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麗,王均寧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五運六氣又稱運氣學說,是中醫(yī)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古代先賢“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國古代醫(yī)學家研究和預測自然界氣候變化規(guī)律及對人體生理、病理影響的一種學說。五運六氣滲透于中醫(yī)學理論的各個方面,長期指導中醫(yī)防治疾病。五運是指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分別配天干以推測每年的歲運和5個季節(jié)(春、夏、長夏、秋、冬)的氣候變化規(guī)律;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分別配以地支,用來推測每年的司天、在泉之氣和6個時段的氣候變化規(guī)律。其中,歲運主管一年氣化特點,而司天與在泉則分別主管上、下半年[1]。因現(xiàn)正值丁酉年五之氣,故筆者選五之氣為例,以《黃帝內(nèi)經(jīng)》中五運六氣學說相關的理論為依據(jù),對丁酉年(2017年)氣候變化進行推算,探討五之氣臨床發(fā)病特點,并對四逆散在丁酉年五之氣的臨床應用進行分析。
1.1 從五運推算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丁壬之歲,木運統(tǒng)之?!薄端貑枴の暹\行大論》亦曰:“木主丁壬?!庇帧端貑枴ぬ煸o大論》曰:“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從之?!?017年為丁酉年,丁為偶數(shù)為陰,代表本年的中運不及,因此丁酉年中運為木運不及,則金運太過。《素問·氣交變大論》中又有“歲木不及,燥乃大行”之說,由此可見2017年全年氣候偏涼干燥。金運太過,則火氣來復,夏季較為炎熱,南方更甚。五運情況見表1。
表1 五運情況
1.2 根據(jù)六氣進行推算 《素問·六元政紀大論》曰:“數(shù)之始,起于上而終于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后,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俺鯕饨K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庇帧端貑枴ぬ煸o大論》曰:“卯酉之歲,上見陽明……陽明之上,燥氣主之?!惫识∮夏辏?017年)為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由此可見2017年上半年氣候偏涼,下半年氣候偏熱。丁酉年六氣排列情況見表2。
表2 丁酉年六氣排列情況
1.3 客主加臨情況 《素問·五運行大論》曰:“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薄爸鲃倌妫蛣購?。”主氣和客氣的順逆總是以客氣為主,客氣勝過主氣為順,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為順;相反,如果主氣勝過客氣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若主克氣相同,則為相得。從六氣客主加臨的情況進行分析,自丙申年大寒日(2017年1月20日)至丁酉年春分日(3月20日),客氣太陰濕土加臨主氣厥陰風木之上,木克土,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氣候寒涼潮濕。自春分日(3月20日)至小滿日(5月21日)為二之氣,客氣少陽相火加臨主氣少陰君火之上,客主同為火,但有君臣之異,臣位君,《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睘橄嗟弥兄?,兩火疊加,此時氣候炎熱反常,故曰“逆則其病近,其害速”。自小滿日(5月21日)至大暑日(7月22日)為三之氣,客氣陽明燥金加臨主氣少陽相火之上,火克金,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氣候偏涼。自大暑日(7月22日)至秋分日(9月23日)為四之氣,客氣太陽寒水加臨主氣太陰濕土之上,土克水,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氣候偏涼。自秋分日(9月23日)至小雪日(11月22日)為五之氣,客氣厥陰風木加臨主氣陽明燥金之上,金克木,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氣候反常變化較大不涼反溫。自小雪日(2017年11月 22日)至大寒日(2018年 1月20日)為終之氣,客氣少陰君火加臨主氣太陽寒水之上,水克火,主克客,為不相得中之逆,氣候反常變化較大不冷反溫。丁酉年(2017年)全年客主加臨情況均為逆,故分析全年氣候異常且變化較大。丁酉年客主加臨情況,見表3。
