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OECD的三個維度九項素養(yǎng)、UNESCO的五大支柱、EU的核心素養(yǎng)建議案的提出,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芬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紛紛開發(fā)學生核心素養(yǎng)框架(褚宏啟2015)。在發(fā)展中心組織的華師大——揚中市“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轉(zhuǎn)型”活動中對“核心素養(yǎng)”有了初步的了解。認真拜讀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薔參與主持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我國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更深的了解,包含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這四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融合。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教材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是基礎
“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chǎn)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最為教學活動的載體——教材內(nèi)容必須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日常禮儀、日常用語、口語交際、閱讀材料必須要有鮮活的時代氣、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國際化的視野。舉個例子,見面“擁抱”是西方國家的常見禮儀,但在中國人眼里卻是難以接受的,有人覺得難為情,有人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夠檢點。我們學習英語的就應該在生活中引導學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別,進行適當?shù)奈幕犯竦臐B透,這樣有助于學生加強國際了解,學會做人做事。我們現(xiàn)在用的譯林版的英語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以活動為上課的主要形式,以聽說為訓練的主要項目,并力求使語言運用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同時本版教材內(nèi)容貼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并配有大量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插圖,以利于學生在比較接近于實際的情景中進行聽說訓練。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很喜歡學習日常習慣用語,尤其是在同學之間能慣用的表達,比如,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為你誰???) Cut it out(少來這一套) Sorry doesnt cut it. (對不起是不夠的) You stand me up(你放我鴿子啊)等等。學生對此樂此不疲,耳熟能詳。
二、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語言存在的意義是表情達意,相互交流,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學生氛圍的營造,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用英語,邊學習,邊實踐,以用促學,學以致用。在執(zhí)教《My family》時,我拿出自己家的“全家?!毕?qū)W生介紹This is my mother, this is my father……我也讓學生帶來自己的“全家?!保o他們機會向自己的同桌、好友介紹自己的的家庭成員,向同伴“炫耀”自己和藹的媽媽、可親的爸爸、調(diào)皮的弟弟、漂亮的妹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贊可夫說過“當我們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和同學、教師交流自己的知識時,這會使他們歡欣鼓舞,使課上得生動活潑,從而造成一種集體工作的氣氛?!?/p>
思維品質(zhì)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而得到心智的發(fā)展,主要指與英語和英語學習有關聯(lián)性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般意義的思維能力。外語學習沒有母語“習得”那樣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形成英語語法意識,準確理解語法的概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盡量用英語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候,我一邊走向門,一邊說:”Im walking to the door. ”接著邊開門,邊說:”Im opening the door. ” 然后我邊在黑板上寫字,邊說:”I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學生邊看教師的表演邊理解知識。學生根據(jù)這些情景很容易掌握這一時態(tài),接著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鞏固:Im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Im drawing a picture, he is reading, she is singing……學生在情境中正確掌握了時態(tài)的定義,理解了時態(tài)所表達的意義,就能順利展開語言交流實踐。
三、注重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diào)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俗話說:教無定法;同理,學也無定法,但有法。所謂“無定法”反映了學習的主觀性、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性;所謂“有法”,顯示了學習的客觀性、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有個性特點的學習者,也要依照一定的學習規(guī)律,引導他們大膽嘗試,不斷反思,成為高效的學習者。
首先談談詞匯教學,詞匯的教學對于低中段的學生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從網(wǎng)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很多關于單詞教學的方法,比如與實物、圖片、句型、課文結合,與歌曲、歌謠結合,活動結合、與肢體語言結合……這些方法在我的教學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覺得這個單詞應該用這種方法效果好,那個單詞適合另外一種方法,希望這樣的方法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教學的效率。但總有這樣的感覺:老師在主導學生,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到這樣的教學。我也在思考,怎樣讓學生也參與到單詞的“創(chuàng)作”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想?yún)⑴c,敢參與,能參與,會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因為倡導體驗參與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我覺得遷移法也可以應用到小學低中段單詞的教學。例如:有些單詞pen、pencil、ball pen、pencil box、pencil sharpener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我就在(1)班和(2)班做了一個實驗。在(1)班我采用直觀教學法,學習了8個新單詞,好一點的學生記住了幾個比較簡單和順口的單詞,很多學生記的不是很清楚。在(2)班,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到文具店買文具,教了pen和pencil兩個基本的單詞,然后我告訴學生鋼筆和圓珠筆不同的就是圓珠筆多了筆頭的一個小球ball, 誰會“創(chuàng)作”圓珠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舉手,口里不停地說ball pen、ball pen。我立刻表揚:You are very clever. 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情和求知欲融匯成一股“情感流“,流淌于課堂活動全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撥動了學生的心弦,點燃了學生心靈的火花,學生自然地想?yún)⑴c,敢參與,樂參與。學習pencil box時我也采用這樣的方法:先出示一個box,學習box,然后出示鉛筆盒,告訴學生我們把它叫做鉛筆盒,誰來當老師的小翻譯?學生很快說出pencil box。這些單詞由學生口里說出來和由教師口里說出來感覺不一樣,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是如此的簡單,自己也能創(chuàng)作出單詞。結果(2)班的教學效果要比(1)班好的多。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詞匯過度到語篇也是如此。前面提到我們采用的新教材與時俱進,一個單元一個話題,比如談論生活習慣、學習行人安全知識、準備兒童派對,問路,暢想自己的旅游計劃和夢想等等。這些話題真實感強,小品劇式情節(jié)能夠賦予英語濃郁的生活氣息。學了《Asking the way》,我說:“Im going to your home, but I dont know the way.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想向教師介紹自己的家。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機會,我用Group work的合作學習形式將具體情景、現(xiàn)實生活引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連說帶演,邊再現(xiàn)生活,邊學習語言。有的畫地圖展示,有的打電話邀請,更有的把教室里的一行一列變成了翠竹路、建設路、園丁路……邊說邊演示,就是現(xiàn)實版的導航啊。因為在現(xiàn)在社會,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不了很多問題,因此合作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實踐與同學溝通、協(xié)商、妥協(xié)、合作等各種交際策略和技能。
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新的話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轉(zhuǎn)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中國考試,2017(5).
[2]郭寶仙.英語學科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37(2).
[3]夏谷鳴.解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J].英語學習教師版,(5).
【作者簡介】蘭金娥,江蘇省揚中市油坊中心小學。