌生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想法,主張實行自治。此時,一方面英國不愿放棄對愛爾蘭的殖民統(tǒng)治,不擇手段地搜刮資本,牟取愛爾蘭人民的財產(chǎn)帶回英國,而另一方面愛爾蘭人民則對英國資本家有所忌憚,努力尋求獨立自主,擺脫英國殖民者的奴役。由此,兩者產(chǎn)生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和沖突?!队械牧硪粋€島》即以英國資本家博饒本到愛爾蘭開拓生意,搜刮資本的故事,主要從男女二元對立、中產(chǎn)階級與無產(chǎn)階級二元對立以及英國殖民統(tǒng)治與愛爾蘭民族意識的二元對立三個方面,揭露了英國與愛爾蘭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的政治危機。
一.男女二元對立
《英國佬的另一個島》中,以博饒本為代表的英國男性與以娜拉為代表的愛爾蘭女性,在愛情觀、婚姻觀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矛盾和分歧,反映出女性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受到父權(quán)制和殖民社會的雙重壓迫,地位低下。
在愛情觀方面,博饒本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尋找對自己事業(yè)發(fā)展有幫助的伴侶。而娜拉,作為愛爾蘭中產(chǎn)階級女性的代表,在愛情上忠貞不二,但是麻木遲鈍,不能解放個性,追求自我。博饒本在聽到勞倫斯提到他與其未婚妻沒有感情,但是仍然有書信往來,并沒有明確拒絕的時候,裝腔作勢地提醒他,這是不道德的。博饒本以一個高尚真誠的英國紳士自居,宣稱在面對愛情時要誠懇真誠“愛爾蘭的道德規(guī)矩和外貌英國的很不同,這一點我當然明白。在我們英國,拿女人的愛情開玩笑是件很不漂亮的事①”(蕭伯納1956:31)。然而,在自己需要一個愛爾蘭女子幫助他打入愛爾蘭中產(chǎn)階級內(nèi)部時,他對第一次見面的娜拉就表達愛慕之情,并且求婚。博饒本之所以挑選娜拉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是因為娜拉在當?shù)赜幸欢ㄘ敭a(chǎn),屬于愛爾蘭的中產(chǎn)階級,能有一定的地位。博饒本的愛情觀是功利的,虛偽的,摻雜自己對利益和名譽的欲望。他將女性視作自己涉足政壇和開拓資本的工具。相比之下,娜拉等待勞倫斯十八年,期間保持書信往來,希望能跟勞倫斯重逢后結(jié)婚。在等待無果之后,受到博饒本的突然求愛,轉(zhuǎn)而“愛”上博饒本,答應他的求婚。娜拉在愛情觀方面,是被動消極的。她麻木接受命運安排的結(jié)果,從不反抗斗爭,而是木訥遲鈍的接受。
在婚姻觀方面,博饒本自視在婚姻關系里,地位比娜拉高,對娜拉有種優(yōu)越感,驅(qū)使娜拉為自己付出,而娜拉則為了博饒本,屈尊遷就。博饒本在與娜拉確定婚姻關系之后,極力鼓動娜拉為了他自己的生意和政治生涯花錢,拉攏選票,甚至讓娜拉去做她自己不情愿的事情,“降低自己的身份去遷就那些普普通通的人”(蕭伯納1956:119),但他自己卻會把娜拉的名字都念錯“該念娜拉·克里納”(蕭伯納1956:111)。博饒本忽略娜拉的人格尊嚴,把她當做自己事業(yè)發(fā)展的工具和踏腳石,而娜拉為了遷就博饒本,放棄自己的自尊,聽從博饒本的驅(qū)使,沒有主見和個性。
以博饒本為代表的英國男性,好高騖遠,功利虛偽,將女性看做自己事業(yè)道路上的踏腳石,忽使女性的尊嚴和人格,而以娜拉為代表的愛爾蘭女性,對待愛情虔誠忠貞,但是在面對男性壓迫的時候,不能勇敢反抗斗爭,而是軟弱屈服,喪失了自己的尊嚴和個性。在選擇婚姻對象時,女性麻木遲鈍,作為被挑選的對象,只能被動接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愛爾蘭女性在父權(quán)制和殖民社會中受到的雙重壓迫。愛爾蘭的女性作為男性的“他者”和英國公民的“他者”,在雙重邊緣地位上謀求獨立,十分困難。但是女性沒有獨立自主以及奮起反抗的斗爭意識,只能在雙重壓迫下如同第三世界的女性一樣艱難謀生。
二.英國中產(chǎn)階級和愛爾蘭下層階級的二元對立
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與愛爾蘭的下層階級在利益上有沖突。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從愛爾蘭搜刮資本,占為己有并帶回英國,這就需要剝削愛爾蘭下層階級的勞動力,掠奪他們的勞動價值。兩者水火不容。但在《英國佬的另一個島》中,蕭伯納用表面和諧合作而暗地互相算計的方式,闡釋了兩者的關系。