表3 丁酉年客主加臨情況
2.1 從五運分析臨床發(fā)病 《素問·氣交變大論》中曰:“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涼雨時至,上應太白星,其谷蒼。上臨陽明,生氣失政,草木再榮,化氣乃急,上應太白、鎮(zhèn)星,其主蒼早。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體再生,華實齊化,病寒熱瘡瘍疿(痱)胗癰痤,上應熒惑、太白,其谷白堅。白露早降,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赤氣后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應熒惑、太白星。”丁酉年(2017年)天干為丁,“丁壬合化木”且丁為陰干,則木運不及,木虛則病“胠脅痛”“少腹痛”,在臨床上可出現(xiàn)脅肋疼痛、少腹疼痛等肝陰虧虛、肝木不升的情況。木虛則土濕不得運化,則病“腸鳴溏泄”“中清”,在臨床上可見大便溏稀、腹瀉、腸鳴,婦女可見帶下多的情況。木運不及則金運太過,火氣來復,金火相爭于上,則病“寒熱瘡瘍疿(痱)胗癰痤”“咳而鼽”,在臨床上可見瘡瘍癤腫、痤瘡、紫癜、皮膚過敏以及咳嗽、鼻塞、流涕等情況。
2.2 從六氣分析丁酉年五之氣臨床發(fā)病及防治現(xiàn)正值丁酉年(2017年)五之氣從秋分(9月23)至小雪(11月22),故以此為例,具體分析臨床發(fā)病及用藥防治。丁酉年地支為酉,全年陽明燥金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度驑O一病證方論》中言:“卯酉之歲……初之氣……民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吐,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民病癘大至,善暴死。三之氣……民病寒熱。四之氣……民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咽干引飲,心痛,癰腫瘡瘍,寒瘧骨痿,便血。五之氣……民氣和。終之氣……民病溫。”由此可見五之氣主要表現(xiàn)是為“民氣和”。此階段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厥陰風木,主克客即金克木,為不相得中之逆,風木勝行,秋行春令,在氣候方面異常不涼反溫故機體感覺較舒適,但并不代表本步臨床無病。張軒等[2]緊跟體質(zhì)的現(xiàn)代化進展,認為五運六氣對體質(zhì)先天和疾病罹患傾向影響潛移默化卻有決定性。在臨床中應當注意肝膽疾病的發(fā)生,部分人可能會出現(xiàn)易患傾向或既往患有肝膽疾病者病情會出現(xiàn)反復、加重的情況。肝木旺則乘脾土,脾胃疾患也會出現(xiàn)發(fā)病率較高的情況,臨床可能出現(xiàn)如便秘、消化不良、口苦、咽干、反酸、脅肋疼痛等表現(xiàn)。治療中應當注意疏肝理氣的同時,加以固護脾胃之品。此階段宜選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四逆散中取柴胡入肝膽經(jīng),升發(fā)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為君藥。白芍斂陰養(yǎng)血柔肝為臣,與柴胡合用,以補養(yǎng)肝血,條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佐以枳實理氣解郁,泄熱破結,以增強舒暢氣機之功效,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diào)和。使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益脾和中。四藥合用,使氣機得以通暢,陰陽得以平衡,臟腑功能得到改善。但具體需根據(jù)臨床辨證分析,五之氣對不同體質(zhì)的影響亦有不同,根據(jù)“同氣相求”之理推斷此階段肝膽火較旺之人受木氣引動更加明顯,木盛化火,火熱炎上,臨床上可能出現(xiàn)失眠、多夢、頭痛、煩躁、口腔潰瘍等表現(xiàn),可選蓮子、丹參、夏枯草等品清瀉心火;火旺乘肺金,在臨床上可能出現(xiàn)久咳不愈、痰質(zhì)稠、胸悶、氣短等表現(xiàn),可選沙參、厚樸、瓜蔞等品清肺降氣祛痰;肺金不降,則水不足,臨床上可見腰膝酸軟、足跟痛等表現(xiàn),可選五味子、杜仲、枸杞子等品益肺補腎。臨床當隨證加減用藥,以護患者周全。
3.1 四逆散的現(xiàn)代研究 四逆散屬于調(diào)和肝脾之劑,最早記載于張仲景的《傷寒論》中,由柴胡、枳實、白芍和炙甘草 4 味藥按 1∶1∶1∶1 組成,適用于肝脾不和證,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實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關四逆散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研究證明四逆散疏肝理氣、調(diào)理脾胃的功效,以四逆散為基礎配合針灸或加味治療妊娠惡阻肝胃不和證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3],并能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癥狀[4],療效確切。
