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
如果說有什么“靈藥”能解決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它的名字一定叫——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
無論是熱傳的雞湯帖還是干貨文,都在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
如何得到更高質量的愛情?你變優(yōu)秀。
如何加入比自己高一個層次的圈子?你自己優(yōu)秀。
如何突破職場的瓶頸期?你得非常優(yōu)秀。
而“如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成為我們最大的焦慮之一,我們學習化妝,積極健身,堅持閱讀,對報名各種付費課程趨之若鶩,盡最大努力緩解自己不夠優(yōu)秀的焦慮??墒悄闼非蟮膬?yōu)秀,真的有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嗎?有時并不見得。
一個小姑娘,她剛去參加完一場周末英語沙龍回來,頹廢得連吃晚飯都沒了興致,在微信上跟我倒苦水:以后我再也不去這種場合了,明明這么菜還去班門弄斧,我寧可在家背整本紅寶書。
我以為她受了天大的委屈,一問之下,原來只是她在臺上緊張兮兮地念著精心準備的演講稿,下面卻有好幾個人在低頭玩手機。她正郁悶之時,一個女孩推門進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那女孩是沙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剛從英國留學回來,一開口那標準的倫敦腔,成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當時心里又嫉妒,又窘,又失落,對自己無比失望,以至于她連招呼都沒打,就借著上廁所的機會偷偷跑掉了。
她跟我抱怨,本以為陌生人之間就沒那么勢利,結果還是一樣,層次不同不能強融,與其出去受氣,還不如我在家自己背單詞呢。
我問,為什么別人可以誠心誠意地歡迎大神歸來,而你不行?向更好的人學習難道不是變優(yōu)秀最快的途徑嗎?
她說,道理是這樣,可是被碾壓的感覺真的糟透了,我決定以后每天都自己練習,等我也成了大神,看他們還小瞧我!
我又問,所以你所追求的優(yōu)秀,就是風光和面子?被仰望,被眾星捧月?
不全是吧,她說,也想被看見,被喜歡,想跟別人平等地交往。
我不無感慨地說,可從頭到尾,那個更優(yōu)秀的人并沒有鄙視過你啊??床黄鹉愕?,只是你自己而已。阻礙你靠近一步的,并不是不夠優(yōu)秀的事實,而是清高、敏感和死要面子而已。
我們對“優(yōu)秀”總有這樣一種奇怪的認知,仿佛一朝得到“優(yōu)秀”二字的加持,就立刻自帶一層護體光圈,變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一切關系中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常常聽到這樣的話:男神不喜歡我,可能是我還不夠好吧。我要變得更優(yōu)秀一點兒,才有資格跟大神做朋友……
發(fā)現(xiàn)了嗎?
我們談起優(yōu)秀的時候,總是把它當作一項個人技能看待,可你永遠無法通過單方面技能的提升,來解決兩個人,甚至多個人之間的關系。
通往優(yōu)秀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越走越寬,在眼界開闊的同時變得更加寬容,同理心更強,更能夠體察關系中對方的意愿和需要。另一條是越走越窄,埋首“高精尖”的螺螄殼里不肯抬頭,專業(yè)知識越精進,個人能力越強,能理解的人就越少,越來越褊狹,也越來越難以適應他人。
《Made to Stick(讓創(chuàng)意更有黏性)》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作“知識的詛咒”。簡單來講,就是當你一旦學會了一樣東西,或掌握了一樣信息,你就很難想象沒學會該事物,或者不知道該信息的情景,你被自己的所知所能綁架。
個人知識不斷精進,社交能力卻在不斷地退化,只能憑借著自己的優(yōu)秀要求別人妥協(xié),自己卻早已失去了維護關系的能力。
因為我優(yōu)秀,所以你得愛我;因為我優(yōu)秀,所以周圍所有人都要迎合。
一路在自我精進的途中高歌猛進,但總是忘了,新歡也好,舊友也罷,打開心門的第一步并不是“你有多好”,而是“你讓別人覺得有多舒服”。我們會因為一個人的優(yōu)秀而贊嘆羨慕,卻總是因為舒適的相處,才心生歡喜。
這并不是說個人能力上的優(yōu)秀就無足輕重,但那絕不是全部。
正確的途徑應該是:因為讓人舒適而得到建立關系的機會,然后再依靠自己的不斷提升,來維持和推進關系的發(fā)展。這本是兩個循環(huán)互補的過程,卻因為我們自己臉皮薄,愛面子,而演化成了“層次不同,不需強融”的空洞口號。
我的一個很文藝的高中同學,畢業(yè)后工作了兩年就辭職回家,一心死磕長篇小說,他有才華也很勤奮,寫了不到三十萬字,就已經(jīng)接到了兩三家出版社的邀約。
然而,他的才華也成了他致命的弱點。對于出版社的修改意見,他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怒發(fā)沖冠,聲稱自己的稿子一個字也不能改,跟好幾位編輯都談得不歡而散。
我們旁敲側擊地勸過幾次,他卻不以為意:現(xiàn)在談不成不要緊,等我成名家了,看這些人還不回來跪舔我,這些人,本來就爬高踩低。
可是幾年過去了,他的寫作水平并沒有多少提升,沒有來自市場的反饋,沒有良師益友的建議,同學聚會還是那副潦倒又清高的模樣,死咬著“等我成名”的執(zhí)念不肯讓步。
我跟幾個好友感慨起他的際遇,其中一位朋友的評價讓我記憶猶新:人生在世,一開始比的是聰明,可后來比的是適應力。
一個人的思想有多開放,能不能接受新知,能不能從不同的意見里受益,才是決定他最終能走多遠的東西。聰明是種天賦,而適應力是種社會能力,它需要現(xiàn)實的洗禮磨煉,而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狹僻與自閉。
沒有適應力的聰明和才華,一文不值。這或許才是“優(yōu)秀”最重要的內(nèi)涵:你是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看待關系,別總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而故步自封。你還有靠近的好奇,還有求知的赤誠,還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和勇氣,那亦是無比寶貴的財富。
以人為鏡,才能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