博饒本是英國中產(chǎn)階級的代表,而騙子丁姆·哈費干雖然是英國人,但是以愛爾蘭下層階級的形象出現(xiàn),騙過了博饒本,所以丁姆·哈費干是英國人心中的愛爾蘭下層階級的形象。博饒本對待哈費干一直都是表面上看似客氣禮貌,但是內(nèi)地里鄙視嘲諷,不屑一顧。而哈費干則是一直卑躬屈膝,極盡諂媚,丟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博饒本內(nèi)心的成就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如同勞倫斯的話那樣“只要他扮演丑角,丟他自己的臉,丟他祖國的臉,教你們感到自己在道德方面比他們強,你們這批笨蛋就肯讓他游手好閑,吃喝撞騙,亂吹一陣”(蕭伯納1956:17),以至于到后來,哈費干的利用價值逐漸顯露,可以被利用當作與愛爾蘭人打交道的中間人的時候,博饒本甚至答應了他每月十二英鎊的要求,還被騙走了所謂的“路費”。究其根源,其實是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對愛爾蘭的下層階級的偏見和自我優(yōu)越感,導致了該結(jié)局。
愛爾蘭當?shù)卣嬲南聦与A級,比如哈費干的伯叔父瑪太·哈費干和安德·哈費干,對待以博饒本為代表的英國中產(chǎn)階級,一開始采取排斥和質(zhì)疑的態(tài)度,但是到后來,隨著博饒本假仁假義的周旋和同情,瑪太被欺騙,大為感動,以為博饒本是真心想要幫助愛爾蘭的下層階級獲得土地和財產(chǎn),后期成為博饒本的擁護者之一。愛爾蘭的下層階級在某種程度上是善良但是愚昧無知的,他們很容易被英國的資本家愚弄欺騙利用,成為開拓愛爾蘭土地的工具。
在本質(zhì)上,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仍然對愛爾蘭的下層階級存在偏見和歧視,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狀況,愛爾蘭民族意識開始增強,對英國資本家有所忌憚,這使得他們不得不采用欺騙的手段,耍弄詭計來獲得愛爾蘭人民的信任。愛爾蘭的下層階級缺乏智慧,不能辨別是非善惡,受到愚弄,從而與英國的資產(chǎn)家合作,造成短暫的和諧局面。但一旦騙局被揭穿,資本家的真面目被揭露,愛爾蘭人民必定怒起反抗,與英國資本家分道揚鑣。蕭伯納巧妙地利用博饒本這一形象,揭示出愛爾蘭下層階級與英國中產(chǎn)階級和諧相處局面下暗藏的危機。
三.英國的殖民主義與愛爾蘭民族意識的二元對立
英國把愛爾蘭一直作為殖民地對待,而隨著愛爾蘭大饑荒后英國的不作為等諸多因素,愛爾蘭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增強,一些人主張尋求自治之路。兩國之間的政治主張產(chǎn)生沖突。
博饒本在為去愛爾蘭做準備的時候,準備了手槍,并且囑托仆人霍華德也帶一把,但是他們又同時明白,愛爾蘭并不是一個危險的地方。這是一個征服愛爾蘭的隱喻。博饒本此去愛爾蘭,是為開拓在愛爾蘭的事業(yè),涉足愛爾蘭政壇的。帶武器是殖民暴力手段的象征。但是后來,博饒本經(jīng)愛爾蘭朋友勞倫斯的介紹后,深感自己對愛爾蘭知之甚少,改為用詭計逐步“感化”愛爾蘭人民的策略。他偽裝成一個幫助愛爾蘭人民擺脫貧窮和饑餓的善良資本家,取得愛爾蘭人民的信任,然后逐步涉足政壇商業(yè),實現(xiàn)自己在愛爾蘭的事業(yè)開拓。這也是英國對愛爾蘭殖民策略的體現(xiàn)。
英國從1169年開始,不斷對愛爾蘭施加武力殖民,而后用軟硬兼施的方針殖民愛爾蘭。英國站在宗主國的角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把對愛爾蘭的殖民看做是拯救愛爾蘭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崇高行為。但從愛爾蘭的“他者”地位看,所謂的此類行為,只不過是大英帝國拿來自欺欺人的掩飾自己掠奪資本,剝削勞動力的理由和借口。
勞倫斯作為一個生活在英國的愛爾蘭人,已經(jīng)被殖民化。他討厭回到愛爾蘭的鄉(xiāng)下,不愿陪他朋友博饒本回去開拓愛爾蘭的土地和產(chǎn)業(yè),不愿做議員,甚至不愿娶一個愛爾蘭女子做妻子。他回到愛爾蘭,與他的英國朋友一起,為掠奪愛爾蘭的資產(chǎn)和土地與民族主義者斡旋。而克干作為一個理性、愛國的民族主義者,看到了博饒本的真面目,識破了他的詭計,警告愛爾蘭的人民博饒本的企圖心和陰謀,指責博饒本是一個“偽君子”(蕭伯納1956:139)。勞倫斯的父親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和分裂主義者”(蕭伯納1956:84),支持愛爾蘭實行自治。然而,一些被花言巧語蒙蔽的人們,還沒有感受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大家被博饒本的行動感動,甚至推舉他為議員,娜拉也允諾嫁給他??烁稍谠搫〉淖詈螅瑫簳r向博饒本妥協(xié)。但是隨著愛爾蘭的民族意識的普遍高漲,博饒本的騙局必定會敗露。英國的殖民行為也必將被愛爾蘭人民指責和排斥。愛爾蘭的民族意識的日益增強和高漲,都會與英國的殖民主義產(chǎn)生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劇中結(jié)尾的和諧局面將會被打破。
