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成
1954年,我因家里貧窮而失學了。正當我苦惱之時,恰逢解放軍到我們家鄉(xiāng)征兵,我十分高興,趕緊報名。因為我出身貧農,又有點文化,所以很順利地被錄取了。
我們新兵在縣城集中訓練了半個月后,就乘火車出發(fā)了,過長江,渡黃河,火車一直把我們拉到了東北的安東(今丹東)。在安東休整的幾天里,我們才得知部隊將要過鴨綠江到朝鮮去。
我們是坐在悶罐子車去朝鮮的,而且還被提前告知了許多紀律,比如不準高聲說話,不準開車門,不準向外觀望,有人來敲門時也不準答應。事后才知道,原來是聯(lián)合國有官員在監(jiān)督檢查,而我們是當貨物送過鴨綠江的。
經過長途開進,火車終于在朝鮮的一個無名小站停了下來。那時,朝鮮雖已?;穑珣?zhàn)爭的硝煙尚未散去。我們下車后舉目張望,處處可見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鐵路兩旁到處都是彈坑和彈片,視線內沒有房屋、不見工廠。我們下了火車沒有休息,那里早已有汽車等著接我們。坐上汽車,又經過一天行駛,我們來到一個山區(qū),一眼望去,山上有很多防空洞,這里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分別在防空洞里住了下來。
我們部隊駐地周圍全是山區(qū),地形很復雜,常有特務進行破壞活動。為確保安全,我們在軍營駐地、主要路口都安排有哨兵站崗,一班崗由兩個人組成,一個負責固定的哨位,另一個負責流動警戒,叫崗換崗。白天要站五個小時,夜晚兩個小時。冬天氣候寒冷,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我們住在山區(qū)感覺更冷了,沒有崗亭,站崗時兩腿要不停地動,否則時間一長腿就動彈不了。到了夜晚,如果是刮風下雪,情況更糟,不僅天氣更冷,還要更加提高警惕,防敵特乘惡劣天氣偷襲。有一天晚上輪到我站崗,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是又緊張又害怕,大約凌晨三點鐘的時候,我感覺仿佛有個人影向我走來,我拉開上了子彈的槍栓,照著人影連開了兩槍。部隊被槍聲驚醒,迅速起來包圍了附近的山頭,折騰了一夜,結果什么也沒有發(fā)現,原來是虛驚一場。因為我是新兵,又是初次上崗,雖然犯了個較嚴重的錯誤,但也只是對我口頭上批評了一下。
朝鮮停戰(zhàn)后,仍有一大批敵特潛伏下來,在我們部隊駐地周圍就經常有敵特出沒活動,他們破壞生產,殘殺百姓,搜集我方情報,嚴重威脅我駐軍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在戰(zhàn)爭中,我志愿軍為防敵炮火與炸彈的襲擊,在各個主要山頭都修筑了大量的戰(zhàn)壕和防空洞,且洞洞相連。戰(zhàn)爭結束后,很多防空洞被廢棄了,敵特就利用這些防空洞隱藏起來。白天有的化裝成老百姓模樣到村里活動,到了晚上各個山頭燈光閃閃,那是特務相互聯(lián)絡的信號。他們還攜帶電臺,與各地聯(lián)系點進行聯(lián)絡。為了摧毀敵特的聯(lián)絡點,我們部隊決定組織大規(guī)模搜山。那天天黑前,我軍在各主要路口布置崗哨,對各個主要山頭實施包圍。次日拂曉前開始統(tǒng)一行動。山上地形十分復雜,我們是一座山、一個洞地仔細搜查。第一次搜山就旗開得勝,抓獲了30多名特務,繳獲了一批武器,還有幾部電臺。通過審問,又得到了一些新的情報線索。就這樣,經過連續(xù)幾次搜山行動,山上特務基本被肅清了。
敵特肅清后,我們部隊開始了作戰(zhàn)訓練。有一次,我跟隨班長在野外進行戰(zhàn)術訓練,就是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以各種姿勢向敵人陣地接近的戰(zhàn)術動作。訓練結束后,我突然發(fā)現掉了五發(fā)子彈,那時一發(fā)子彈值七斤大米,我當時嚇壞了,不敢向班長報告,就獨自悄悄地返回原地尋找,結果還是被班長發(fā)現了,他帶領全班戰(zhàn)士幫我一起找。幸好,在我們摸爬滾打的地方找到了那五發(fā)子彈。班長說我運氣好。否則,我不知道自己會受到什么樣的處分。
