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小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成語說的是漢初名將李廣的故事。原意是指桃樹雖然不會說話,但因它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自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后來比喻為人真誠,嚴于律己,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李廣是西漢著名的騎射能手,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zhàn)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
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tǒng)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賞賜統(tǒng)統(tǒng)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這是一位多么讓人崇敬的大將軍啊!
后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龍城飛將”指的就是李廣哦。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是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寫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對他特別看重,其傳記不叫“李廣列傳”,而叫“李將軍列傳”,這是破格的。
李廣歷侍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但終未能封侯,落得個自殺身亡,司馬遷為李廣列傳時寫了他對李廣身世遭遇的同情,對他終未封侯的惋惜,以及對他人品、建樹的高度肯定。李將軍雖然口不善于言辭,從不宣揚自己的功德,但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人崇敬,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明朝有個叫董奇的書生,在縣里當差,做點書寫類的事務,和他一起當差的,有個叫李萬的書生,兩個人很投機,相處得很好。半年以后,董奇的妻子病了,他便辭了職,趕回老家一邊照顧妻子,一邊做點小生意勉強糊口。
又過了半年多,他的妻子病重身亡,董奇借了些銀兩安葬了妻子,自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這事被李萬知道了,他就向知縣建議,由縣里出一筆錢來幫助董奇,知縣答應了,批了三十兩銀子,讓李萬給董奇送去。李萬見到董奇后,說知縣知道你家里負擔重,所以派我來給你送三十兩銀子。董奇非常感動,一再讓李萬代為向知縣表示感謝。幾年以后,董奇中了進士,成為了朝廷命官,有一回,知縣到京城辦事,見到了董奇,董奇趁機向他表示感謝,知縣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實說了,董奇這才知道原來是李萬在暗中幫助了自己,但此時李萬早已辭職不知去向了,董奇感嘆道:“幫助別人,而又不樹私恩,不立私德,而是把好名聲歸別人,真是君子之風啊!”
李萬幫助了人,卻不讓人知道,也不樹私恩,做個無名英雄,這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他自己雖然不到處宣揚,但得到過他幫助的人卻永遠記得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