在英國與愛爾蘭的二元對立中,愛爾蘭女性作為男性和英國公民的雙重“他者”,在邊緣地位艱難謀求生存,然而她們?nèi)狈Κ毩⒆詮姷亩窢幰庾R,只能在雙重壓迫下麻木地被動地接受安排。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與愛爾蘭下層階級有利益沖突,貧富差距極大,但是在英國中產(chǎn)階級的欺騙麻痹下,愛爾蘭下層階級接受了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愛爾蘭的人民也被英國殖民主義者暫時蒙蔽。盡管如此,隨著愛爾蘭民族意識的增強,兩國利益沖突的日益顯著,真相必將浮出水面,短暫的和諧局面必將分崩離析。英國的殖民策略必然會遭到愛爾蘭人民的反對,英國資本家的偽善也必定會被揭穿。蕭伯納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呈現(xiàn)出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揭示出英國對愛爾蘭殖民的野心和企圖,也展現(xiàn)出表面和諧局面下愛爾蘭反殖民主義的萌芽。帝國主義殖民統(tǒng)治下的“他者”愛爾蘭必將奮起反抗,爭取獨立自治。這是對當時愛爾蘭民族的啟示,也是對當今國家擁護獨立主權(quán)和領土完整的啟示。
注 釋
①本文蕭伯納戲劇譯文參考了朱光潛的譯本,詳情見參考文獻[20].
參考文獻
[1]Abrams, M. H., and Geoffrey Galt Harpham.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oston: Thomson Wadsworth, 2005.
[2]Drabble, Margare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Grene, Nicolas, Bernard Shaw A Critical View. London: Macmillan, 1984.
[4]Jakobson, R. “Closing Statement: Lingustics and Poetics”. Style in Language. Cambridge: MIT Press, 1971: 370.
[5]Morgan, Margery. Gerorge Bernard Shaw---Major Barbara. New York: Longman York Press, 1982.
[6]Saussure, F.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London: Fontana Collins, 1916.
[7]蔡文顯. 蕭伯納戲劇創(chuàng)作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特點[J]. 中山大學學報,1956(4):167.
[8]杜鵑. 蕭伯納式戲劇品格探析[J]. 戲劇文學,2009(10): 53.
[9]---,蕭伯納戲劇研究[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10]杜宇.“蕭伯納式”戲劇藝術(shù)的體現(xiàn)——對《英國佬的另一個島》的解讀[J]. 上海戲劇,2015(8): 58-60.
[11]方漢泉. 二元對立原則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 39.
[12]何其莘. 英國戲劇史[M]. 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
[13]赫里斯,弗蘭克·蕭伯納傳[M],黃嘉德,譯. 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14]薩義德,愛德華·W. 東方學[M],王宇根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0.
[15]盛寧. 二十世紀美國文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16]斯皮瓦克,佳亞特里. 后殖民理性批判:正在消失的當下的歷史[M],嚴蓓雯,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17]索緒爾,費爾德南·德. 普通語言學教程[M]. 高明凱,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8]塔迪埃,讓·伊夫. 二十世紀的文學批評[M]. 史忠義,譯.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19]王陽. 索爾·貝婁與二項對立[J]. 外國文學評論,1996(2): 47-54.
[20]蕭伯納. 蕭伯納戲劇集[M],朱光潛,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21]朱剛. 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