一天中午,排長突然把我叫住,要我馬上送一封信到師部。師部離我們駐地并不遠,但需要翻過一坐小山,完全靠徒步前往。我接到任務后,便立即帶上武器向師部走去。當經過一片林間小道時,我發(fā)現有三名朝鮮女子快步向我走來,我立即警覺起來。此前曾聽人講過,朝鮮青年男子都上了前線,留在后方的都是老年人和婦女,一些女子特別是一些女青年,常發(fā)生與我志愿軍戰(zhàn)士糾纏的事情。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便加快腳步。送信回來后,我向戰(zhàn)友們說起此事,大家都不以為然,看來大家都遇到過此類事情。
在朝鮮戰(zhàn)爭中,美軍曾經在仁川登陸,使朝鮮人民軍遭受了重大損失,我志愿軍入朝后,加強了對海島的防御。我所在的團就駐守在西海岸的一個島上,堅守了兩年多,直到部隊最后撤出朝鮮。
1956年后,朝鮮戰(zhàn)火基本平息,我們部隊開始走出山區(qū)走出防空洞,在海防線上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自建營房活動。建筑材料除磚碴就地選材外,其余全部材料從祖國各地運來。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建設,我們住進了一排排嶄新的營房。我們在島上的兩年時間,除訓練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對營房邊環(huán)境的改善上。
我們與當地的朝鮮百姓關系也搞得十分好。一次我們執(zhí)行任務時,住在一位朝鮮老百姓家中。他們家有六口人,房子并不寬敞,僅有兩間房。我們去了后,他們把大房間騰給了我們,而他們自己一家六口則擠在一張炕上。他們待我們就像一家人,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們常把腌好的泡菜放在桌子上讓我們吃。有一次,我們在山上訓練,撿了不少野板栗回來,送給他們,他們硬是不要,后來收下了,煮熟了還是端給我們吃。最讓我難忘的是我們有個戰(zhàn)士突然病了,肚子痛得厲害,當時又請不到醫(yī)生,大家非常著急,房東大媽知道后,到處挖草藥,煎了給那位戰(zhàn)士喝,又送開水又煮面條,把那個戰(zhàn)士當親兒子一般照顧,一直陪著,直到那位戰(zhàn)士病好了才離開。
1958年,祖國掀起了“大躍進”、大煉鋼鐵的熱潮,我志愿軍在這一年撤出朝鮮前也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幫朝鮮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熱潮。朝鮮多山,交通不便,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不斷。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我們首先幫助他們興修水利,大搞水庫建設,在當地建了好幾座水庫。由于朝鮮戰(zhàn)爭毀壞了許多山林,使原來茂密的山林變成了一座座光禿禿的荒山,隨后我們就在這些荒山和水庫周圍植樹造林。我們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栽種各類樹木,特別是種植了許多蘋果樹。我們還幫當地修路架橋,建工廠、建學校、建住房、平整土地。
我國政府宣布:1958年底以前,將全部撤出駐扎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我所在的部隊第五十四軍是最后一批撤出朝鮮的。我們在朝鮮時間不長,但卻與當地的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離開那天,歡送的朝鮮百姓之多,真是史上罕見的。在我們通往車站的路邊,擠滿了前來歡送的當地群眾,男女老少全部出來了,他們幫我們背背包、扛武器,還有很多大媽大嫂手提雞蛋和水果,不斷地往我們戰(zhàn)士的衣袋里塞,也有不少的人不停地抹眼淚。我們雖然語言不通,但那種感情是相通的。當我們登上火車,他們依然舍不得離開,遠遠地還在向我們招手,高喊再見!火車開動了,我們高喊著:再見了朝鮮!再見了阿巴基、阿媽妮!
題圖 1954年朝鮮百姓日常生活照片
責任編輯 / 梁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