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兢 劉渝冊 馬志輝 楊艷君 鄭賀英 劉俊雙 宋兆瑛 李浩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腦卒中后失語癥是一種語言系統(tǒng)表達和理解障礙性疾病,主要以手勢語、口語交流障礙為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學認為腦卒中后失語癥雖然病變部位在腦,但是和肺密切相關,手太陰肺經(jīng)腧穴、手少陰心之脈、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與腦相通。筆者基于肺腦相關論電針聯(lián)合Schuell語言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癥4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6月-2017年11月住院患者80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6.92±6.33歲,平均病程4.05±0.78;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7.05±6.68歲,平均病程4.11±0.82。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缺血性腦卒中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1],經(jīng)CT或MRI證實;失語癥:患者母語為漢語,經(jīng)西方失語成套測驗[2]評定并計算失語商<93.8。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缺血性腦卒中及失語癥的診斷標準;②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且病情基本穩(wěn)定;③年齡小于70歲,大于20歲;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文化程度小學以下者;②存在嚴重耳聾、認知障礙而無法配合治療者;③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Schuell 刺激法進行語言康復訓練,5次/周,30min/次,共治療12周。治療組給予電針頭針+列缺、太淵治療,具體為選取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中的頂顳前斜線(主穴),顳前線(配穴),列缺(主穴)、太淵(配穴)。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取穴治療,選穴:百會(主穴)、翳風(配穴)、通里(主穴)、后溪(配穴)。操作:所選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華佗牌毫針進行針刺,采用提插捻轉瀉法。留針20min,然后接入CMNS6-1型電子針灸治療儀,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針刺瀉法腧穴選疏波,隨時與患者溝通,刺激以患者最大耐受為準,留針20min。每日治療1組,每周治療5天。共治療12周。
1.6 觀察指標
1.6.1 失語程度評定 采用失語癥嚴重程度分級標準(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examination,BDAE)[3],分0級-5級。
1.6.2 日常生活語言溝通能力的評定 采用功能性語言溝通能力檢查法(CFCP)[4]。CFCP將患者日常生活的溝通技巧分成25 個項目。
1.6.3 語言功能評定:采用西方失語癥成套測驗(WAB)中的言語功能四個部分評定患者的語言功能。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兩組患者語言功能評分、CFCP評分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失語程度分級比較 經(jīng)Ridit分析,兩組治療前在失語程度分級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在失語程度分級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語言功能總評分、CFCP評分比較 每組治療前后各自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在語言功能總評分、CFCP評分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臨床療效方面,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17例,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22例,治療組、對照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分別為92.50%、72.50%,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醫(yī)腦髓空虛是本病之本,因為肺朝百脈、通調水道功能失常出現(xiàn)的瘀、痰為本病之標。頭針是根據(jù)機體內在疾病在頭皮部位的反應進行刺激,通過頭部皮部的刺激可以改善內在臟腑的病變,為治病之本,通過刺激手太陰肺經(jīng)腧穴可以調節(jié)肺朝百脈、通調水道功能,治療痰、瘀,為治病之標。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針刺顳前線可以明顯改善失語癥患者的日常生活語言溝通能力。太淵穴屬于手太陰肺經(jīng)原穴。刺激此穴位可以調節(jié)肺朝百脈及通調水道的功能。現(xiàn)代研究表明刺激太淵穴可以明顯縮短失語癥治療的療效,對改善失語癥的發(fā)音具有明顯改善功能。列缺是手太陰肺經(jīng)之絡穴?!夺樉拇蟪伞吩啤邦^項尋列缺”。電針能夠抗自由基損傷、促進血管再生、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能量代謝障礙等,對腦缺血都有良好的作用[5]。
綜上所述:基于肺腦相關論電針聯(lián)合Schuell語言訓練能夠有效改善缺血性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的口語表達、閱讀能力、聽語理解,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2B):4014-4018
李勝利.言語治療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3:182-189.
Goodglass H. and. Kap1an E. The Assessment of Aphasia and Related Disorders 2nd. Philadelphea: Lea & Febigpr, 1983, 29-50.
李雪青,石志敏.腦卒中后失語癥神經(jīng)語言學評測量表述評及其中醫(yī)量表建立的思路探討[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3(1):153-156.
張君宇,韓為.針刺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研究[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7,29(2):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