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莉
“拼爹、拼媽、拼關系”,這就是大人世界的生活規(guī)則嗎?沒有能拼的爹,沒有能靠的關系網,我的人生注定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嗎?
隨著中考日子的來臨,班主任張爽老師發(fā)現(xiàn)班上有個平時很省心的孩子變得有點不一樣。宋陽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伙子,變得郁郁寡歡,甚至經常一個人坐在教室角落里發(fā)呆,手里拿著書,可人早就不知“神游”到哪兒去了。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嗎?張老師決定找宋陽“嘮嘮嗑”。
一天午飯后,張老師“堵”到了坐在操場一角的宋陽,一米八多的小伙子“縮”在樹蔭下,看上去有點頹喪。張老師決定直奔主題,畢竟時間不等人,再這么“喪”下去,宋陽的中考可能真就沒戲了。
面對了解自己的班主任,宋陽也敞開了心扉。原來,他擔心的竟然是“輸”了中考。這考場還沒進,咋就這么沒信心呢?
“以前總聽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我沒走心,現(xiàn)在卻越到考試前,比比別人看看自己,就覺得自己其實已經輸了?!彼侮枑瀽灥卣f。原來最后一次模擬考試,他發(fā)現(xiàn)平時和他成績差一截的同學,一躍超過了他。臨近中考,那位同學的家長為他請了一對一家教,這樣的“突擊”學習,讓他成績突飛猛進。這讓宋陽有一種自己努力再多也沒用,加上現(xiàn)在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比如拼爹、拼后臺等,讓出生在普通家庭的他覺得自己已經輸在了人生起跑線上,再努力也是枉然,也讓他對未來不禁茫然起來。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一句家長的口號,甚至說是信條,所以他們竭盡所能地把孩子的“起跑線”前移,一步、兩步,一米、兩米……這樣看短期內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不得不說,當家長們還來不及沾沾自喜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能“造假”的起跑線的賽段已經比完了,下面的比賽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畢竟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而人生則是漫長的馬拉松,他們提供的一點點優(yōu)勢,放到孩子的整個人生中,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幾毫米”。
其實,別人成績的好壞對他來說,不應該成為影響他的主要因素,在大考來臨前做好自己,保持平常心,在考試中正常發(fā)揮取得理想成績才是更重要的事。這就意味著,在面對壓力時,你是不是抗壓,能不能保持自己的一貫水準。無論是中考、高考,對一個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對你上一階段學習的總結,只是人生漫長旅程中的一個中轉站,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目的地,有人向東、有人向西,沒有人走錯路,只是你們的人生方向不一樣,而終將走到哪里,更主要的是取決于你手中的那張車票,而你能買到怎樣的車票,取決于你的“錢”——也就是你的資本,你有能力走向何方、走出多遠。
同樣,中高考是一段旅程的終點,也是下一段人生旅程的起點,這時原本出生在同一起跑線的孩子,經過十幾年的生活、學習,已經有了千差萬別,也許有人會因為父母的原因提早坐上了“豪華包廂”,有人可能只是普通坐席,但是未來你坐在哪節(jié)車廂、通往什么地方,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你父母能提供給你的“優(yōu)勢”并不能足以支撐你整個人生的行程。
也許有同學會說,誰誰誰的父母可以請家教提高成績,那么他失去的是自我學習的能力,不會支配自己的時間、制定計劃、管理自己,那么一旦他走入社會,沒有了管教和約束很容易迷失自我;你還會說,誰誰誰的父母帶他游歷世界,讓他眼界開闊,談吐不凡,但是現(xiàn)代社會只有思想沒有行動力的人,也是被人所不喜的。
其實把人生比作一場比賽,本身就是不太恰當,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人生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沒有什么可比性,不能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類別化,然后拿出來比較,更不是說你有高學歷、高收入就是一種人生贏家。
享受生活,而不是成為生活的奴隸,認真地過好屬于自己的每一天,而不是去拼命地改變自己、復制別人的所謂成功人生,壓抑天性本身就是最大的失敗,終其一生你可能都沒有真正地微笑過,而在真地走向人生終點時,你留下的不是讓人欣慰的成功,反而是自己心底揮之不去的遺憾——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有太多風景已經錯過,當你明白時,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人生只有單程票。
再退一步來說,就算中、高考失利,帶給我們的也只是短暫的失敗,并不意味著人生這段旅程完全失去方向,只要你有目標、肯努力,你也許會繞一段彎路,但終將到達你心中的圣地。而在你繞彎路的過程中,學會放平心態(tài)懂得欣賞,去發(fā)現(xiàn)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美麗風景,人生的精彩不單在于它的寬度,也在于它的深度,永不放棄追尋的腳步,才是我們前進的信念,而投機取巧獲得的只是短暫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