3.2 四逆散在五之氣中應用舉隅 在丁酉年(2017年)五之氣階段,筆者臨床脈診時發(fā)現(xiàn)來診患者脈象弦脈居多,以運氣理論為依據(jù),臨床應用四逆散加減治療相關疾患取得一定效果,現(xiàn)舉例如下。
病例1 便秘 于某某,女,40歲,2017年10月來診。主訴:排便困難10天余。既往輕度貧血病史數(shù)年,未治療。平日易胸悶憋氣,行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行肺部平片示:慢性支氣管炎。月經(jīng)周期規(guī)律?,F(xiàn)納一般,偶嗝氣,飯后胃脘稍脹,無胃脘痛、反酸等,眠可,排便困難,2~3日1次,質(zhì)干,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脈象:右寸浮弦略大,右關弦虛,右尺沉,左寸弦大,左關弦,左尺沉弱。中醫(yī)診斷:便秘,治以疏肝理氣,益氣健脾,潤腸通便。處方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杏仁、麥冬、厚樸,服方6劑后排便困難緩解,大便1~2日1次,后繼服9劑鞏固療效。
病例2 脅痛 李某,男,35歲,2017年11月初來診。主訴:右脅肋部脹痛3年,加重1個月。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脅肋部脹痛,食辛辣油膩之品或情緒變動可誘發(fā),行腹部彩超示:膽囊炎,未規(guī)律治療。1個月前因飲食不節(jié)右脅肋部脹痛加重,伴胃脘脹滿、嗝氣,口干、口苦。納一般,睡眠質(zhì)量欠佳。排便稍困難,質(zhì)干。舌紅苔黃膩。脈象:右寸關脈均弦,右尺沉,左寸弦大,左關弦實略澀,左尺沉。中醫(yī)診斷:脅痛,治以疏肝理氣,清膽利濕。處方以四逆散加竹茹、黃芩、茯苓、郁金、澤瀉等,服方9劑諸證減輕。
病例3 咳嗽 王某,男,45歲,2017年10月來診。主訴:反復干咳數(shù)年,加重半月。數(shù)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咳嗽,無痰,偶伴咽痛。食辛辣、飲酒或天氣轉(zhuǎn)涼時可誘發(fā)咳嗽。期間未進行治療,曾行肺部相關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半月前因吃羊肉火鍋咳嗽加重,下午及夜間咳甚,現(xiàn)干咳,咳聲連續(xù),較前頻繁,無痰。無發(fā)熱、流涕、鼻塞等癥狀。納可,入睡困難,多夢,易醒,二便可。舌尖部紅,苔薄黃。脈象:右寸浮大,右關弦略澀,右尺沉,左寸洪略數(shù),左關弦略數(shù),左尺沉。中醫(yī)診斷:咳嗽,治以疏肝理氣,清熱瀉火。處方以四逆散加丹參、夏枯草、麥冬、沙參、黃芩。此患者左寸洪,心火較旺,故在四逆散疏肝理氣基礎上加丹參入心以涼血,夏枯草歸肝膽經(jīng)以清肝瀉火;麥冬、沙參滋陰潤肺,黃芩清瀉肺火。服方12劑諸證向愈。
根據(jù)五運六氣理論對丁酉年(2017年)氣候特點進行推算,全年氣候偏涼較干燥。全年天氣變化較為劇烈,且夏季較為炎熱。上半年氣候偏涼,下半年氣候偏溫。此時正值丁酉年(2017年)五之氣天氣異常且變化較大,不涼反溫,人體容易發(fā)病,在臨床防治方面選取四逆散作為基礎方,進行辨證加減,取得較好療效。五運六氣學說為中醫(yī)基礎理論之核心,加強對運氣學說的研究將為臨床預防、辨證治療等方面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從而提高臨床辨證及防治能力,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優(yōu)勢,更好地為臨床工作服務。
[1] 崔翔,沈峰.五運六氣在中醫(yī)治未病中的應用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9):3409-3411.
[2] 張軒,賀娟.五運六氣稟賦影響人體質(zhì)及疾病罹患傾向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1(2):285-288,291.
[3] 商桂華,劉金艷,祁寶銀,等.加味四逆散聯(lián)合針灸治療妊娠惡阻肝胃不和證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信息,2017,34(4):113-115.
[4] 馮超.中藥四逆散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療效[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37(7):1423-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